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饯结欢。禄山反,以
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
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
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
(选自《新唐书·杨贵妃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军A士B围回驿D上回闻国喧G哗日问外了何区事配左M右N以O国忠Q
反R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丙申,干支名称,可以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用来纪日,其前一天是“乙未”。
B.“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与“会征促织”(《促织》)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
C.“贵妃诚无罪”与“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与妻书》)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D.“而禄山母事妃”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玄宗非常宠幸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一起西逃前往蜀地,在马嵬驿心怀怨恨愤怒的将
士借故杨国忠谋反而杀死了杨国忠。
B.杀死杨国忠后,陈玄礼请求唐玄宗割断恩情并处死杨贵妃,但唐玄宗还想保护杨贵妃,
后在高力士的威胁下才命其处死她。
C.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把杨贵妃当作母亲侍奉,而在反叛时却以诛杀杨国
忠为名,并指斥杨贵妃与诸姨的罪行。
D.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禅位”的想法遭到了杨家人的反对,在杨贵妃口衔土块以死相
求下,唐玄宗改变了这个主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4分)
(2)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4分)
14.两则材料关于唐玄宗最终处死杨贵妃的原因的记载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岳阳楼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①。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高一语文第6页(共8页)】
·23-493A·
岳阳楼李商隐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
如何一梦高唐雨③,自此无心入武关。
[注]①赤玉幢,指神仙居处。这里指岳阳楼的倒影。②周班:周室封爵的等级。③高唐雨:
诗中指楚王沉溺女色。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诗首句从眼前之景写起,描绘了岳阳楼上红日斜照楼窗的景象。
B.李诗首句从岳阳楼地理位置写起,“带百蛮”写出了楚地的荒凉。
C.元诗以“怅望”一词点出心绪,李诗用“无心”抒发了胸中的愤懑。
D.元诗写景,借景抒情;李诗咏史,借古说今,具有强烈的鉴戒意义。
16.同是登岳阳楼,但二位诗人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
”两句表明孔子不
认为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而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
(2)杜甫《登岳阳楼》中,“▲
”两句表现出诗人心系国家安危,
胸襟博大,营造出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中,“
”一句写水,“▲
句写山,写出了金陵的山川形势,为全词提供了宏阔的背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忧,没有眼睛
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
好的。”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①
式调研,
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
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②”式调研。
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提高问题意识,聚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
大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作决策、干工作、解难题要坚持」
③
,不
夸大,不缩小,不弄虚作假。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养成坚持学习、深入调研的好习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四字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
意。(4分)
【高一语文第7页(共8页)】
·23-49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