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5.1相交线(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邻补角、对顶角位置特征,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 通过对顶角、邻补角的运用拓展,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探索得到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 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2.对邻补角、对顶角性质的拓展运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驱动 激活思维 问题: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思考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作图,画出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
师:是的,以上位置关系我们在小学也已经学习过,我们初中将进一步进行研究!本章我们将研究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对于相交,我们要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对于平行,我们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角,研究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平移的相关知识。 探究新知 建构思维 观察: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了几对角?能给他们分类吗? 学生活动:共有6对,其中∠1和∠2,∠2和∠3,∠3和∠4,∠1和∠4可以归为一类。
师:∠1与∠2有怎样的位置特征? 师:∠1与∠2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师:∠1与∠2的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它们有公共的顶点,有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概念: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师:图中共有几对邻补角? 师:当两条直线相交时,∠1与∠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师:∠1与∠3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师:∠1与∠3的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它们有公共的顶点,∠1的两边是∠3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概念:∠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师:∠1与∠3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因为 ∠1 与∠2 互补, ∠3 与∠2 互补(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 ∠1 =∠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 ∠2 =∠4. 性质:对顶角相等. 及时小结: 应用迁移 拓展思维 例题演练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 = 40°,求∠2,∠3,∠4的度数. 解:由邻补角定义,可得∠2=180°-∠1=180°-40°=140°, 由对顶角相等, 所以 ∠3=∠1=40°, 所以 ∠4=∠2=140°. 变式:如图,直线a,b相交. 若∠1 +∠3 = 80°,求∠1 、∠2、∠3、∠4的度数。 解:由对顶角相等,得∠1=∠3, 所以∠1+∠3=2∠1=80°, 所以∠1=∠3=40°, 所以∠2=∠4=180°- 40 =140°. 若∠2是∠1的3.5倍,求∠1 、∠2、∠3、∠4的度数. 解:由邻补角定义,得∠1+∠2=180°, 所以∠1+∠2=∠1+3.5∠1=180°, 所以∠1=∠3=40°, 所以∠2=∠4=180°-40 =140°. 若∠1 :∠2 = 2 :7 ,求∠1 、∠2、∠3、∠4的度数. 解:因为∠1 :∠2 = 2 :7,设 1=2x, 2=7x. 由邻补角定义,得∠1+∠2=180°, 所以∠1+∠2=2x+7x=180°, 所以x=20°, 所以∠1=∠3=40°, 所以∠2=∠4=180°-40 =140°. 生长拓学: 1.某综合实践小组利用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探究今天的学习内容,首先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 当a与b所成锐角α为35°时,其余的角分别为多少? 当a与b所成角α为90°时,其余的角分别为多少? (3)当a与b所成角α为m°时,其余的角分别为多少? 2.该综合实践小组深入探究,发现多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数量有一定规律,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1)如图a,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2)如图b,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3)如图c,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4)研究⑴~⑶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 猜测: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 若有1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 梳理小结 深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