(共29张PPT)
1.4.2 充要条件
第一章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学习目标
1.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
2.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充要条件问题(重点).
3.能对充要条件进行证明(难点).
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让我们知道了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可能不唯一,同样的条件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生活中还有一些实例,比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像这种条件和结论唯一的结构,其实在我们数学上,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一、充要条件
二、充要条件的证明
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
随堂演练
内容索引
充要条件
一
问题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与它们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1)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3)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0;
(4)若A∪B是空集,则A与B均是空集.
提示 不难发现,上述命题中的命题(1)(4)和它们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命题(2)是真命题,但它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命题(3)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问题2 你能通过判断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来判断p,q的关系吗?
提示 首先,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成对出现的,不能说单独的一个命题是逆命题.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其实质是判断“若p,则q”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真,则p是q的充要条件;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假,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知识梳理
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____,又有_____,就记作_____.此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_____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即p与q互为充要条件.
p q
q p
p q
充要
注意点:
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第一步:确定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第二步:尝试用条件推结论;第三步:尝试用结论推条件;第四步:判断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例1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但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p:-1≤x≤5,q:x≥-1且x≤5;
∵-1≤x≤5 x≥-1且x≤5,
∴p是q的充要条件.
(3)p:x+2≠y,q:(x+2)2≠y2;
由q:(x+2)2≠y2,
得x+2≠y,且x+2≠-y,
又p:x+2≠y,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a是自然数,q:a是正数.
0是自然数,但0不是正数,故p q;
故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反思感悟
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四种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以及“若q,则p”的真假.
(2)集合法:即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
(3)等价法:即利用p q与q p的等价关系,一般地,对于条件和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4)传递法: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具有传递性,即由p1 p2 …
pn,可得p1 pn;充要条件也有传递性.
跟踪训练1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p:⊙O内两条弦相等,q:⊙O内两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O内两条弦相等,它们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或者互补,
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p:A∩B= ,q:A与B之一为空集;
A∩B= ,集合A,B不一定是空集,
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a能被6整除,q:a能被3整除.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的证明
二
例2
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是常数且a≠0)有一正实根和一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设p:ac<0,q: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一正实根和一负实根.
必要性(q p):由于方程ax2+bx+c=0(a≠0)有一正实根和一负实根,
∴方程ax2+bx+c=0(a≠0)有一正实根和一负实根.
反思感悟
充要条件证明的两个思路
(1)直接法: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首先要明确谁是条件p,谁是结论q;其次推证p q是证明充分性,推证q p是证明必要性.
(2)集合思想:记p:A={x|p(x)},q:B={x|q(x)},若A=B,则p与q互为充要条件.
跟踪训练2
求证:b=0是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原点的充要条件.
①充分性:如果b=0,那么y=kx,
当x=0时,y=0,函数图象过原点.
②必要性:因为y=kx+b(k≠0)的图象过原点,
所以当x=0时,y=0,即0=k·0+b,所以b=0.
综上,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原点的充要条件是b=0.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
三
例3
已知p:-2≤x≤10,q:1-m≤x≤1+m(m>0),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p:-2≤x≤10,q:1-m≤x≤1+m(m>0).
因为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即{x|1-m≤x≤1+m}?{x|-2≤x≤10},
又m>0,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m|0
延伸探究
1.(变条件)若本例中“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改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p:-2≤x≤10,q:1-m≤x≤1+m(m>0).
因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x|-2≤x≤10}?{x|1-m≤x≤1+m}.
解得m≥9,
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9.
2.(变结论)本例中p,q不变,是否存在实数m使p是q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因为p:-2≤x≤10,q:1-m≤x≤1+m(m>0),
故不存在实数m,使得p是q的充要条件.
反思感悟
应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及充要条件求参数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将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
(2)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构建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解.
跟踪训练3
在①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必要不充分条件,③充要条件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a存在,求a的取值集合M,若问题中的a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已知集合A={x|0≤x≤4},集合B={x|1-a≤x≤1+a}(a>0),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x∈A是x∈B成立的________?
由题意知A={x|0≤x≤4},
若选①,则A是B的真子集,
所以1-a≤0,且1+a≥4(两等号不能同时取得),
又a>0,解得a≥3,
所以存在a,a的取值集合M={a|a≥3}.
若选②,则B是A的真子集,
所以1-a≥0,且1+a≤4(两等号不能同时取得),
又a>0,解得0所以存在a,a的取值集合M={a|0若选③,则A=B,
所以1-a=0,且1+a=4,
又a>0,方程组无解,
所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a.
课堂
小结
1.知识清单:
(1)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2)充要条件的证明.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
2.方法归纳:等价转化.
3.常见误区:条件和结论辨别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