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说课稿:平行线性质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过程
说
课
环
节
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
5.3.1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证明推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图、测量、猜想,得出平行线的性质,再让学生尝试由性质1推理性质2、3,加强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最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也为后继学习证明推理埋下伏笔.
知识
能力
情感
以平行线及其判定为基础.
动手能力强,善于互相交流, 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较为活跃.
学
情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知识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数学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
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情感态度:
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内
容 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 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解决策略 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找出平行线特征,在生生讨论、师生交流中归纳得出性质. 利用多媒体展示,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从角的关系去得到两直线的平行,就是判定;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2探究新知
5巩固练习
7课堂小结
3例题示范
4趣味练习
6拓展提高
8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三种?
它们是先知道什么后知道什么?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方法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则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问题1
复习回顾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引入新课.
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直线a、b,再随意画一条直线c与a、b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
探究新知性质1
角 ∠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
d
c
1
4
2
3
5
8
6
7
a
b
请同学们先动手画出右图,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角的大小,然后动动脑筋,相互讨论一下,看你有何发现?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时,
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b
5
c
3
a
1
2
4
6
7
8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平行线被
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同位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平行线的性质1(公理)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演示……
结论
性质2
探究新知性质1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b
a
c
2
1
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以解决本节重点.
b
a
c
d
3
4
5
6
8
7
结论
2
1
探究新知性质1
1
2
3
a
b
如图,已知:a// b 则 3与 2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例如:如右图因为 a∥b,
所以 ∠1= ∠2( ),
又 ∠3 = 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 2 = ∠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探究新知
性质2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逐步进行简单推理.
c
2
3
1
b
a
如图:已知a//b,则 2与 3有什么关系呢?
平行线的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 a//b (已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3=180°(邻补角定义)
2+ 3=180°(等量代换)
探究新知性质3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性质2推导出性质3,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小结
设计意图:再现本节重点.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判定
性质
已知
得到
得到
已知
小
结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比一比
设计意图: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例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要订造一块新的铁块,已经量得 ,你想一想,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A
D
B
C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角的大小.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逐步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设计意图:
例题示范
解:因为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所以
梯形的另外两个 角分别是
A
D
B
C
例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要订造一块新的铁块,已经量得 ,你想一想,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例题示范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
A、先右转80o,再左转100o
B、先左转80o ,再右转80o
C、先左转80o ,再左转100o
D、先右转80o,再右转80o
趣味练习
设计意图:
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如图,直线a∥b, ∠1=54°,∠2, ∠3, ∠4各是多少度
解:
∵ ∠2=∠1 (对顶角相等)
∴ ∠2=∠1 =54°
∵ a∥b(已知)
∴ ∠4=∠1=5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3= 180°- ∠2= 180° - 54°=126°
1
2
3
4
a
b
巩固练习1
设计意图: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2、如图,填空
①∵ED∥AC(已知)
∴∠1=∠C ( )
②∵DF∥ (已知)
∴∠2=∠BED ( )
③∵AB∥DF(已知)
∴ ∠3=∠ ( )
④∵AC∥ED(已知)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1
3
F
E
C
B
A
D
说明:请同学们注意:解题中可别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搞混了.由角的已知条件推出两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而由两线的平行条件推出角的结论则是平行线的性质. ①、②、③是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④、⑤、⑥是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
巩固练习2
E
D
C
B
A
(已知)
(1)∵∠ADE=60 ° ∠B=60 °
∴∠ADE=∠B
(等量代换)
∴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DE∥BC
(已证)
∴∠AED=∠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AED=40°
(已知)
(等量代换)
∴∠C=40 °
如图, ∠ADE=60 °, ∠B=60 °,∠AED=40°.
(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
(2) ∠C是多少度
巩固练习3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图形
已知
结果
结论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1
2
2
3
2
4
)
)
)
)
)
)
a
b
a
b
a
b
c
c
c
平行线的性质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a//b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a//b
设计意图:
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再次强调本节重点.
必做:
课本第23页:
第3、5、6题.
选做:
课本第24—25页:
第12、13题.
作业自助餐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
学生巩固、提高、发展,体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