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同步检测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姁(xǔ)姁:言语温和亲切②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摘编自明代归有光《先妣事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B.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C.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D.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娘以指叩门扉曰”与“叩关而攻秦”(《过秦论》)两句中的“叩”含义不同。
B.“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与“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盛”含义相同。
C.“小者乳抱”与“羝乳乃得归”(《苏武传》)两句中的“乳”含义不同。
D.“馀则茫然矣”与“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两句中的“茫然”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母亲十六岁就嫁到夫家,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前后有两人不幸夭折,其中生下归有尚的时候怀孕了十二个月。
B.归有光母亲家世代居住在吴家桥,他的外祖父为人忠厚正直,崇尚简朴。虽然家里很富有,但其也常常和和气气与村里人谈家常。
C.归有光七岁时便和堂兄归有嘉进学塾读书。每次遇到阴雨天气,他的堂兄就在学塾过夜,归有光却对家恋恋不舍,所以没有留住学塾。
D.归有光大姐的婚事是他母亲生前应允的,归有光的婚事也是其母亲生前给他聘定的,突出了母亲对归有光兄妹强烈的责任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5.归有光用往昔生活琐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请根据文段找出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事件并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囊,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楠,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B.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C.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D.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余居于此”与“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
B.“呱呱而泣”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两句中的“而”字用法不同。
C.“以手阖门”与“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D.“轩东故尝为厨”与“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虽是老屋,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但修葺后的项脊轩庭院幽雅,鸟儿时不时飞来啄食,归有光在这里过得和谐清雅又饶有意趣。
B.归家空间上原来是一个整体,庭院南北相通,等叔伯们分了家,庭院以篱墙相隔,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往来不便。
C.归有光自束发在轩中读书,祖母曾将归有光祖父宣德年间上朝觐见皇帝用的手板拿给他,并希望他日后能用得到,足见祖母对其寄予厚望。
D.庭院中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枇杷树,现在已经高大挺拔,归有光睹物伤怀,文中虽未有一字言及悲伤,但悲伤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楠,亦遂增胜。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10.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朔。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15岁成童。
C.妪,先大母婢也:去世的
D.大母过余:看望
11.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客逾庖而宴 B.而母立于兹 C.呱呱而泣 D.墙往往而是
12.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乳二世 B.客逾庖而宴 C.执此以朝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3.下列翻译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翻译:项脊轩又朝北面,不能得到阳光,每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显得昏暗。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翻译: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翻译: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凡是所有的都再次改变了。
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翻译: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异爨:分灶做饭,即分家。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七月既望”,这是古人根据天上的月亮的圆缺来记时的方法,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
B.许多古人的年龄名称都与头发有关。如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束发”,类似的还有总角、垂髫、及笄、黄发等。
C.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可见作者先祖官阶不低。
D.“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是女子的归宿,故称“归”。如《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记叙与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变迁,家庭琐事来抒发悲喜之情。
B.作者善于选取细节来表现深情,如写母亲的语言“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动作“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等来表现对儿子深切的爱。
C.文章用枇杷树做结,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只说树在长,不说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D.文章的叠词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
1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8.“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请结合全文归纳概括“可悲”的事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节选自归有光《归氏二贤传》)
〔注〕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
B.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
C.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
D.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B.孝:指对兄长敬爱。悌:是对父母孝顺。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壬辰:为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础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21.下列对两段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绣卖盐卖麻供养家庭并和妻子一起抚养亲戚的遗孤。
D.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作者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
23.归有光的散文之所以耐读而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寓丰厚于单纯,于平淡中见浓郁”。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B.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妣,文中指已经去世的母亲,也可以称先母、先慈。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文中的“先大母”指已经去世的祖母。
B.“归宁”一词起源很早,在《诗经》中就有“归宁父母”的记载。“归宁”指回家省亲,多指在外的游子回家看望父母。
C.“亭、台、楼、阁、轩、榭”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类型,其中“轩”指的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D.“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甲文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的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另外,作者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静物,达到“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B.甲文的语言委婉含蓄,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真情。叠词的运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形象性和音乐美。
C.在乙文中,作者把抒情、叙事、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家常之事入手,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D.乙文一反传统祭文的固定模式,形式上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8.“悲”是《项脊轩志》和《祭十二郎文》两篇文章表达的共同情感,试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在两篇文章中作者各自表达了哪几种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悠然亭记(节选)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这里指马鞍山的南面。
C.“束发”:是古代汉族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成人自立”指男子二十岁。
D.“归”指古代女子出嫁,而“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3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悠然亭记》回忆作者年少时住在外祖父家的往事,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园中的亭子,取“悠然见南山”之意。
D.《悠然亭记》和《项脊轩志》一样,都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3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则指农历每月十六。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至于成立”指男子二十岁。
C.“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是对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则是对死去的母亲的敬称。
D.“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扣住恬静、舒适的书斋生活展开描述,抒发了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表现了作者怡然自得的情趣。
B.第二段开始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叙写项脊轩转到对往事的回忆。
C.最后三段是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主要表现了作者丧妻前后的感情变化,是对“悲”之情的进一步补充。
D.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36.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二、选择类
3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遥远的回响
吕新
①一代晋商,集体转身,依次退场,在时间的深处渐行渐没,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与命运消失于历史的风雨之中。
②幕落下,时间的绛紫或深红或墨绿的帷幕落下,鼓,消音,锣,蒙尘,虽然脸朝上,却是另一种埋葬的方式,脸用蛛丝的手捂着,蛛丝儿结满雕梁,丝弦松开,不再紧绷。
③台下的人纷纷走散,因为台上的人不断地消失,且不知所终。
④台上的人所以消失,是因为台下的社会在急剧地动荡,风吹落叶,泥沙翻滚。
⑤属于他们的表演或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⑥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与传说并未结束,不仅没有结束,相反却比他们从前在世的时候更广为人知,因为从前他们也并未张扬过,更因为他们从未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也无非就是天地之间最寻常之一人,一年年沉默做事,客居在外,到年底时偶尔短暂地回来,也不过是一个个行色匆匆的风雪夜归人,叫门开门的动静之小,可能连左邻右舍也很难觉察。而今天,他们更广为人知的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留下的一处又一处的院落的群落,在晋省中部这片宏观上被称为盆地,微观上实为平原的土地上,那些青灰的砖瓦的院落,院落组成的群落,使无数后来者为之慨叹,震惊,驻足,流连。如果没有专门的外力打击或者蓄意的破坏,仅凭自然的流逝,砖瓦以及木器铁器的寿命要远远高于人的寿命,有时即使偏远田地边的一个简易的瓜棚、茅庵,也会熬走一个又一个的钢筋铁骨雄心勃勃之人,更遑论这样精雕细琢的寄寓了几代人梦想的建筑群落,它们当然会在主人身后数百年间依然栉风沐雨,安然矗立。
⑦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涌进这些灰色的曾空寂了很多年的院落里,看他们从前住过的房子,睡过的炕榻,看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桌椅、来往书信。绣楼紧闭,阶梯蒙尘,即使不蒙尘,即使光可鉴人,下面摩肩接踵,万头攒动,也不再会有当年的小姐沿着楼梯下来了。即使一个木制的算盘,也比它的主人更能活,几代人风声鹤唳,魂飘九霄,但它们依然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和姿势,它们倒是不认生,只要是一只手在拨弄它们,推动它们,它们就会动,就会一如既往地呈现出一些数字给你,似乎也不太在意是当年的主人的手还是某个完全陌生的后来者的手。它们不是看见生人就哭的小孩,它们白头皑皑,饱经沧桑,它们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眼里千帆过尽,珠子不再乌黑,不再圆润,只是自然和岁月的作用,并非它们的本意,就像人的眼睛,没有人愿意自己老眼昏花,眼波浑浊,终年干涸。
⑧八月骄阳,烈日下一名来自南方的面容与体型均极为富态的男子举起一瓶水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掉半瓶,之后把水递给他的母亲,母亲咕咚了两口后,又传给她的孙子,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三个人全部咕咚完以后,富态男对母亲提议,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母亲当然没问题,各位股东们的住处都看了,哪能不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千里迢迢地来了,就是为了把该看的都仔细地看一遍,不要漏了任何地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母亲早已健步前趋,排闼直入,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一样,穿过人流人涌,先行进入里面去了,但是他的小孩却不愿意进去,说里面有霉味。
⑨童言无忌,小孩没有瞎说,里面确有霉味,成年人实际也闻到了,只是不说,因为眼见到的景象更甚于对于空气的计较或忽略。其实又何止霉味一种,像这世上所有的百年以上的老宅一样,无论身处南北,它们都包含了太多太复杂的时间之骸与人生况味。
⑩迄今为止,一代晋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们的诚实守信的品行,那是做人之道,也是他们成就事业的根本所在。这样的一种品行,原本发轫于人心人性,后来却被频频呼唤和寻找,它是什么时候从生活中惊飞远走,竟成为一种理想甚至幻想。今天的一群人站在一个老戏台下像是在谈论一个神话或一种传说一样谈论着这样的一种品行,谈论时面色严峻,痛心疾首又心向往之,但甫一出门,即又被其他景象牵引,在匆匆拥向下一个地方的过程中,脑子里也在飞快地运转着,构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一会儿去哪吃饭,今夕宿于何处。
在一道距今大约三百多年的高墙下,一个人正在打电话,屋檐上各种兽首与砖雕的花草是否精美,已经不重要了,打电话的人先是疾呼听到一句真话之难,他用了一个比喻:比登天还难。他所说的登天,当然是指一个人靠一己之力徒步攀登,独自出现在天上,与乘坐飞机或其他各种飞行器无关。之后,电话的主要内容便是通话双方互相声讨,都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事情的缠绕之处就在于不仅仅是他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更重要的是对方同样也在怒斥他背信弃义,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其中的层次陡然多重多义起来,不再单一畅晓。
此时此刻,一部功能齐全的电话,就是用来亮底和绝交的。
诚实守信真的是一种理想或者幻想么?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确实如此,然而对于这些灰色院落当年的主人们来说,却又并不是,因为那不过是他们最自然的日常行为,就像早晨起来走到院子里,随便咳嗽了一声一样。
3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两个独句段道出了“台下人走散”与“台上人消失”的原因,用语虽短,却颇为耐人寻味。
B.晋商虽“消失于历史的风雨”,其院落虽“曾空寂了很多年”,但如今他们的故事与传说“更广为人知”,其院落也迎来“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说明后人已然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追慕并铭记他们。
C.第⑦段以“绣楼”“阶梯”两个典型场所的“紧闭”“蒙尘”,写出晋商院落被冷落遗忘了很久,是段首晋商院落“空寂了很多年”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D.富态男的母亲“像一颗传说中‘避水珠’一样”,意在呈现她挤入人群去参观的过程。形象的语言中包蕴着些许讽刺的意味。
4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有对来参观晋商院落群落的人的群像描写,又有对如富态男子一家及打电话人的重点刻画,点面结合,更好地表现出了现今之人的形象特点。
B.语言整体较为质朴,又不乏形象与意蕴深刻之语,如“另一种埋葬的方式”“风吹落叶,泥沙翻滚”“风声鹤唳”等。
C.本文在主旨的揭示上并未故作深沉,而是较为显豁,直接集中在尾段的点拨之语中,这样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D.本文从一代晋商退出历史舞台着笔,先后写了晋商大院的广为人知、晋商可贵的品质,中间穿插对当代人的描写,最后以疑问句的形式收束全文,形散神聚。
41.本文运用多种方法以取得语言生动形象的效果,请从不同角度在文中找三个例子,并简要分析。
42.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写到百年老宅,但在“理”与“情”上各有侧重,请结合两文文本简要分析。
四、小阅读-课内
4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古代杂记类文体,主要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内容庞杂,一般要求围绕所记对象特点写其形,传其神。
B.本文善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本文文眼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末有“何谓阁子也”等句子与之相呼应。
D.本文最后用写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情感共鸣。
五、材料作文
44.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封平淡无奇的辞职信曾在网上迅速走红。原因就是它说出了人们的一种梦想——向往大世界。然而,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却安于蜗居之小,在“室仅方丈”的项脊轩里自信地说:“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这两种人生态度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大与小”为内容范围,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答案:
1.B 2.D 3.C 4.(1)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
(2)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时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 5.①先母回到娘家,就做棉花活;②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绳,常常劳动到深更半夜;③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缝缝补补一刻不停,每间房里都整齐清洁。
6.D 7.B 8.C 9.(1)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
(2)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你的身影,为何整天默默待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
10.A 11.B 12.D 13.C
14.D 15.A 16.B 17.(1)这位老婆婆,是我逝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的喂过奶,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2)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有神灵在保佑吧。 18.①家族分崩(没落);②慈母早逝;③爱妻亡故。
19.C 20.B 21.A 22.(1)那以后两年,我长久生病在床,精神没有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
(2)归纬因为事犯罪被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 23.(1)选取生活中的琐事,从细节入手,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嫁来后的生活情节来表现幸福的生活。写那棵枇杷树,睹物思人,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再如归钺被父亲打并赶出家体现其遭遇悲惨,“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从动作和神态方面生动地描写出归钺的遭遇令人同情。归钺得到食物先给继母和弟弟,不计前嫌,孝顺可嘉。“私”“问”“涕泣”等细节体现归钺对亲人的宽厚和爱,继母对他不好他不放在心上,还会去照顾他们。归绣对弟弟归纬的照顾以及和妻子抚养亲戚的遗孤都可以体现出他的高尚品质。
(2)语言通俗易懂,情感于朴素的语言中显现。在描写归钺的故事情节时“匍匐道中”“邻里莫不怜”描写出归钺艰难的处境。“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抚受之如己出”用浅显的语言写出归绣生活贫苦却勤劳和对遗孤疼爱的品质。
24.D 25.B 26.C 27.(1)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
(2)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3)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28.《项脊轩志》:悲家境衰败;悲慈母早逝;悲祖母厚爱;悲爱妻薄命。
《祭十二郎文》:悲侄儿之死;悲家族人丁不兴;悲自己仕途失意。
29.D 30.C 31.C 32.(1)有一天,祖母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
(2)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
33.B 34.B 35.C 36.(1)我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就反射到屋里,室内才明亮起来。
(2)等到离开时,(祖母)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你的成功,就值得等待啊!”
37.A
38.B
39.B 40.C 41.①选择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对象。如“母亲咕咚了两口后,又传给她的孙子,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三个人全部咕咚完以后”中“咕咚”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人喝水的情形。
②使用比喻等修辞,如“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一样,穿过人流人涌,先行进入里面去了”
③用生活中日常现象描述抽象道理。如说诚实守信对晋商来说,“就像早晨起来走到院子里,随便咳嗽了一声一样。” 42.①《项脊轩志》重在志物怀人(抒情),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家庭变迁的感伤和对已逝亲人的思念。
②本文重理性思考,通过现代人对晋商表面的追捧,表达对晋商精神缺乏理解和传承以及诚信缺失的思考。
43.C
44. 例文:
大非大 小非小
一个非常大却非常酸涩的橘子,和一个很小但很甜的橘子,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那个小的橘子。
东西总是越大越好,这就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固定思维,我不能完全说这是贪婪的表现,但是我要说的是任何东西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小的东西只要它能发挥它自身存在的作用,那它就是最好的。
有许多人为了住进大房子,而去贷款,可是最后因为还不起贷款,而天天苦闷还不如原来一家人挤在那个温馨的小窝幸福。
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吧。一日,孔融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也就成了他父亲最喜爱的一个儿子。
我非常崇拜孔融,因为他有一种世人少有的意识和精神,那就是大的留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这种伟大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大与小是可以转化的,我正是要证明这样一种思想。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现在我们要说: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作人有同样的道理,作人要懂得奉献,奉献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得。
有时候小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大的反而无用。大小应该从它发挥的作用来恒定。
一位书记一位局长官很大,但有的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却很小,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是政治局委员,官够大了,但却是一名贪官。一位科学家一位工程师官很小,但有的却对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研究员,官不大,但却解决了上亿人的吃饭问题。所以说,人不能看其官的大小,职位的高低,而要看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只有更大的东西,没有最大的东西。大与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为人民服务的人官再小,也是伟大的,为一已私利的人,官再大,也是渺小的。还是那句老话,大小应该从它发挥的作用来恒定。
所以我们要改变那种固定思维,大的不一定作用大,所以大的不一定就是好的。让我们一起来选择小的甜的橘子,鄙弃又大又酸的橘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