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宋朝周敦颐爱莲,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晋朝陶渊明爱菊,
“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朝诗人李白爱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宋代苏轼爱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唐朝的柳宗元爱树,他不仅爱种树,更从种树中得到做人、做官的道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解 题
种树:种树的人
郭橐驼:本文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传:本指人物传记,但本文实际上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讽喻性极强的寓言式说理文。
从内容和风格看,本文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文体知识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
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
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疏通文言大意,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2、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学习目标
柳宗元,字_______(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________。十岁能文,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他和刘禹锡一同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晚年居官柳州(815-819年)刺史,也称 _____ __ 。他提倡古文运动,主张“ ”, 唐宋 之一。
子厚
柳河东
柳柳州
作家作品
文以明道
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种树郭橐驼传》写作背景
这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 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郭橐tuó驼tuó 病偻lǚ 佝偻gōu lóu 移徙xǐ 早实以蕃 fán 木寿且孳zī 莳shì 长人者zhǎng 好hào烦其令 勖xù尔植
早缫sāo而绪 传zhuàn其事
辍chuò飧sūn饔yōng
一、文本研读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 ,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始:起初
病:患病
类:像
名:取名
固:确实
因:于是
郭橐驼,不知(他)起初(叫)什么名字。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隆起,弯着腰走路,好像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的人称呼他为“橐驼”。橐驼听说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不知始何名”
思考:
1、第一段本段从哪几个方面写郭橐驼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郭橐驼是一个怎样的人?
姓名:
-----身份卑微
形象特征:
“隆然伏行”
-----身残貌丑
对待绰号:
“甚善,名我固当”
----豁达自信
郭橐驼是一个身份卑微,身残貌丑而豁达自信的普通劳动者。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业:以……为业
或:或者
实:结果实
蕃:多
窥伺:暗中观察
如:比得上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观赏游览和做种树卖果买卖的有钱有势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察看橐驼所种的树,或者移植来的,没有不成活的;而且(树长得)高大茂盛,结果早并且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仿效,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第二段主要写什么?怎样来写的?
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
作者从买树者、树、他植者三个角度,极写郭橐驼种树技艺非凡。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
(籍贯职业)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种树技术全面
——种树技能高超
——种树技术绝妙
③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孳:繁殖
天:天性
致:使达到
性:方法
本:根
既:已经
然:这样
已:完成,完毕
去:离开
顾:照看
害:妨碍
硕茂: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抑耗:损伤
其实:它的果实
早:使动,使……早
蕃:使……多
③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有人问他(种树的方法),他回答说:“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繁殖(地很快)啊,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凡是栽种树木的方法,树木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种树的土要用旧土,捣土要结实。已经种完了,就不要再动它,不要担心它,离开后就不再去照看它。树木栽种的时候应该像对待孩子那样(细心呵护),栽好以后应该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能够充分发展了。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自然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使他们长得又高大茂盛的方法;只不过不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的果实结得早而且多的方法。
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要写郭橐驼种树的方法。
③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③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拳:拳曲,伸展不开
苟:如果
爪:名作动,用指甲抠、掐
本:树根
日:一天天地
实:实际,事实
为:用于句尾,表示反诘语气
③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别的种树的人却不是这样。树根伸展不开,泥土又换成了新的。他们给树培土,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但又养护太过,担心它太过分了。早上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用指甲抠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动树根来察看培土的松紧,于是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地被背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然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树比不上我。我又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呢!”
③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要他植者种树的方法。
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有什么不同?
请从2、3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说明。
比较阅读:
所种的树状态 根本原因 栽种、移植的方法 对待树木态度
所种的树状态 根本原因 栽种、移植的方法 对待树木态度
郭橐驼
他植者
本舒 培平
土故 筑密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莳若子 置若弃
无不活 且硕茂 早实以蕃
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木之性
日以离矣
根拳土易培土过或不及
爱之太恩
忧之太勤
④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子:你
道:方法
理:治
长:统治,治理
烦:繁多
若:好像
怜:怜爱
卒:最终,
祸:造成灾祸
尔:你们
病:困苦
怠:疲倦
养:治理
术:方法
传:记载
以为:把……作为
戒:鉴戒
勖:勉励
缫:煮茧抽丝
而:同“尔”,你们的
字:养育
遂:养好
鸣:敲打,使……呜
蕃:使繁盛
安:使安定
④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移用到做官治民上,可以吗?”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人喜好多发政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的样子,却最终因此给他们造成灾祸。从早到晚,差役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早地煮茧抽丝,早早地织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聚拢乡民,一会儿敲梆子召集大家。我们小老百姓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倦。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的官吏,与我们种树这一行里(爱树反而害树)的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啊,这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记载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④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
官吏治理百姓的方法。
请找出描写官吏治民方法的语句读一读,思考这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铺陈手法。
写“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百姓劳作,一连用了多个动词,把官吏来乡,闹得鸡犬不宁的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一连串短促的排比句,把官吏们神气活现的样了写得几乎可见可闻。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作者说,他问“养树术 ”得 “养人术” ,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
他植者 官 吏
行为描述
结果
相似之处
正确做法
根拳,土易,培不当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本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
木之性日以离
无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这是什么手法?
比较阅读
由此及彼,类比手法
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借“传”立“说”
思考主旨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柳宗元针对中唐时期吏治“好烦其令”,民不聊生的弊端,借种树喻治民,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真正意图
主旨点睛
实词积累
胡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 )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 )不法先王之道, 皇上斥曰:“一派胡( )言。”大臣皆不敢言。 太吏公曰: 如此,国胡( )以富强?
【翻译】汉朝的时候,李陵接受诏令抗击匈奴,后来受困向匈奴投降。皇上要诛灭他的家族,司马迁为他辩解,对皇上说:为什么不效法先王的做法呢 皇上怒斥他说:一派胡言。大臣们都不敢说话。太吏公说:像这样,国家凭借什么来富强呢?
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
为什么
任意、随便
什么
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 )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 )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
【翻译】齐桓公身体有疾病,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他们请求扁鹊医治,然而齐桓公不接受治疗,疾病进入他的内脏,于是他死了。后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齐桓公的缺点。现在的人们常常用这件事来相互辱骂责备。
担心
疾病
缺点
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