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文人之意与历史逻辑
必修下第八单元教学课件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阿房宫赋》
《六国论》
专题导入
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秦苦心经营金城汤池,却毁于“揭竿而起”“楚人一炬”,这些历史事实吸引了众多论者的眼光。
在论者的笔下,这些历史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呢?
专题目标
1.梳理《阿房宫赋》《六国论》的内容思路。
2.明确“史实”与“史论”的关系。
3.欣赏《阿房宫赋》《六国论》的论史特色。
专题探究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梳理《阿房宫赋》的内容
任务一
梳理《阿房宫赋》《六国论》的内容思路,画出思维导图
借古
讽今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建筑之奇
规模之大
地势之巧
设施之伟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官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专题探究
美女之众
珍宝之多
美人之多
珍宝之富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专题探究
销毁之快
心同此理
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专题探究
鉴古讽今
总结教训
警告当世
专题探究
《阿房宫赋》结构内容思维导图
描写
议论
铺采摛文
戒奢爱民
体物写志
阿房宫赋
建筑之奇
规模之大
地势之巧
设施之伟
美女之众
珍宝之多
美人之多
珍宝之富
销毁之快
心同此理
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鉴古讽今
总结教训
警告当世
专题探究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梳理《六国论》的内容,画出思维导图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赂秦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齐亡之事实
燕亡之教训
赵亡之悲剧
(总 分)
(总分)
(第2段)
(总 分)
(第3段)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第4段:引古)
(递 进)
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第5段:讽今)
(分总)
专题探究
任务二
探究“史实”与“史论”的关系
1. 比较《阿房宫赋》《六国论》中对于六国破灭的不同观点
比较项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对于六国破灭的观点
立论原因
弊在赂秦
不爱其民
借写秦因修建阿房宫,劳民伤财,终至亡国之事,讽刺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落得“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和商品,助长了契丹和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借六国破亡之史来讽谏统治者靠进贡换取苟安的外交路线的不可取。
对于“史实”的取舍与轻重把握,与写作主旨相关,为“论”服务。
专题探究
2. 比较四篇《六国论》中对于六国破灭的不同观点
比较项 苏洵《六国论》 苏辙《六国论》 苏轼《六国论》 李桢《六国论》
对六国破灭所持的观点
立论原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之失,在于不知天下之势。
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
六国久存,在于善养“民之秀杰者”。
对于同一“史实”的看法与角度,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性,除了认知差别,更反映出论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经世致用”的思想。
专题探究
任务三
欣赏《阿房宫赋》《六国论》的论史特色。
1. 《阿房宫赋》的论史特色
阿房宫
赋
批评当时君主“大起宫室,广声色”最为典型
夸张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富丽、奢靡最为合适
文辞典丽,意蕴深沉
专题探究
2. 《六国论》的论史特色
六 国
论
借史
立论
说理缜密,情采动人
专题小结
文采与逻辑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对史实的把握
对史实的超越
为国谋策的使命
积极用世的雄心
文之“气”
文之“核”
专题拓展
结合历史所学,就历史上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与同学展开讨论:
从六国方面看:
1.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
2.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从秦国方面来看:
1.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
2.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
学习过本单元四篇文章后,你对“责任与担当”怎样理解?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专题巩固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