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说课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说课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6 17: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信息时代: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CONTENTS
一、
教学主题提炼
二、
教学目标分析
三、
学生学情分析
四、
教学过程分析
五、
教学评价分析
说课流程
目录
一、课时主题提炼
课标依据
教材依据
学术依据
理论依据
课标依据
课程标准: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学业水平要求: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
本课的内容要求
教学要点:现代劳动工具和劳作方式的变化;现代智能技术出现对人们劳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意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发展所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教材依据
教材内容解读
本课第一子目侧重介绍现代科技在各领域的具体成果,为第二子目学生理解现代科技进步的意义作铺垫;第二子目在第一子目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现代科技进步在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改变方面的意义。《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工)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5课 (近代)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学术依据
杨共乐(选必二编者之一)《唯物史观是认识历史的根本遵循》指出:“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人工智能、“玉兔号”月球探测、“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等都是教科书叙述的重点。”“寓时代性于历史性之中是这部教科书的鲜明特色。”
学术界关于本课内容的研究
学术依据
“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从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探问与追寻。从孔子的“大同世界”到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再到而今的“美好生活”,无一不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真切地懂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沉追求,自建立起就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共产党更是明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而将美好生活这一大众语言上升到政治目标的高度,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晓莹《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逻辑依据、基本维度与实践路径》
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的演进,从历史逻辑来看,新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中国人民对更高生活需要的追求史;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是其理论渊源与基础;从现实逻辑来看,其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生活的渴望,直接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田 菁、田鹏颖《论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演进的三重逻辑》
学术依据
“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经济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都与绿色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离开绿色发展,经济发展便丧失了活水源头而失去了活力;离开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也就失去了根基和依托。绿色发展是我国从速度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王克《牢记绿色发展使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层面看,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高质量发展应当是兼顾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层面的发展,是质量标准和效率标准的统一。在新时代,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发展的根本目标。
——彭五堂、余斌《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三级追问》
课时大概念
原理概括
技术赋能美好生活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史实概念
主题大概念
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海洋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追问
生产力:现代科技
信息时代: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
生产关系:现代美好生活
劳作方式
现代通信通讯工具
唯物
史观
单元大概念
现代生活方式
现代国家治理方式
粗放型、集约型等
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
电子商务“地球村”等
国家治理
技术赋能生产进步
生产进步助推美好生活
二、学情分析
必修相关内容 选择性必修
课标中的课程内容要求 1.1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成就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1.23 冷战与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1.24 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2.2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教材课时设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
通过生活情境的复现,理解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理解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
通过学术情境,认识科技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本单元和本课的基础上,总结探讨现代科技与高质量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并结合现实认识历史,利用历史所学指导认识现实。
三.教学目标
美好生活
现代科技发展意义
现代科技发展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海洋技术
航天技术
集约型劳作方式
新模式的文化生活
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原子能技术
新材料技术
信息社会: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
1.必备知识
三.教学目标
2.关键能力
(1)获取历史信息能力:能够自主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梳理现代科技进步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美好生活的体现;能够提取文献史料、图像、影片和生活中中的历史信息。
(2)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感受日常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生活的便利,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形成现代科技发展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3)历史阐释能力:能够借助对比表格等学习工具描述三次科技革命不同;能够通过本课所学的现代科技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阐释当下家乡柳州的发展路径。
(4)历史探究能力:能够运用史料和知识框架探究现代科技进步中的历史机遇。
三.教学目标
3.核心价值
能够通过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会全面辩证的看待历史,认识当下认识现实,指导现实。
四、教学过程分析
学习任务 关键问题
导入
学习任务一 探究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现代科技发展有什么样的趋势特点
现代科技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 探究现代科技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关系 思考现代社会美好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基本特征
现代社会美好生活与现代科技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学习任务三 探究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现代科技发展方向 从乡土的角度分析高质量现代科技科技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从国家的角度分析高质量现代科技科技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小结和升华 如何为科技创新柳州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