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7 20:2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四 语 文
阶 段 检 测 练 习 题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诗文默写(7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2)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
(3) ,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4)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5)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6)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
(7)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根据语境,填写句子。(4分)
(1)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表现作者与村民亲密无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追梦无止境,我们正当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重任在肩,要有“ ,
”的雄心和气概。(杜甫《望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烟台开发区时光塔项目施工现场,密密麻麻的钢筋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B.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山东东阿阿胶、德州扒鸡、宏济堂等老字号企业组成的展区,凭借传统技艺和别出心裁的创意收到参会嘉宾热捧。
C.实实在在做好服务,扎扎实实搞好质量,拿出掘地三尺也要挖出本地优势资源的气势,再借助网络和技术的力量,去推广本地的文旅特色品牌,厚积薄发,才能成功“出圈”。
D.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推动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是中国倡导全球安全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各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提供重要示范。
B.随着政策法规持续出台、政府社会多方重视、诚信教育深入普及,让我国网民诚信素养稳步提升,社会诚信意识逐步增强。
C.梨乡风情旅游区是以“莱阳梨文化”为脉,以悠久历史、人文传统、自然环境和农业种植为基础,以民俗体验、户外活动和生态美食为特点的文旅盛宴。
D.山东或成今年“五一”旅游新顶流,近期凭借烧烤频频出圈的淄博,五一住宿预订量较2019 年上涨 800%,增幅位居山东第一。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持节云中”和“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中的“节”都是指符节,即皇帝派遣使者或者调动军队的凭证。
B.“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在我国古代,男子20岁成年,称之为“弱冠”;女子15岁成年,称之为“及笄”。
D.古代对人的称谓常用到敬辞、谦辞,用于自谦的词有“愚”“卿”“鄙人”等。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6分)
春节以来,淄博、腾冲、景德镇等一批中小城市着力打造文旅名片,成为春季的旅游热点。从美味的烧烤开始,淄博旅游在青年群体中成为“热词”,吸引了各地年轻人前往打卡、探店;腾冲的天然温泉疗养热度大涨,获得游客好评;景德镇的“瓷文化”历久弥( )新,博物馆、文创、餐饮持续博得社会关注。
长久谋划、保持定力是中小城市文旅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近年来,不少中小城市为了打造旅游景点,热衷于新建“古城”和“古街”,甚至拆旧建新并迁移原住民,城镇的烟火气消失 (dài)尽。一些传统旅游热点城市虽然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旅游服务上却颇受诟病。游客即使向往远方的美景,也会因拥挤的交通、虚假的宣传、高价的餐饮而意兴阑珊。
在发掘特色、精准定位的基础上,积极作为、政策支持也很重要。比如,山东省推出了“高铁环游齐鲁”的特价套票,在一定时间内可实现任意换乘。部分城市对前来旅游的青年学生推出了市区内交通工具打折与主要景区门票减免的优惠政策。从深入调研到快速行动,塑造了热情、高效的城市旅游形象。
在文旅行业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小城市在知名度和综合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情况下,唯有主动作为、发掘特色、整体谋划,才能有效吸引消费者、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2分)
历久弥新( ) 消失dài( )尽
(2)请为上面新闻拟一个标题(15字内)。(1分)
(3)下列句子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热度大涨”“长久谋划”“意兴阑珊”“发掘特色”四个短语类型完全不同。
B.“游客即使向往远方的美景,也会因拥挤的交通、虚假的宣传、高价的餐饮而意兴阑珊。”句中的关联词语“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
C.“部分城市对前来旅游的青年学生推出了市区内交通工具打折与主要景区门票减免的优惠政策。”这句话的句子主干为:城市推出打折与减免。
D.“淄博旅游在青年群体中成为‘热词’”中的“在”与“我在烟台。”中的“在”词性相同。
7. 名著阅读(8分)
(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人物鲜明,情节曲折。其中真假美猴王、大闹清风寨、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等故事极其精彩。
B.“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也遭遇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红军解放了那里又撤退之后,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做地下工作。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路人。
C.《骆驼祥子》中虎妞难产而死是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祥子便屈服于命运,成了好占便宜、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
D.诺第留斯号在南极冰层下前进时,撞上了翻转的冰山,所有的出口被堵住了,后来他们费尽气力凿开冰层,才得以脱离险境。
(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3分)
行者即使铁棒捎开石块,那妖邪果藏在里面,呼的一声,就跳将出来,举药杵来打。行者轮起铁棒架住,唬得那山神倒退,土地忙奔。那妖邪口里囔囔突突的,骂着山神土地道:“谁教你引着他往这里来找寻!”他支支撑撑的,抵着铁棒,且战且退,奔至空中。正在危急之际,却又天色晚了。这行者愈发狠性,下毒手,恨不得一棒打杀,忽听得九霄碧汉之间,有人叫道:“大圣,莫动手!莫动手!棍下留情!”
——《西游记》
上文中的“妖邪”指的是 ① (填人物名),她变作天竺国公主来诱惑唐僧,后被悟空识破,最后太阴星君把她收走。
约行了数十里,天色渐渐微明,去那露草之中,赶出一只白兔儿来,望前路去了。李逵赶了一直,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程路!”有诗为证:山径崎岖静复深,西风黄叶满疏林。 偶逢双斧喽罗汉,横索行人买路金。
——《水浒传》
李逵 ② (填事因),途中遇一白兔。他动了童心,一路追赶,撵得那兔子跑得无
影无踪。紧接着就遇到了 ③ (填人物名及事件),这一情节描写精妙、对比鲜明。
(3)《儒林外史》中,沈琼枝逃婚到南京,靠卖诗度日,遭恶少调戏。如果这事被《水浒传》中下列好汉发现,你认为哪一位最有可能立刻挺身而出?请说说你的推断及理由。(3分)
A.宋江 B.鲁达 C.林冲 D.李忠
二、阅读(38分)
(一)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①(5分)
宋 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注】①这是词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绍兴知府,经过浙江常山时写的一首词。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前两句写农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早稻丰收的喜悦之情,展现出一幅自然和谐的江南农村画卷。
B.“沽酒”和“煮纤鳞”极具画面感,生动再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恬静,传神地表现出了淳厚朴实的乡风。
C.“卖瓜声过竹边村”一句让人想象到卖瓜人在绿竹丛生的村庄叫卖的场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角度描绘了农家生活,也间接表达了一丝落寞之情。
9.诗中划线句生动地描绘出 的情景,突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情。(3分)
(二)(12分)
(选段一)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选段二)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③善养老,“盍④往归⑤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⑧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伯夷叔齐: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竹:殷商时一国名,大约在今秦皇岛附近。③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④盍:何不。⑤归:投奔。⑥武王:周文王的儿子,名发。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⑧爰:于是,就。
10.解释加点词。(2分)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2)及父卒 ( )
11.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叔 齐 亦 不 肯 立 而 逃 之 国 人 立 其 中 子
1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孤竹君之二子也 居天下之广居 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盍往归焉
C. 以顺为正者 以暴易暴兮 D. 而伯夷、叔齐耻之 采薇而食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14.伯夷、叔齐虽为孤竹君之子,但是不肯继位为国君,享受富贵,可见“ ”;后又冒着生命危险指责武王不孝不仁,哪怕武王的手下要杀了他们也不屈服,可见“ ”;武王平定殷乱后,天下都归顺周朝,伯夷、叔齐以此为耻,不食周粟,死在首阳山,可见“ ”。伯夷的所作所为完全印证了孟子所说的“此之谓大丈夫”。(用《<孟子>三章》中的语句回答)(3分)
(三)这就是ChatGPT(8分)
①能跟人对答如流,会写策划方案和调研报告,也能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让编写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最近,这个名为ChatGPT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全网火爆,上线2个月活跃用户就轻松破亿。
②之前,人们曾津津乐道的TikTok,拥有1亿用户用了9个月;而Facebook达到这一规模足足用了4年半之久。正如微软CEO纳德拉所言,“在我从事技术工作的30年里,ChatGPT是我从未见过的技术扩散。”
③ChatGPT是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能通过学习理解人类的语言并进行对话,在提高办公和学习效率方面表现惊人。“ChatGPT可不是简单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它是一个以自然语言为界面的智能机器人。”文渊智库研究员王超的解释虽然只有几字之差,但两者完全不同。
④人机的自然语言通信能让机器具备听、说、读、写、译等人类具备的语言能力,让人机对话如同人际交流般顺畅丝滑。依靠庞大的资料库和含有1750亿个参数的语言大模型,ChatGPT可以把结构化的信息转译成自然语言,能深度理解人类语言,流畅地与人类对话。在进行讨论、被诘问、被辩难时,其回应不但符合上下文逻辑,而且还能模拟演示思考的过程,这是以往聊天机器人并不具备的能力。
⑤有人认为ChatGPT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不过,也有专家并不认同,觉得它只是一种交互方式的革新。ChatGPT本质上只是一个基本的自然语言处理流程,它或许更智能、更博学,但依然是尚处于原型阶段的聊天机器人。要靠它彻底解决难题,去替代需要大量专业知识或人工的工作,仍然为时过早。目前,ChatGPT最大的优势是效率,它能让很多事情变得高效,这无疑将影响就业市场。
⑥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依然会认为ChatGPT“越来越像人了”,甚至还会联想到《流浪地球2》中不断给人类制造危机的MOSS,担心人类会被替代。全新的ChatGPT背后仍然是AI概念,而AI“替代和威胁人类”这一担忧早就存在,连霍金都有过类似的预言。这就难怪普通人会忧心忡忡。不过,我们暂时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心。因为ChatGPT仅仅是一款智能工具,并没有传言中那么无所不能。它距离“完美”有着不小的距离,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它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和常识偏差等诸多问题。原因之一大概就是,ChatGPT就像镜子,如果镜子前的信息鱼龙混杂,结果就可能一塌糊涂。
⑦所以,当下人们要担心的,不是被替代,而是ChatGPT 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伦理和安全问题,学术造假、技术滥用、舆论安全等风险不容忽视。专家指出,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对ChatGPT应用边界加以管控,建立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管理法规,同时加强治理工具的开发,通过技术手段识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⑧有人问,既然ChatGPT是双刃剑,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发展?其实,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15.以下对上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用TikTok、Facebook和ChatGPT作比较,突出ChatGPT扩散速度之快。
B.作为以自然语言为界面的智能机器人,ChatGPT与人类的对话更加的顺畅自然。
C.目前ChatGPT只是一款智能工具,还存在着问题,因此对就业不会有任何影响。
D.“双刃剑”之说是客观而理性的,它指出了ChatGPT给人类带来的优势和担心。
16.结合第③至⑤段,分析ChatGPT和以往的聊天机器人相比,其突破和优势在于哪里?(2分)
17.文章结尾,面对“既然ChatGPT是双刃剑,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发展?”的问题,作者说“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你认为这一答案是:_______________(请完整表述)。科技史上能够印证这一答案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举出一例,并用一句话说明)(4分)
(四)英子今年十一岁(13分)
①放学后,英子不是先回家,而是去豆子家。两家很近,豆子家在老磨坊旁边,上坎几步就是英子家。
②英子今年十一岁,读五年级。豆子八岁,读二年级。英子去辅导豆子的作业,她是豆子的小老师,这话是豆子奶奶说的。但在英子心里,她是姐姐,豆子是弟弟,是小伙伴。
③豆子爸爸妈妈在东莞打工,家里就豆子和爷爷奶奶。
④豆子聪明,但粗心。那天,英子发现了他做的一道应用题算式:7+8=13。英子问:“7+8等于几?”豆子说:“等于15。”“你看你写的等于几?”豆子睁眼说瞎话:“15。”英子有些生气,扬起巴掌要打豆子屁股的样子。豆子奶奶看见了,笑眯眯地说:“豆子不认真,小老师就打。”英子没打豆子的屁股,豆子虽然是弟弟,但跟真弟弟不一样。
⑤弟弟和豆子一样大。在家时,弟弟做错题,英子真要打他的屁股。
⑥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从东莞回来,把弟弟带去那边读书了。见爸爸妈妈要带走弟弟,英子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说:“我也要去。”
⑦妈妈说:“我们租的房子小,住不下。”爸爸也说:“只能带一个,你就在家陪爷爷奶奶。”英子心里很委屈:“为啥偏偏带弟弟?”
⑧“你们偏心!”这话英子没说出来,只是心里想想。
⑨弟弟跟爸爸妈妈去东莞了,英子连个说话玩耍的小伙伴也没有了。
⑩那天夜里,英子趴在被窝里哭了很久,她想跟爸爸妈妈一起走,想跟弟弟一起玩……
有时候,英子不知不觉把豆子当成了真的弟弟。那天豆子又粗心做错了一道题,英子的巴掌就轻轻落在了豆子的屁股上。豆子奶奶又笑眯眯地说:“就是要打。不打不成材。”英子一下子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说:“我跟弟弟闹着玩的。”
也许是英子的辅导和惩罚起了作用,豆子粗心的毛病改了不少。单元测验,豆子奶奶说:“豆子双科都考了九十多分哩。”还说:“都是小老师教得好。”英子又觉得不好意思了。
豆子奶奶没事去坎上找英子奶奶唠嗑,两个老太太先唠在东莞打工的儿子媳妇,说他们的辛苦。后来又唠起了两个孩子。豆子奶奶说:“大人都不在,苦了两个娃娃。”英子奶奶说:“有啥法子?要挣钱。”豆子奶奶说:“您家英子懂事,给豆子当小老师。”英子奶奶说:“再懂事也才十一岁。”
两个老太太唠嗑的时候,英子和豆子在堂屋里的沙发上看一本故事书。故事书是豆子带来的,有些字他不认得,请英子给他念。
这天下午放学了,英子又往豆子家走。可很快,英子就回家了。这时候爷爷在院坝里编竹筐,奶奶在“咯咯咯”唤鸡。英子回家后一直不吭声,连作业也不做,不知道在想什么。后来,突然伤心起来,趴在桌子上哭。奶奶走过去问:“英子!你咋啦?”英子不说话,还是哭。奶奶又问:“英子!你到底咋啦?”英子这才抬起头,看着奶奶说:“没咋。”奶奶说:“没咋你哭啥?”英子一抹泪,做作业去了。
英子没有告诉奶奶,她伤心是因为豆子也走了。昨晚根叔和秀琴婶子回来,今天清早就把豆子接走了,去东莞读书。
18. 英子的“懂事”在照顾豆子方面很突出,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
19. 结合加点词,分析第 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
20. 以下对标题“英子今年十一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交代了英子只不过是个孩子。 B. 与英子的懂事形成对比。
C. 暗示作者对英子父母的不满。 D. 表达作者对英子的心疼。
21. 联系全文,分析第⑤—⑩段的作用。(4分)
三、写作(50分)
22.请以“原来,它(他/她)那么珍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