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语文下第七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一)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 。 的体形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然后,它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漂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 ) 短暂( ) 附近—( )
2.为什么说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乘的“船”指的是 。
4.鲫“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美餐”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你都认识哪些鱼 你能说出这些鱼的名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
乡村是一幅美丽的画,它的模样深深地印在我心里,让我百看不厌,如痴如醉。
步入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花……它们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阳光如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花儿,像是给花儿披上了一层金纱。那一朵朵沐浴在阳光中的花儿,绚丽多彩,昂首挺胸地站在屋前,在微风中摇曳着。
鸡,乡下人家按照家乡习俗,每家每户都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叽叽咕咕”地呼唤着小鸡,率领着小家伙们在场地中觅食,或是看见几只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
乡村总会有那么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欢快地流淌着。到了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而在石桥边,在树荫下,就会见到一群孩子在水中嬉戏,不时溅起的一朵朵水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那欢快的笑声,那淙淙的流水声,应和着蝉儿的鸣叫声传入耳中,似乎拂去了不少炎热。
我们还可以看到农民伯伯们正在收油菜,他们流下的汗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好似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风吹动着小麦,发出“沙沙”的声音,那声音真动听。
啊!我爱乡村,更爱这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1.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进“( )”里。
(1)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短文题目的是( )
A.我爱乡村 B.乡村如画 C.夏天的乡村 D.丰收的乡村
(2)风吹动着小麦发出的声音是( )
A.沙沙 B.丁零 C.咕咕 D.叽叽
(3)“阳光如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花儿,像是给花儿披上了一层金纱。”
中的“抚摸”可以换成下面的( )
A.抚慰 B.摩擦 C.碰触 D.爱抚
(4)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
A.并列 B.总分总 C.先总后分 D.先分后总
(5)下列说法中,与短文内容不符的是( )
A.农民伯伯们正在收油菜和小麦。
B.夏天到了,孩子喜欢到河里嬉戏。
C.乡下人家按照家乡习俗,每家每户都要养几只鸡。
D.步入乡村,可以见到五彩缤纷的花儿,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花……
2.简答题。
(1)“那欢快的笑声,那淙淙的流水声,应和着蝉儿的鸣叫声传入耳中,似乎拂去了不少炎热。”中的“似乎”能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乡村吗?说说你的理由。(两点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到过乡村吗?还见到了其他的什么景色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黄山
黃山,这是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啊!没想到,我今天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游览,这多么令人兴奋啊!
一进黄山,最先(应 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瀑布顺着山沟蜿(蜒 延)曲折地流到了我的脚边,成了条温顺柔和的丁冬泉水。那泉水真清啊!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一眼就可以望到水底的沙石,我忍不住把脚伸了进去,呵!冰凉冰凉的泉水真比吃冰棒还凉快!我多么喜欢这儿的泉水啊!
向上望,黄山真高啊!高到望不到顶,一座座山峰直插云端。黄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黄山真险啊!登“天都峰”的山路几乎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九十度直角,非得拉着铁 (锁 索),用力才能爬上去。最危险的要算是“鲫鱼背”了,这是在两个山顶间(驾 架)起的一座天桥,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稍不小心,就会掉下万丈深渊。
黄山的云海真美啊!近看,像一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远看,朵朵白云叉像对对白色蝴蝶,围绕着山峦,翩翩起舞;登高看,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把一座座(俊 峻)山淹没在里面,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的小岛,在云里,时(隐 稳)时现,使人如入仙境。
黄山啊黄山,你美丽奇妙,雄伟壮观,我深深地爱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再一次来欣赏你雄伟壮丽的丰姿。
1.画去文中括号里的错别字。
2.文章描写“山”的特点,是从( )来写的。
A.高 B.奇 C.险 D.多 E.直
3.写黄山云海,是按( )的顺序写的。
A.方位 B.事情发展 C.地点转移
4.在文中用“——”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比喻句。
5.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朝霞与日出
佚 名
天亮了! 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 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 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烂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 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不断地在变化: 一会儿好像金苹果, 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 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 ……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霎时,远近的 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 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我第一次登山,真没有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1)非常美丽,无与伦比。( )
(2)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
2.文中第1、2自然段描写的是 ,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
。
3.朝霞和日出的顺序是 。
4.作者为什么要用“朝霞与日出”做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朋友,你喜欢朝霞或者日出吗 写 一句赞美它们的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1.后退长久遥远2.因为不仅省力气,而且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3.大型的鲨鱼、海龟、鲸、船等4.饵料或残食5.示例:我认识鲤鱼、鲫鱼、带鱼等。(答案不唯一)
(二)1.(1)C (2)A (3)D (4)B (5)A
2.(1)不能去掉。因为“似乎”体现出作者在乡村听到孩子的笑声、流水声、
蝉鸣声后心情愉悦,感觉不热了,只是一种感受。去掉“似乎”就变成真的
不热了,与实际不符。
(2)示例:喜欢。①乡村很美,比如花儿多。②乡村很好玩,比如夏天可以去河里游泳。③乡村的鸡很可爱。④乡下人勤劳能干,比如农民伯伯辛勤劳动。(3)略。
(三)1.画去:应 延 锁 驾 俊 稳
2. ABC 3. A
5.水清、山高、云海美。
(四)1.(1)瑰丽无比 (2)变化莫测 2.朝霞 日出
3.先有朝霞,后日出
4.题目点出了文中描写的主要内容。
5.喜欢。朝霞就像五彩的锦缎,绚丽多彩;日出给人力量和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