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6 20: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教材】1.1集合的概念 教学设计
(人教A版)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集合是一个基础性概念,是许多重要数学的分支,如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紧密联系,它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维度下会有不同的解释,如:在平面内,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一个圆;而在空间中,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一个球面。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范围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基础。我们需要使用集合语言来表述研究范围、对象。作为高中数学的第一节,本节主要通过实例研究研究集合的含义,表示方法及表示方法,比较简单。
课程目标
1.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
2. 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3. 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数学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集合概念的理解,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
2.逻辑推理:集合的互异性的辨析与应用;
3.数学运算:集合相等时的参数计算,集合的描述法转化为列举法时的运算;
4.数据分析:元素在集合中对应的参数满足的条件;
5.数学建模: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
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长方形的对角线互相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1)中的结论对所有的长方形都成立?(2)呢?
2.接着教师指出:有时候需要研究某类对象的普遍规律,如所有的长方形,所有的等腰三角形等,如何表达所有的意思?
那就需要我们把研究对象“集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在数学中,我们统称这个整体为集合,例如:所有的长方形就可以组成一个集合.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包含所有的例子.
二、研探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页(1)~(6)例子,并思考:(3)~(6)
1.能组成集合吗?
2.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3.这6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6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探究一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2页~3页并思考一下两个问题
所有的“老人”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由此说明什么?
不能. 其中的元素不确定 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
2. 由1,2,0,5,︱-2 ︳这些数组成的一个集合中有5个元素,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集合中只有4个不同元素1,3,0,5 .
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
3.高一(5)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
集合没有变化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给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吗?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两个集合中,元素完全一样,则称两集合相等.
5.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探究三: 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已知下面的两个实例:
(1)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2)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表示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
思考: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
【解析】a是集合A中的元素,b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关系 语言描述 记法 读法
属于 a是集合A中的元素 aA a属于集合A
不属于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aA a不属于集合A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
常用的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 数集 整数 集 有理 数集 实数集
记法 Z Q R
练习1. 用符号“∈”或“ ”填空.
(1)2 N;(2)_____Q;(3)0 {0};
(4)b {a,b,c}.
【答案】(1) ∈ (2) (3)∈ (4)∈
探究四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思考1: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
【提示】可以这样表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思考2: 方程(x+1)(x+2)=0的所有根组成的集合,又如何用列举法表示呢?
【提示】 {-1,-2}
问题: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大家能总结归纳出列举法的概念吗?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⑴大括号不能缺失,元素中间用逗号隔开;
⑵ 元素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如:从小到大等。
思考3:a与{a}有什么区别?
【答案】a 是一个元素,{a}是集合。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解:(1)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 那么A={0,1,2,3,4,5,6,7,8,9}.
(2)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1,0}.
注意:①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此集合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例如,
例1(1)可以表示为A={9,8,7,6,5,4,3,2,1,0};
②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元素。
描述法
思考:能否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 x-3<7的解集?该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性质?
【解析】不能。但是可以看出,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满足性质:
集合中的元素都小于10.
(2) 集合中的元素都是实数.
这个集合可以通过描述其元素性质的方法来表示,
写作:
思考:所有奇数的集合怎么表示?偶数的集合怎样表示? 有理数集怎么表示呢?奇数集、偶数集表示方法是否唯一?
,或 ;
问题: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大家能总结归纳出描述法的概念吗?
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其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这种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如:或或或。
注意: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描述法也可以简写成列举法的形式,只是去掉竖线和元素代表符号,例如: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
需要提醒学生不能写成{所有直角三角形},因为{}包含所有的意思。
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解:(1)设方程x2-2=0的实数根为x,并且满足条件x2-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A={x∈R|x2-2=0}.
方程x2-2=0有两个实数根为,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A={}.
(3)设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x,它满足条件x∈Z,且10B={x∈Z∣10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有11,12,13,14,15,16,17, 18,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
B={11,12,13,14,15,16,17,18,19}.
思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对象?
自然语言描述集合简单易懂、生活化;列举法的特点每个元素一一列举出来,非常直观明显的表示元素,当元素有限或者元素有规律性的时候,是常采用的方法;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中元素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基本是无限的,这是比较常用的集合表示法.
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
题型一 集合的含义
例1 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
①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
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
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
④2018年第23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A.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题技巧:(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跟踪训练一
1.给出下列说法:
①中国的所有直辖市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②高一(1)班较胖的同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③正偶数的全体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④大于2 013且小于2 018的所有整数不能构成集合.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③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 (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
①∈R;② Q;③|-3|∈N;④|-|∈Q.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N,x∈N,则集合A中的元素为________.
【答案】  (1) C (2) 0,1,2
解题技巧: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2)推理法:对于一些没有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
跟踪训练二
2.已知集合A中有四个元素0,1,2,3,集合B中有三个元素0,1,2,且元素a∈A,a B,则a的值为 (  )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a∈A,a B,∴由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知,a=3.
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已知A={x|x=3k+2,k∈Z},B={x|x=6m-1,m∈Z},则有:17________A;-5________A.
【答案】∈   
【解析】令3k+2=17得,k=5∈Z.所以17∈A.
令3k+2=-5得,k=- Z.所以-5 A.
题型三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例3 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和a2,若1∈A,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 
【解析】 若1∈A,则a=1或a2=1,即a=±1.
当a=1时,集合A有重复元素,不符合元素的互异性,∴a≠1;
当a=-1时,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1,-1,符合元素的互异性.∴a=-1.
变式1.[变条件]本例若将条件“1∈A”改为“2∈A”,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a的值.
【答案】a=2,或a=,或a=- 
【解析】若2∈A,则a=2或a2=2,即a=2,或a=,或a=-.
变式2.[变条件]本例若去掉条件“1∈A”,其他条件不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答案】a≠0且a≠1 
【解析】若A中有两个元素a和a2,则由a≠a2解得a≠0且a≠1.
变式3.[变条件]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1和a2,若“a∈A”,求实数a的值.
【答案】a=0 
【解析】由a∈A可知,
当a=1时,此时a2=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a≠1.
当a=a2时,a=0或1(舍去).综上可知,a=0.
解题技巧:(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3个步骤)
四、课堂小结
培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五、板书设计
(
1
.1
集合的概念
1
.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例题
例题
2
.
几何特性
3
.
集合表示方法
例题
例题
)
本节内容为集合的概念,主要通过研究集合中的元素来确定集合的三个特性,由于元素的种类不同引入数集,点集等等,又由于元素的个数不同,所以元素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从而引入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