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0-12 11:13:38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十堰)生活中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描述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太极湖边,倒影可见 B.林萌树下,点点光斑
C.山涧小溪,清澈见底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食美景 B. 天空彩虹
C. 耀眼幕墙 D. 林间光柱
3.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4.(2017·朝阳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5.(2017·门头沟模拟)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 等于60°.已知∠NOB 等于30°,∠NOC 等于45°,∠NOD等于 60°.则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光线将沿着方向射出.(  )
A.ON B.OB C.OC D.OD
6.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25°,转动平面镜,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  )
A.减少了5° B.减少了10° C.减少了15° D.减少了20°
7.如图所示,将一光源置于竖直的平面镜前的S点,A处的人会看到平面镜中也出现一个“光源”。图中对于人眼看到平面镜中“光源”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作图的先后次序)(  )
A. B.
C. D.
8.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强烈的阳光下会选成“光污染”,给周围的居民造成干扰,产生这种“光污染”的原因是(  )
A.玻璃幕墙会增强周围居民的采光
B.玻璃幕墙对太阳光形成了漫反射
C.玻璃幕墙可以增大周围居民的视野,对居民是有好处的
D.玻璃幕墙对太阳光形成了镜面反射
9.(2017八上·诸城期末)多媒体投影仪使用的屏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下列有关这一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照射到屏幕上的光会发生镜面反射
B.投影仪照射到屏幕上的光会发生漫反射
C.光在屏幕上发生镜面反射时,全班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
D.光在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小明和小丽在照同一面镜子,小明在镜子中看到了小丽的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也一定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B.小丽一定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C.小丽通过镜子可能看到小明的眼睛
D.无法确定小丽能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二、填空题
11.(2018·高邮模拟)小丽在廋西湖边游玩时看到湖畔垂柳成荫,她惊奇的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他所看到的是空中小鸟由于光   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将   (变大/变小/不变);以小鸟为参照物,水面是   (运动/静止)的。
12.若某桥下水深为4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1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江水上涨1m,彩灯位置不变,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
13.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m.
14.早晨,太阳光以与水平面成30°夹角射到平静池塘的水面上,则太阳光的反射角是   ,随着太阳的升起,反射角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正午太阳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反射角是   。
15.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OD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DON等于60°.已知∠NOA等于30°,∠NOB等于45°,∠NOC等于60°.则反射光线OD的对应入射光线应是   。
16.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西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α=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
17.阳光下平静的湖面上看上去很耀眼,是因为光射向水面时发生了   的缘故。我们看电影时,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发生   的缘故。
18.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   透镜来矫正。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   的缘故。
19.光的反射分   和   ,它们都遵守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   。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   。
20.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   的;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同学看到镜子里很“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   。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光线AO射向平面镜,请作出其反射光线。
22.图中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四、实验题
2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小明让光线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并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结果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该多次改变   ,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性规律。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   (选填“①”、“②”或“③”)。
五、计算题
24.当太阳光跟水平方向成40°角时(OQ为水平线),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很深的井底,应当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多大角度的位置上?(求∠MOQ)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
B、林萌树下的点点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形成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折射后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B. 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 耀眼幕墙,属于镜面反射,会造成光污染,由光的反射形成,符合题意。D. 林间光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当用力压桌面时,平面镜向中间倾斜(如下图所示),造成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远离法线,导致了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可得解.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A正确;
B、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不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故C错误;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4)实验中,通过比较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来研究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NOD与∠NOA的角度相同,所以OD为反射光线,则∠NOD为反射角等于60°,所以入射角AON等于60°,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OD的方向射出.
故选D.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平面镜转动前的入射角的度数: . 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 平面镜转动后的入射角的度数: . 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夹角: . 平面镜转动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比原来减小了,
减小的度数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亦可结合题意,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人眼看到平面镜中“光源”的作图过程如下:①首先过镜面作出点光源S的对称点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②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OA为反射光线,③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据此判断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比较光滑,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形成了光污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9.【答案】B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是漫反射,故B正确,AC错误;(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答案】A
【知识点】光反射的可逆性
【解析】【解答】既然小丽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能再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小明的眼睛,那么逆着这束光线,光路仍然是成立的,也就是从小明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后会进入小丽的眼睛,所以小丽一定能看到小明的眼睛。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解答即可.
11.【答案】反射;虚;不变;运动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在水中飞翔的“小鸟”是空中的小鸟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像,由于它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特点可知,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像的大小不变。
小鸟在天空飞翔时,小鸟相对于水面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以小鸟为参照物,水面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反射;虚;不变;运动.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12.【答案】11;20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因为彩灯距水面11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1m,若江水再上涨1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11m 1m=10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0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10m 10m=20m.
故答案为:11;20.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1)虚
(2)下降;0.5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1)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
BE=OF=1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 OF= ×1m=0.5m,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5m.
故答案为:(1)虚;(2)下降;0.5.
【分析】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能正确作图并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4.【答案】60°;减小;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太阳光与平静的池塘水面成30°角射向水面时,则入射角为90° 30° 6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随着太阳的升起,太阳越升越高,阳光与地面间的夹角越来越大,入射角逐渐变小,反射角逐渐变小;当正午太阳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此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是0°。
故答案为:60°;减小;0°.
【分析】结合对反射定律、反射角的概念的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CO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已知MM′为平面镜, OD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DON等于60°.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入射角也是60°;因为∠NOA等于30°,∠NOB等于45°,∠NOC等于60°.所以入射角为∠NOC,则与反射光线OD对应的入射光线是CO.
故答案为:OC.
【分析】利用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即可.
16.【答案】45°;减小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如图,∠1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2=∠1,由平面几何知识:∠α=∠3,而∠3=90°﹣∠2,
∴∠α=90°﹣∠1
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光线朝正东的水平方向,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90°,入射角为45°,即∠1=45°,所以α=45°;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入射角∠1增大,则∠α=90°﹣∠1减小.
故答案为:45°;减小.
【分析】本题中反射光线的方向是不变的,入射光线改变方向,入射角会变化,反射角也跟着变化,找到几何关系.
17.【答案】镜面反射;漫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阳光下平静的湖面上看上去很耀眼,是因为光射向水面时发生了镜面反射;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漫反射.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8.【答案】凹;漫;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需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故答案为:凹;漫;沿直线传播.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9.【答案】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镜面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0.【答案】可逆;镜面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1)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平行的太阳光射向平面镜,阳光经平面镜反射之后,反射光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可逆;镜面反射.
【分析】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首先做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以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OB.如下图所示:
【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即可.
22.【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再作发光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具体: 先过A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画出反射光线CD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作发光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如图所示.
【分析】本题有另一种作法: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具体: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23.【答案】(1)入射角大小
(2)在;③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最终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性规律。(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③。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要验证一个现象是否必须在在某一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验时只要让这一条件不满足,观察是否出现这一现象即可.
24.【答案】解:由题意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应为135o,则可知当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5o,由于平面镜与法线是垂直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5o,则可知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65o。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1 / 1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十堰)生活中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描述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太极湖边,倒影可见 B.林萌树下,点点光斑
C.山涧小溪,清澈见底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
B、林萌树下的点点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形成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折射后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食美景 B. 天空彩虹
C. 耀眼幕墙 D. 林间光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B. 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 耀眼幕墙,属于镜面反射,会造成光污染,由光的反射形成,符合题意。D. 林间光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当用力压桌面时,平面镜向中间倾斜(如下图所示),造成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远离法线,导致了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可得解.
4.(2017·朝阳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A正确;
B、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不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故C错误;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4)实验中,通过比较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来研究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5.(2017·门头沟模拟)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 等于60°.已知∠NOB 等于30°,∠NOC 等于45°,∠NOD等于 60°.则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光线将沿着方向射出.(  )
A.ON B.OB C.OC D.OD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NOD与∠NOA的角度相同,所以OD为反射光线,则∠NOD为反射角等于60°,所以入射角AON等于60°,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OD的方向射出.
故选D.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6.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25°,转动平面镜,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  )
A.减少了5° B.减少了10° C.减少了15° D.减少了20°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平面镜转动前的入射角的度数: . 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 平面镜转动后的入射角的度数: . 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夹角: . 平面镜转动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比原来减小了,
减小的度数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亦可结合题意,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解答.
7.如图所示,将一光源置于竖直的平面镜前的S点,A处的人会看到平面镜中也出现一个“光源”。图中对于人眼看到平面镜中“光源”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作图的先后次序)(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人眼看到平面镜中“光源”的作图过程如下:①首先过镜面作出点光源S的对称点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②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OA为反射光线,③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据此判断即可.
8.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强烈的阳光下会选成“光污染”,给周围的居民造成干扰,产生这种“光污染”的原因是(  )
A.玻璃幕墙会增强周围居民的采光
B.玻璃幕墙对太阳光形成了漫反射
C.玻璃幕墙可以增大周围居民的视野,对居民是有好处的
D.玻璃幕墙对太阳光形成了镜面反射
【答案】D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比较光滑,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形成了光污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9.(2017八上·诸城期末)多媒体投影仪使用的屏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下列有关这一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照射到屏幕上的光会发生镜面反射
B.投影仪照射到屏幕上的光会发生漫反射
C.光在屏幕上发生镜面反射时,全班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
D.光在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是漫反射,故B正确,AC错误;(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小明和小丽在照同一面镜子,小明在镜子中看到了小丽的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也一定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B.小丽一定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C.小丽通过镜子可能看到小明的眼睛
D.无法确定小丽能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答案】A
【知识点】光反射的可逆性
【解析】【解答】既然小丽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能再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小明的眼睛,那么逆着这束光线,光路仍然是成立的,也就是从小明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后会进入小丽的眼睛,所以小丽一定能看到小明的眼睛。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
11.(2018·高邮模拟)小丽在廋西湖边游玩时看到湖畔垂柳成荫,她惊奇的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他所看到的是空中小鸟由于光   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将   (变大/变小/不变);以小鸟为参照物,水面是   (运动/静止)的。
【答案】反射;虚;不变;运动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在水中飞翔的“小鸟”是空中的小鸟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像,由于它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特点可知,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像的大小不变。
小鸟在天空飞翔时,小鸟相对于水面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以小鸟为参照物,水面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反射;虚;不变;运动.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12.若某桥下水深为4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1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江水上涨1m,彩灯位置不变,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
【答案】11;20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因为彩灯距水面11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1m,若江水再上涨1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11m 1m=10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0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10m 10m=20m.
故答案为:11;20.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13.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m.
【答案】(1)虚
(2)下降;0.5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1)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
BE=OF=1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 OF= ×1m=0.5m,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5m.
故答案为:(1)虚;(2)下降;0.5.
【分析】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能正确作图并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4.早晨,太阳光以与水平面成30°夹角射到平静池塘的水面上,则太阳光的反射角是   ,随着太阳的升起,反射角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正午太阳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反射角是   。
【答案】60°;减小;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太阳光与平静的池塘水面成30°角射向水面时,则入射角为90° 30° 6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随着太阳的升起,太阳越升越高,阳光与地面间的夹角越来越大,入射角逐渐变小,反射角逐渐变小;当正午太阳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此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是0°。
故答案为:60°;减小;0°.
【分析】结合对反射定律、反射角的概念的理解解答即可.
15.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OD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DON等于60°.已知∠NOA等于30°,∠NOB等于45°,∠NOC等于60°.则反射光线OD的对应入射光线应是   。
【答案】CO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已知MM′为平面镜, OD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DON等于60°.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入射角也是60°;因为∠NOA等于30°,∠NOB等于45°,∠NOC等于60°.所以入射角为∠NOC,则与反射光线OD对应的入射光线是CO.
故答案为:OC.
【分析】利用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即可.
16.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西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α=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45°;减小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如图,∠1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2=∠1,由平面几何知识:∠α=∠3,而∠3=90°﹣∠2,
∴∠α=90°﹣∠1
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光线朝正东的水平方向,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90°,入射角为45°,即∠1=45°,所以α=45°;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入射角∠1增大,则∠α=90°﹣∠1减小.
故答案为:45°;减小.
【分析】本题中反射光线的方向是不变的,入射光线改变方向,入射角会变化,反射角也跟着变化,找到几何关系.
17.阳光下平静的湖面上看上去很耀眼,是因为光射向水面时发生了   的缘故。我们看电影时,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发生   的缘故。
【答案】镜面反射;漫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阳光下平静的湖面上看上去很耀眼,是因为光射向水面时发生了镜面反射;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漫反射.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8.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   透镜来矫正。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   的缘故。
【答案】凹;漫;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需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故答案为:凹;漫;沿直线传播.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9.光的反射分   和   ,它们都遵守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   。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   。
【答案】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镜面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0.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   的;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同学看到镜子里很“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   。
【答案】可逆;镜面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1)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平行的太阳光射向平面镜,阳光经平面镜反射之后,反射光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可逆;镜面反射.
【分析】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光线AO射向平面镜,请作出其反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首先做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以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OB.如下图所示:
【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即可.
22.图中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再作发光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具体: 先过A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画出反射光线CD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作发光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如图所示.
【分析】本题有另一种作法: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具体: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四、实验题
2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小明让光线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并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结果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该多次改变   ,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性规律。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   (选填“①”、“②”或“③”)。
【答案】(1)入射角大小
(2)在;③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最终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性规律。(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③。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要验证一个现象是否必须在在某一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验时只要让这一条件不满足,观察是否出现这一现象即可.
五、计算题
24.当太阳光跟水平方向成40°角时(OQ为水平线),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很深的井底,应当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多大角度的位置上?(求∠MOQ)
【答案】解:由题意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应为135o,则可知当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5o,由于平面镜与法线是垂直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5o,则可知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65o。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