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6 18: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壁赋》《登泰山记》知识整合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
阅读《赤壁赋》1~4段,完成以下题目。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击空明兮溯流光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C. 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一瞬间,片刻。
D. 托遗响于悲风   悲风:悲凉的箫声。
2. 对文段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 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初一。
C. 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 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
3.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C.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 在第四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4.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5. 选出纪年、纪月、纪日方法不同的一项(  )
A.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C.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6. 选出下列加线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古今一也
B. 六王毕,四海一
C.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D. 用心一也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A.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B.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C.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8. 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9. 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译文:等到已登上山顶,(放眼望去)青山覆盖着白雪,明亮的烛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B.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译文:四十五里的路程,路上都是石块砌的石阶,那石阶共有七千多级。
C.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译文:太阳升起来了,像朱砂那样鲜红,下面有红光荡漾承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D.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眺望远处,傍晚的夕阳斜照城郭,大汶河、徂徕山美丽如画,半山腰上停留的云雾好像飘带一样轻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赤壁赋》)
10.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B.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C. 而今安在哉 安:哪里
D. 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凭借
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以其无礼于晋
B. 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目遇之而成色 不知老之将至
1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 皆白衣冠以送之
D. 吾得兄事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注]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阬、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慄无益。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信然。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有删改)
[注] 海马,前文僧人曾建议:“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14. 关于下列文言现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须臾成五采”的“采”和“君子生非异也”的“生”都属于通假现象。
B. “多平方,少圜”的“平方”和“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都是古今异义词。
C. “急”为多义实词,“冲突急走”和“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急”词义有差别。
D. “余不能冠”的“冠”和“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惊”都是使动用法。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B. 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C. 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D. 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16.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月尽也,指每月最后一天。古人以月相确定日期,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为“既望”。
B. 岱,“五岳”之首泰山的别称,故泰山亦称“岱宗”“岱岳”等,杜甫有诗云“岱宗夫如何”。
C. 食顷,意思是吃一顿饭的工夫,多形容时间很短,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须臾”义同。
D. 羽化,传说成仙之人有飞升能力,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即如《赤壁赋》中的“羽化而登仙”所言。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姚鼐和袁枚登山所见景物有哪些相似的特点?请用三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 唱黄鸡:因黄鸡可以报晓,故表示时光流逝。
1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B.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C.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D.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0.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望,“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
B. 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和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二宿。
C. 羽化,古代道教徒认为成仙能飞升变化,故把道士成仙或人死叫作羽化。
D. 舳舻,“舳”是船尾,“舻”是船头,舳舻连称则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在月明之夜与友人们泛舟赤壁矶下的长江,他们享受着江天美景,饮酒放歌,快乐似神仙,暂时忘却了人世间一切不顺心的事。
B. 苏轼乐极之后情绪变得低落,原因是有人倚歌吹着悲凉的洞箫应和,那洞箫声似乎有让深渊里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的魔力。
C. 苏轼询问朋友为何感伤,朋友回答是英雄曹操及其业绩尚且消失不见,更何况你我凡夫俗子,平凡的生命难得像长江、明月般永恒。
D. 苏轼被聋医庞安常治好病之后,与他一起游玩清泉寺和兰溪,看着兰芽浸溪、溪水向西流逝,听着子规鸟啼叫,作歌时悲从中来。
2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游沙湖》是如何从侧面表现苏轼对庞安常的欣赏的?请简要概括。
二、名篇名句默写(共4小题)
2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          ,          ”。
(2)姚鼐《登泰山记》中“          ,          ,          ”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          ”。
2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漂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6. 补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能表明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这一特征的句子有“        ”“        ”“        ”等。
(2)《登泰山记》中写等待日出时,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       ”相照应,章法严谨。
(3)《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是“      ,      ,      ”。
2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D项,悲风:悲凉的秋风。
2. 【答案】B
【解析】B项,“既望”是农历十六。
3. 【答案】D
【解析】这篇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文中的“客人”和作者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故而D项“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错误。
4. 【答案】①我(或苏轼)不禁容色改变,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②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地方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B、C、D三项均为干支纪时,A项为帝王年号纪年。
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数词的理解。A、B、D三项均为动词。C项为数量词,与现代汉语相同。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A、C、D三项无活用现象。B项“限”是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A、B、D三项均为判断句。C项定语后置句。
9.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A项,“烛”是名词用作动词,照亮。
10. 【答案】D
【解析】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藉:垫着。
11. 【答案】C
【解析】A项介词,被;介词,对、对于。
B项代词,曹操;表反问语气词,难道。
C项并列连词,并且。
D项代词,指清风明月;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2. 【答案】A
【解析】例句:“舞”是使动用法,使……起舞。
A项活:使动用法,使……存活。
B项少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轻年长的人。
C项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衣服,戴着帽子。
D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3. 【答案】①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羡慕什么呢!
②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解析】①“自”,介词,从;“其”,代词,他们;“而”,连词,表修饰;“之”,代词,代指客观世界;“则”,连词,那么;“与”,连词,同、和;“而”,连词,表承接;“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应为“而又羡何乎”。译文: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羡慕什么呢!
②“是”,代词,这;“造物者”,自然界、大自然;“之”,助词,的;“而”,表顺接连词,而且;“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适”,享用。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参考译文]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羡慕什么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14. 【答案】D
【解析】“冠”为名词作动词。
15. 【答案】C
16. 【答案】A
【解析】“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
17. 【答案】(1)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好像鞠躬的样子。
(2)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分别,完全不是一类的。
18. 【答案】奇异、险峻、壮观。
【解析】[参考译文]

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地把武器库中的兵器仪仗散落地上。大概一顿饭的工夫,有像一匹白绢的云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和尚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丝棉团,过了许久,浑然凝成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脂油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着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分别,完全不是一类的。傍晚时分到西海门去看落日。山上草比人高,路又断了。叫来几十个工役把杂草割掉,然后再前进。东边山峰像屏风一样排列,西边山峰拔地而起,中间模模糊糊有几十座山峰,好像天台山的琼岛。红日快要落山,有一座山峰像用头顶着太阳,好像要吞下去,又像是捧着。我不能戴帽子,怕风将它掀掉;不能穿袜子,怕被水汽打湿;不敢拄拐杖,因为动不动就陷进软沙里;不敢抬头,怕山石崩塌压下。左顾右盼,前后探视,恨不得化成千万个身体,每一座山峰都走到。当“海马”背着我时,敏捷得像猿猴,向前直冲,千万山峰也学着人在奔跑,样子像潮水奔涌。低头看深谷、怪峰,在脚底下等待着。如果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心惊胆战也无济于事。如果叫“海马”走慢一点,自己觉得也太胆小了。没有办法,只好把性命交付给他了,任凭他走到哪里,觉得身体已经飘飘成仙了。《淮南子》有“胆气就是云”的说法,确实是这样。
19. 【答案】B
【解析】“以纸画字”中,“字”是“画”的宾语,应在“字”后断开,排除A项;“书不数字”中,“字”是“书”的宾语,应在“字”后断开,排除C项;“皆一时异人也”中,“皆”往往置于句首,排除D项。故选B。
20. 【答案】A
【解析】“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错,应该是“农历每月十五的后一天”。
21. 【答案】D
【解析】“悲从中来”错,根据苏轼歌词的后三句可知,苏轼乐观旷达。
22. 【答案】(1)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2)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23. 【答案】①听闻庞安常大名后,主动前去求治;②治病时称赞庞安常是一时异人;③病愈后陪同庞安常游清泉寺与兰溪;④游玩后和庞安常痛饮。
【解析】[参考译文]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前去查看田地的好坏而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往西流淌。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啼唱。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您看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晚年的时光中一味地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24. 【答案】(1)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2)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4)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25. 【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6. 【答案】(1)自京师乘风雪 苍山负雪 大风扬积雪击面 (2)苍山负雪 (3)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7.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