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复习课件(共7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复习课件(共7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9 08:4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8张PPT)
命题主题五 整体性与差异
性规律
01
构建主干知识 拓展综合思维
透析高频考点 提升关键能力
02
命题点一 植被与土壤

(2022·山东等级考)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思维1:图示区域位于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纬度和海拔差异较小,______条件差异较小。
思维2:该地位于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距海远近和地形差异较小,______的差异较小。
思维3:该地为山间盆地,山顶、山坡和盆地底部土壤______空间差异较大,植被分异明显。
思维4:材料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
热量
降水
水分
(2)思维1:②示意的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______层。
思维2:丙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丙地位于盆地底部,淋溶作用不明显,缺失淋溶层。
思维3:甲处、乙处、丁处都有______层分布。
淋溶
淋溶
1.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影响,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植物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1)植被不适应环境——植被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被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候暖季短或雨季短的天气特征。
影响因素 植被特征 指示作用
水分 湿生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 潮湿环境
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干旱环境
影响因素 植被特征 指示作用
光照 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 光照充足
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 光照不足
土壤 具有喜酸性的特点,如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 酸性土壤
具有耐碱性特点,如碱蓬等 碱性土壤
2.土壤特征的分析方法
(1)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①核心思维: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取决于有机质的收入量与有机质的支出量的对比关系。
②有机质的收入量:夏季气候温和湿润或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植物生长旺盛;冬季寒冷潮湿,枯枝落叶多,有机物不易分解。
③有机质的支出量: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快,消耗多。 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大。降水强度大,淋溶与侵蚀强度大,有机质淋溶流失多。
④地形:地势平坦或低洼,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
(2)土壤水分含量多少的分析思路
①核心思维: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的收入量与水分的支出量的对比关系。
②水分的收入量(入渗量或下渗量):大气降水、径流(地表、地下径流)、植被截留、人工灌溉(漫灌、喷灌、滴灌、根灌)、积雪融化、冰川融化、地形(坡度)、土质状况(空隙大小、岩石状况)、凝结水。
③水分的支出量:
a.蒸发消耗:干旱、半干旱地区显著。
b.植被消耗(吸收、蒸腾):森林、灌木、草本、农作物(个体、数量、树冠覆盖度、季节性、根系深浅)。
(3)土壤温度变化的分析思路
①收入:表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②支出:地面辐射。
③保温措施:覆盖地膜、耕作、冬季灌溉、有机肥(分解释放热量、热容量大)等。
(4)土壤肥力高低影响因素的分析
①与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厚度、颗粒大小、温度、水分含量、透气性、害虫等密切相关。
②取决于各要素含量的协调度,协调度越好,肥力越高。
3.土壤养护措施
(1)保护和利用相结合,防治土壤的侵蚀,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如深耕松土、采用固沙剂等。
(2)采用多种措施,改良盐碱土,抗旱、治涝、治盐碱相结合。主要措施有冲洗、排水、井灌井排等。
(3)培肥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加强水肥管理。
(4)防治结合,减少土壤污染。控制污染源,采取相应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治理。
(5)囤土恢复:开挖矿产之前把土壤移走,放在安全地方进行保护;开挖后可以把土壤重新移植安置。
4.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成土母质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生物 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地貌 海拔:山区的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而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气候 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人类活动 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
5.不同气候影响下的土壤类型
气候环境 土壤状况
高寒 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
湿热 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 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 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2022·南平模拟)下表反映我国某山地部分森林的分布及土壤养分含量。据此完成1~2题。
森林类型 海拔/m 有机质g·kg-1 氮g·kg-1 磷g·kg-1 钾g·kg-1
热带落叶季雨林 500以下 56.90 2.97 0.62 11.25
热带低地雨林 700以下 31.87 1.07 0.20 8.73
热带山地雨林 900~12 00 43.46 1.87 0.34 8.25
热带山地常绿林 1 200~1 400 54.79 1.72 1.16 9.70

1.该山地四种森林环境最湿热的是(  )
A.热带落叶季雨林 B.热带低地雨林
C.热带山地雨林 D.热带山地常绿林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表可知,热带低地雨林有机质含量为31.87 g·kg-1,在四种森林类型中最低,说明其由于气候湿热,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较为活跃,土壤中有机质易被分解,使得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B正确。

2.与该山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关联性最小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成土母质 D.枯枝落叶
解析: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松散碎屑物,是物理性质改变所形成的疏松风化物,不含有机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质,故其与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关联性最小。故选C。
(2022·太原一模)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3~4题。

3.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据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气温与土壤有机碳数在大于1 000 m 海拔区域绝对数较大,故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以高海拔区域为主,其中夏季绝对数最大,相关性最强;降水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小于1 000 m 海拔区域绝对数较大,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以低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也是夏季绝对数最大,相关性最强。因此土壤有机碳和气候相关性最强的是夏季,B正确。
4.海拔大于1 000 m,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的理由是(  )
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多
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
D.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解析:根据题意,观察图中海拔大于1 000 m的系数变化可知,秦巴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生长茂盛,后期的枯枝落叶更多,土壤获得的有机碳更多,因此呈正相关,A正确。


命题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高考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1)思维: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林是近几年新生长出来的______。
(2)思维1:岳桦林在夏季结实,即在生长季结实,岳桦林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长白山北坡岳桦的生长季______。
思维2: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全球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为冬季升温幅度大,说明长白山北坡冬季升温幅度___。
(3)思维:岳桦林种子传播的高度基本稳定,岳桦林结实线稳定,长白山北坡林线趋于______。
幼树
稳定

稳定
1.气候要素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
2.地貌(地形)要素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2)对河流的影响
(3)对植被的影响
(2022·龙岩二模)黄河入海口湿地自然植被的分布受距海远近、河道摆动、人类活动、风暴潮等因素的制约。随着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持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延伸,湿地植被一般会发生顺行演替(即早期植物群落经过一系列发展变化直至演变为与当地平原地区相一致的典型自然带)。下图示意黄河入海口湿地自然植被的空间分异格局。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扩大,黄河入海口某区域湿地自然植被发生顺行演替的过程可能是(  )
A.碱蓬→柽柳→假苇拂子茅 B.荻→柽柳→盐角草
C.假苇拂子茅→芦苇→柽柳 D.芦苇→柽柳→碱蓬
解析:随着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持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延伸,原先受海水浸渍、盐分高的潮间带裸露滩涂逐渐受黄河淡水影响,盐分降低,因此自然植被由早期、近海的盐地碱蓬群丛、盐角草群丛顺行演替为柽柳群丛,再到近河的芦苇群丛、杞柳群丛或假苇拂子茅群丛,A正确。

2.引起黄河入海口湿地植被顺行演替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强度 B.土壤盐度
C.气温高低 D.水分多少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植被主要由沿海地区向黄河河道两侧进行顺行演替,因此主导因素为土壤盐度,B正确。
(2022·济南高三专练)扎日南木错湖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的冈底斯山脉北侧,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对湖区气候有很大影响。下图为该内陆湖区第四纪演变略图。读图完成3~4题。

3.扎日南木错湖区演变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①湖岸线长变短 ②湖泊水位上升
③盐湖数量增加 ④地下水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由图可知,从第四纪早期至晚期,扎日南木错湖区面积缩小,因此湖岸线长变短,①正确;湖泊面积缩小且分化为多个小湖泊,说明气候变干,湖水收入小于支出,湖水蒸发量大,盐湖数量增加,③正确;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应增长,②错误;湖泊收缩,地表水量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随之减少,④错误。故选C。

4.扎日南木错湖区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湖泊水交换减少
B.泥沙淤积空间差异大
C.暖湿气流受阻挡
D.冰雪融水补给地增加
解析: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对湖区气候有很大影响,因此扎日南木错湖区面积缩小的根本原因是高原隆起使得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难以进入湖区,湖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正确。
命题点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1)思维:①②③④自然带大致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结合图中自然带类型可知是______条件差异导致的,体现的是______地带分异规律。
(2)思维:根据图示经纬度和部分水域形状可知,该地位于欧洲,地形以______为主,地势相对平坦;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______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较多降水,使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和____________。
热量
纬度
平原
西风
地形
大气环流
1.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 看延伸 看自然带变化 看主导因素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 南北方向 多东西方向(南北美洲西岸受地形影响呈南北延伸) 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热量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东西方向 多南北方向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水分
看更替 看延伸 看自然带变化 看主导因素
垂直地带性  海拔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热带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木丛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水热状况
2.掌握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阴坡、阳坡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的坡为阳坡,分布海拔较低的坡为阴坡,图中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2)判断南、北半球
若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可判断该山位于北半球;若南坡为阴坡、北坡为阳坡,可判断该山位于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3)判断山地位置(或热量带)
根据基带类型确定山地位置,如上图山地位于热带地区,可能位于非洲。
(4)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雪线较低,自然带数量较多;背风坡雪线较高,自然带数量较少。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
3.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和成因分析
(1)判断思路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成因分析
“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 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约束” 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
“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2022·日照二模)滇西北的大理苍山位于洱海西侧,是研究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的典型山体。研究发现,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下图示意大理苍山东西坡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东坡耕作区原生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干热河谷灌丛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大理苍山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西坡河谷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干热河谷灌丛,以上为耕作区,再往上为云南松林,而东坡从河谷地区为耕作区,以上为云南松林,据此推断东坡耕作区水热条件较西坡好,因此耕作区的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对。

2.西坡低海拔地区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现象,主要原因是 (  )
A.山谷地,焚风效应 B.海拔较低,气温高
C.谷底河畔,风力强 D.深居内陆,水汽少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位于季风的背风坡,出现焚风效应,气流下沉,降水少,A对。
(2022·福州高三一模)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示意秦岭及其附近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虚线表示植被类型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植被类型是(  )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山地为秦岭,秦岭是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地植被类型分布在秦岭北侧的山麓地带,在南侧分布在山麓自然带以上。因此甲地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B正确。

4.实际观测发现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主要原因是Q点 (  )
A.光照少,蒸发弱 B.气温低,蒸发弱
C.迎风坡,降水多 D.纬度高,降水多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Q点位于秦岭的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少,蒸发弱,而P点位于秦岭的南坡,属于阳坡,光照强,蒸发较强,因此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A正确。
5.(2022·漳州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某天坑(24.5°N)宽度和深度均接近百米,底部植物群落大多由耐阴植物组成,坑口植物群落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的物种组成。下图示意该天坑南北方向的地形剖面。
(1)绘制冬至日正午时分天坑的入射太阳光线并标注度数。
答案:光线自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约42°。绘图如下:
(2)说明坑底与坑口植物群落差异的成因。
答案:天坑底部光照较少,环境阴蔽;靠近地下河,潮湿;堆积物多,土壤较厚,造成群落多由耐阴植物组成。天坑坑口光照充足,环境干旱,土层较薄,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的物种组成。
   雪线和林线
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林线是山地森林的上限,都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前者大致与最热月0 ℃等温线相吻合,后者与最热月10 ℃等温线相当。正确分析两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需要明确以下三个关系:
(1)两线与气温的关系。雪线、林线的分布高度皆与气温呈正相关。
①气温越高,积雪的消融量越大,雪线越高;气温越低,雪线越低。
②热量对林线分布高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高山林线海拔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2)两线与降水量的关系。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而林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①降水量越多,冰雪的补给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在干旱的副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少,雪线的高度达到最高。
②同纬度相比,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两线与坡向的关系
坡向 雪线 林线
阳坡与阴坡 阳坡气温偏高,积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阴坡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阴坡热量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迎风坡与背风坡 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022·沈阳模拟)长白山距今800年和距今300年经历两次火山喷发,毁灭性地破坏当地植被,使植被经历地衣—苔藓—灌丛—森林的演替过程。受偏北风影响,长白山各坡向火山灰堆积厚度不一,而疏松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对植被演替产生了长期影响。长白山林木植被中,岳桦林种子为风媒传播,是演替的先锋树种。下图是岳桦林平均树龄随海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前,四个坡向植被演替较为完整的是(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火山喷发毁灭性地破坏当地植被,而受偏北风影响,北坡火山灰厚度最小(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和浮石多,浮石等岩浆岩难以发育成土壤,其厚度大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所以北坡受其影响小,植被演替较为完整,D正确。

2.今后林线的移动趋势是(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水平移动 D.高度不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距今300年是长白山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距今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火山喷发对植被的干扰程度减弱。结合图示,随着海拔的升高,岳桦林平均树龄降低,表明岳桦林的幼树向高海拔地区拓展,今后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中年的岳桦林范围也会向高海拔地区推移,岳桦林结实线也会上移,其种子为风媒传播,所以会推动幼树继续上移,即今后林线的移动趋势是向上移动。故选A。

(2022·莆田高三模拟)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有自山体边缘到内部气温逐步升高的趋势,可影响到林线和雪线的分布。阿尔卑斯山脉山体效应明显。据此完成3~4题。
3.阿尔卑斯山脉山体效应表现为(  )
A.林线高、雪线高 B.林线高、雪线低
C.林线低、雪线高 D.林线低、雪线低
解析: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有自山体边缘到内部气温逐步升高的趋势。阿尔卑斯山脉山体效应明显,受山体效应影响,阿尔卑斯山脉山体内部比边缘温度高,温度高造成林线和雪线高,A正确。

4.一般来说,较大山体的气候效应类似于(  )
A.海洋度增加 B.气压增加
C.大陆度增加 D.湿度增加
解析:山体作为突起的热岛,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远高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山体越大,其气候和低地上空的自由大气相比变化也越大。一般来说,较大山体的气候效应类似于大陆度增加,其温度变幅比小山体大。山体越大,植物生长的上限越高,垂直自然带的相应界线也越高,C正确。
  植被、动物与地理环境
1.陆生植被、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
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
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2)气候
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
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环境
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
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
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4)天敌
①缺少××,天敌少。
②受到××天敌威胁。
(5)人类活动
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
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2.水生植被、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
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
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2)气候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
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
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适合鱼类生存。
(3)水文
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
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
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
④水质好,适合鱼类生活。
(4)食物
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
(5)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6)人类活动
①水质下降,污染加重。
②过度捕捞。
3.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分析
(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
(5)天敌情况、灾害及污染情况。
(6)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7)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地远近。
(2022·潍坊模拟)冷杉属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是北半球主要的森林树种。下图示意中国冷杉属植物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冷杉属物种集中分布在(  )
A.横断山区 B.长白山区
C.阿尔泰山 D.秦岭
解析:结合物种类数量和经纬度可知,图中冷杉属植物集中分布在北纬25°~35°,东经95°~105° 区间,判断出横断山区为冷杉属物种高度集聚区,A正确。

2.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高山冷杉(  )
A.水平方向向更低纬度移动
B.低海拔日趋稳定
C.垂直方向向更高海拔退缩
D.高海拔逐渐灭绝
解析:随着温度的上升,喜冷湿环境的冷杉一部分向更高纬度移动,一部分随山地冰川的消融,逐渐向更高海拔退缩,高海拔日趋稳定,而较低海拔山体上的冷杉属植物则可能逐渐灭绝,C正确。

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解析:由图可知,树种线向高海拔扩张,说明随着全球变暖,该山地气温上升,更高海拔区域满足了树木生长的热量需求,在部分水分条件较好的区域可能生长树木,故C正确。

4.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生物多样性更加复杂 B.山地的气温波动加剧
C.高海拔裸地显著增多 D.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解析: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树种线向更高海拔扩张,占据了原来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存空间,威胁到栖息其间的其他生物,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A错误;
植被通过改变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以及通过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发挥调节气候的功能,降低气温的波动幅度,故B错误;
树种线的扩张使山地更高海拔处植被覆盖率上升,高海拔裸地减少,故C错误;
随着树种线升高,森林面积增大,会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故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