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专题强化训练 突破重点难点
一、选择题
(2022·龙岩二模)研究垂直植被带变化对重建古地理环境演变有着重要意义。下图为亚洲热带垂直植被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
1.下列对亚洲热带垂直植被带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带的面积扩大
B.热带高山草地的面积基本不变
C.植被带的种类增多
D.所有的植被带的面积都扩大
解析:结合图示对比分析可得,现代垂直植被带的热带雨林分布范围比1.8万年前的垂直植被带范围大,说明热带雨林带的面积扩大。故选A。
√
2.与现代相比,1.8万年前亚洲热带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解析:与现代相比,1.8万年前各垂直植被带海拔更低,说明气候更寒冷,A、B错误;
同时高山草地分布范围比现代广,森林带分布比现代少,说明气候较干旱,D错误,C正确。故选C。
(2022·天津和平区二模)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影响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下图示意2011—2018年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
3.受损点的土壤与对照点相比( )
A.肥力更高 B.湿度更大
C.更易风化 D.易于板结
解析:结合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示意图进行判断,与对照点相比,2011—2018年间受损点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结合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变化进行分析,受损点的有机质低于对照点,肥力更低,A错误;
土壤容重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据此分析,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土壤更加紧实,说明易于板结,D正确;
受损点的土壤紧实度更高,不易被风化,C错误;
土壤湿度主要表示为土壤含水量,根据材料无法对比,B错误。故选D。
√
4.为修复受损地的土壤,首先要( )
A.增加土壤水分 B.人工施肥
C.改变土体结构 D.植树种草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土壤容易板结,土壤肥力更低,因此为了修复受损地的土壤,首先应改变土体的结构,改善理化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土壤的肥力,故选C。
√
(2022·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读图可知,①位于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山地地区,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挡,降水少,距离东部地区较远,东部大西洋的水汽到达也少,降水少,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②位于美国东部五大湖附近,受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B。
√
6.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大体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
(2022·宁德模拟)植被随海拔变化会有一定的差异,山地雨林是分布在热带山区类似于雨林的景观,植被季节变化小。而季雨林植被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常绿季雨林和落叶季雨林。下图为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岭植被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
√
7.尖峰岭1 200米以下范围内,影响植被垂直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1 200米以下由高到低依次分布山地雨林、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山地雨林是分布在热带山区类似于雨林的景观,植被季节变化小。而季雨林植被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说明1 200 米以下影响植被垂直分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选D。
√
8.推测图中甲海拔范围的植被类型为( )
A.稀树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尖峰岭1 200米以下,海拔越低,水分条件越差,所以图中甲海拔范围的植被类型应为稀树草原。故选A。
√
9.与落叶季雨林带相比,山地雨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光照更强 B.夏季温度更高
C.夏季降水更多 D.冬季湿度更大
解析: “山地雨林是分布在热带山区类似于雨林的景观,植被季节变化小。”与落叶季雨林带相比,山地雨林带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湿度更大,D正确;
山地雨林带的形成与光照关系不大,A错误;
山地雨林带分布的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可能更高,B错误;
该山地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属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相对较少,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0.(2022·泉州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与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由此常常将地下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规律,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图中木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幼树为主。
(1)据图描述土壤水库月蓄水量的特征。
解析:土壤水库月蓄水量的特征既要描述整体特征,也要注意描述阶段特征,同时,图中涉及三种植被类型,注意三者之间的异同。
答案:三种林地土壤水库月蓄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W模式(波动起伏变化);10月土壤水库月蓄水量最低;土壤水库月蓄水量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封育林地。
(2)与6月相比,7月该地林地土壤蓄水量明显偏低,分析其原因。
解析: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福建闽江上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过后,雨带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该区域,受其影响,该区域降水少,进入伏旱期;7月为我国夏季高温期,(土壤)蒸发旺盛,土壤失水多;同时,7月高温期也是植物生长的旺季,林木蒸腾作用强,且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多,故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7月比6月明显偏低。
答案:7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伏旱期,降水少;7月气温高,土壤蒸发作用强;7月林木生长旺盛,林木蒸腾作用强,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减少。
11.(2022·厦门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也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生态过渡带,其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其大小受到气候、地形地势、植被类型、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1)以80%植被等覆盖度线为界,分段描述秦岭北坡植被覆盖度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坡在海拔500~1 000米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快速增加,大约由50%快速升高到80%;1 000~3 300米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波动幅度较小;3 3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迅速下降,由80%迅速下降。
答案:500~1 000米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快速增加;1 000~3 300米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波动幅度较小;3 3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迅速下降。
(2)秦岭南坡植被覆盖度在700米以下和3 000米以上都低于80%,分析其成因的差异。
解析: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南坡700米以下:气候条件优越,水热条件充足,受农田、聚落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导致植被覆盖度较低。3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植被类型从阔叶林转为针叶林、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降低,体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700米以下:水热条件充足,受农田、聚落分布的影响,植被覆盖度较低。 3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植被类型从阔叶林转为针叶林、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降低。
(3)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与秦岭北坡相比,南坡植被覆盖度的上升趋势较大,分析影响南坡上升趋势的因素。
解析: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南坡向阳,热量条件较好,南坡的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覆盖率高;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率影响很大,早期人类活动对南坡植被的破坏比北坡更大;近20年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及生态保护措施后,加上南坡水热条件好,南坡植被恢复较快。
答案: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南坡向阳,热量条件较好;早期人类活动对南坡植被的破坏比北坡更大,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及生态保护措施后,南坡植被恢复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