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6 17: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4课
选择·境遇·精神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改革就是一种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邓小平
以亲历者的身份,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封建化社会
这些人物共同的身份是什么?
相同的身份选择:改革家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为欲修身改俗……若然,必须改作,卿等当各从之,不得违也。”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弭天下之患”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这些改革者的言论共同反映了什么思想?
相同的思想选择:求变、求新
阶段 时期 变法和改革 产生“求变”“求新”思想的历史因素
古代 战国 商鞅变法
北魏 孝文帝改革
北宋 王安石变法
明朝 张居正改革
近代 晚清 戊戌变法
“新政”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变动+富国强兵
民族矛盾+民族交融
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防压力
统治危机
内忧外患
统治危机
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不同时期产生“求变”“求新”思想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危机下的自救和自新
学习任务一:分析不同时期产生“求变”“求新”思想的历史因素
一、不同的时代,相同的选择
富国强兵
救亡图存
民族复兴
民族交融
缓解危机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社会主义改革
北魏改革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在危机之下,以上变法和改革肩负着怎样不同的历史使命?
每当社会转折的关键时期或国家危难的紧急关头,是改革家挺身而出,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力行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挽救了国家的危机……他们的思想行动反映了当时时代的要求,代表了当时国家的利益,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利益。
——顾奎相、陈涴《中国古代改革家》
变法和改革 历史使命 具体措施
商鞅变法 实现富国强兵
孝文帝改革 促进民族交融
王安石变法 缓解内外危机
张居正改革 缓解统治危机
戊戌变法 探索救亡图存
清末“新政” 应对统治危机
社会主义改革 实现民族复兴
废除井田制、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县制
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汉化措施
政治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
整肃吏治、管理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变法
教育改革、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土地改革、民主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
从措施来看,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共同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基于不同的使命,历代政府具体采取了哪些变法和改革的措施?
相同的危机境遇:制度危机
司马光
王安石
VS
祖宗之法
不足法
不可变
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恩格斯
相同的斗争境遇:守旧反对
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
变法和改革 “另一种声音”
商鞅变法 “法古无国,循礼无邪”
孝文帝改革 “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
王安石变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张居正改革 “闻之丈量谕下,诸王孙遮道而噪,诸酋长抗疏而陈”
戊戌变法 “天下之祸,不在夷狄,而在奸党(维新派)”
改革开放 “办特区就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
二、不同的使命,相同的境遇
探究一: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为什么都会遭遇守旧势力的反对?
材料一:“千年不变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生产方式……使人们难以产生‘进步’‘进化’一类观念,而造成思想文化上的保守……笃信祖宗家法。”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历史的惰性是一种最可怕、最顽固的力量……历史的旧传统、旧框框、旧思想,至今仍是我们进行改革的巨大障碍……改革必然触犯封建统治阶级一部分人的利益。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古代改革家》
商鞅
“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变法一定要流血吗?不流血是否意味着变法就会失败?
改革家都没有好下场吗?改革家的命运是否决定了改革的命运?
学习任务三:总结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命运
阶段 时期 变法和改革 命运
古代 战国 商鞅变法
北魏 孝文帝改革
北宋 王安石变法
明朝 张居正改革
近代 晚清 戊戌变法
“新政”
民国 改革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改革
政治军事强国+为统一霸业奠基
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贡献
初期成效+变法措施被废止
暂时缓解+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思想启蒙+大部分变法措施被废除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未摆脱内外困境
赶上时代+攻坚期
政局动荡+失败告终
探究二:从“人”的角度分析历代变法和改革出现不同命运的原因
材料一: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时,几乎每项改革的措施的颁行都受到守旧派的反对,对此,冯太后和孝文帝都毫不动摇,根据反对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打击。 ——顾奎相、陈涴《中国古代改革家》
材料二: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24页“历史纵横”
统治者
改革者
反对者
三、不同的命运,相同的精神
改革家在精神层面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哪些 “新的东西”?
相同的精神:奋斗进取、勇于创新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探究三:结合“学思之窗”,从“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中,我们可以为社会主义改革寻找到哪些“密码”?
选择·境遇·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我们登这过去的崇楼登的愈高,愈能把未来人生的光景及其道路,认识的越清。无限的未来世界,只有在过去的崇楼顶上,才能看得清楚。
——李大钊《史学要论》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1.相同的身份选择:改革家
2.相同的思想选择:“求变”“求新”
本课框架
第4课
一、不同的时代,相同的选择
二、不同的使命,相同的境遇
三、不同的命运,相同的精神
1.相同的危机境遇:制度危机
2.相同的斗争境遇:守旧反对
1.相同的精神:奋斗进取
2.相同的精神:勇于创新
选择·境遇·精神
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求变·求新:中国的历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