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天府名校高三诊断性模拟检测(十一)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四川省天府名校高三诊断性模拟检测(十一)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6 21:0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四川省天府名校高三诊断性模拟检测(十一)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钟嵘在继承《文心雕龙》的基础上,创作了专门探讨诗学理论的著作,全书共品评两汉至梁代诗人122人。在《诗品·序》中集中表达了自己对五言诗歌历史发展渊源以及创作的观点,研究价值高。
钟嵘《诗品》品评五言诗的原因,首先是时代的趋势。他是南朝文学批评家,这一时期诗风衰落,据《序》,当时士族社会写诗风气盛行,平庸之作,杂乱之句,都俨然以诗的流派的身份出现。所以钟嵘想创作品评诗人的著作,借此纠正诗坛混乱局面。其次是五言诗作的大量涌现。自《诗经》以来,五言诗盛行,出现了大量的五言诗作。《序》中谈及五言诗历史:“昔南风之词……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钟嵘对于五言诗发展认识比较清晰透彻,在梳理五言诗历史发展的同时,还总结前人的诗歌创作风格,大大提高了五言诗地位,也表明了他发扬五言诗的决心。
《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大意是说诗歌创作要适量运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再用风骨加强,用文采润饰。钟嵘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赋、比、兴,他认为“兴”就是要言语已讲完,但余味无穷,讲究言近旨远;“比”是用物、用形象来明志,明主旨;“赋”是用言语来表现形象。他十分注重形象,强调用赋比兴来为五言诗创作服务,塑造形象美。此外,钟嵘十分欣赏建安风骨,慷慨多气的诗歌风格,用赋比兴塑造形象,加上建安风骨,以华美文辞修饰,就是一篇完美的五言诗。
《序》中说:“夫属辞比事,乃为通谈。……但自然英旨,罕直其人。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吟诗是吟咏情性,应与经国文书、辩驳奏疏区分,不必大量引用典故。正如“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等佳句,都不是出自经书史书,也不是化用前人诗句,而是作者直接描写眼前所见,眼前所想。推崇直寻,是通过描写触动诗人情思的景或事表现诗人感情。这些自然之景与诗人心境相契合,不是刻意而为,而是顺其自然,从而达到“自然英旨”的境界。当时诗歌喜欢用典,堆砌成篇。所以钟嵘坚决反对这种过度用典的不良作风,坚持“直寻”的诗歌创作原则。当时一些诗歌作者讲究音律,严格按照“四声八病”的创作规范来写五言诗。钟嵘不反对诗歌讲究音韵,他提倡自然声韵,认为诗歌创作要自然,不必生硬套用音律,诗歌音韵要自然清雅,才能是上好诗作。
钟嵘的《诗品》对于理清五言诗史有贡献。钟嵘在《序》中对于五言诗的历史发展具有清醒的认识,在了解、梳理五言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他看到了四言诗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大力提倡五言诗创作,对六朝以来的不正诗风进行了严格批判,从而促进了后世文学的发展进步。《诗品》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五言诗的“有滋味”,并追根溯源,为五言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大大提高了五言诗的历史地位。钟嵘的诗歌创作观点也直接影响了后人的文学批评创作,唐代司空图,宋代严羽、敖陶孙,明代胡应麟,清代王士祯、袁枚、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方法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最后,《诗品》对于后世的五言诗创作有直接影响。钟嵘作为一个批评家,能够把握所处时代诗歌发展的方向和主流,进而影响到隋唐以后,诗人们创作的优秀五言诗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葩。现在《诗品》对我们的创作和评论诗歌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摘编自苏鑫慧《〈诗品·序〉中的五言诗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钟嵘不仅重新定义了赋、比、兴,而且强调五言诗的创作要多用赋比兴来塑造形象美。
B.钟嵘认为建安风骨慷慨多气并善用赋比兴塑造形象,符合建安风骨的诗是完美的五言诗。
C.钟嵘赞赏“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等通过描写触动诗人情思的景或事表现诗人感情。
D.钟嵘的观点影响了司空图、严羽、敖陶孙、胡应麟、王士祯、袁枚、洪亮吉等人的诗歌创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钟嵘《诗品》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价值。
B.文章多处引用钟嵘《诗品》的原文,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C.文章将前人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与钟嵘的理解进行了比较,说明钟嵘的理论贡献。
D.文章依次介绍了钟嵘《诗品》品评五言诗的原因、基本观点和历史影响,思路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创作中用典的不良作风违背了坚持“直寻”的诗歌创作原则,所以遭到钟嵘的坚决反对。
B.李白提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诗歌见解与钟嵘提倡诗歌创作要自然相似。
C.钟嵘看到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提倡五言诗创作,体现了不拘于时、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D.钟嵘的《诗品》系统深入地品评了五言诗创作的优劣,对后来五言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记住我的话,人工智能远比核弹更加恐怖!”这是最近大火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此前对于人工智能发出的“危险警告”。ChatGPT上线数月以来,来自全球的试用者们惊奇地发现,它表现出了可以部分代替人工完成创作剧本、撰写研报、应用编程等复杂工作的出色能力。一场关于人类未来职业的讨论由此掀起,马斯克的上述言论也在社交媒体上被“挖出”并广泛流传。
《财富》杂志就这个问题对ChatGPT进行了一次“采访”。《财富》杂志输入问题:你认为ChatGPT会取代哪些工作岗位?其给出的答案为:数据录入和处理,客服支持,笔译及写报告等内容生成类工作。《财富》杂志继续抛出更加尖锐的问题:你认为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会导致多少工作岗位消失?其给出的回答相当“狡黠”:很难精确预测消失岗位的数量。据分析,ChatGPT会大幅提高执行简单重复工作任务的效率,这将导致不少从事相应工作的人类员工面临来自人工智能的强大压力。对于ChatGPT这样一些应用型的AI产品而言,已经能够很好地生成常规性的、普通的内容资源和对内容产品进行文字的重新组合和拼贴,其生成速度和对海量数据库的实时调用能力是人类作者无法比拟的。不过,在另一方面,其也存在对于人类的情感、情绪以及深层次的心理因素缺乏洞察、目前缺乏深度学习的问题,所以未来在这一领域,我们要在调整自身定位,以及进行自身价值深度挖掘上努力下功夫。
(摘编自马梦阳《“神机”出世引发职场焦虑,人工智能未来将影响哪些职业?》)
材料二:
近日,ChatGPT智能聊天机器人火爆全球。从工作总结到算法编程、学术论文……面对一众网友各种“花式整活”,ChatGPT对答如流、游刃有余,堪称新一代“数字懂哥”。随后,全球科技巨头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竞品:百度的“文心一言”将于3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谷歌公司母公司字母表公司也将推出聊天机器人“巴德”,势与ChatGPT一较高下。
在制造惊喜的同时,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唤起了更多忧思。有调查显示,在美国,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开始用ChatGPT做作业、写论文,为抄袭和作弊换上新马甲;如同“万事通”般的人工智能,也引发人们对“技术性失业”的焦虑;有网友甚至开始为哲学的前景担忧——如果人工智能开始从事理性批判工作,未来的智慧圣殿中,还会有人文思想的一席之地吗?坦白说,在一种新技术大规模普及前,未来难以预测,风险难以预估,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主动融入、妥善使用、批判性思考才是“正解”。事实上,人工智能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社交软件中的语音识别、电商网购的算法推荐、开车出行时的辅助驾驶……新技术绝非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随着技术进步,外卖员、快递员、无人机飞手、陪诊师等新型职业方兴未艾。
(摘编自悦连城《ChatGPT降临,你准备好了吗?》)
材料三:
就其威胁而言,目前ChatGPT已经呈现出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在功能上,由于模型受到训练数据的限制,ChatGPT可能生成错误的信息,特别是对于当前的事宜,如新闻事件、科学发现等。此外,模型可能生成不当的内容,例如淫秽、仇恨或误导性信息。因此,需要实施监管措施来确保生成内容的合适性。二是ChatGPT的使用,过多使用语言模型可能导致人们依赖它们,从而减少其语言技能与创造力。当AI能够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思考,人脑的思考价值性就被抵消了一部分。那么在教育中使用,应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ChatGPT的掌控者比ChatGPT本身更危险,需要警惕ChatGPT背后的权力所有者所定制的信息茧房、情感温室与情绪部落。与此同时,ChatGPT使用过程中的合规、知识产权等风险也将给数字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摘编自余梦珑《将给数字治理带来新挑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财富》杂志对ChatGPT进行了“采访”,从ChatGPT的回答可以看出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
B.简单重复类工作已经不再被社会需要,如文案工作者,不少从事这类工作的员工面临来自人工智能的强大压力。
C.ChatGPT的横空出世为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也通常会为一些企业带来机会,并可能塑造新的行业领导者。
D.代替人工完成创作剧本、撰写研报、应用编程等,学生用ChatGPT做作业、写论文,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斯克将人工智能与核弹相比较,意在说明人工智能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引起一场关于人类未来职业的讨论。
B.ChatGPT目前并不完美,其存在对于人类的情感、情绪以及深层次的心理因素缺乏洞察、目前缺乏深度学习的问题。
C.人们产生依赖,过多使用语言模型而减少语言技能与创造力,容易导致ChatGPT可能生成错误的信息或生成不当的内容。
D.虽然人工智能在有的方面超越了人类,但人类已经对人工智能未来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决策权仍然将掌握在人手中。
6.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请结合材料提供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妈妈在山岗上
陈建功
四年前,妈妈过世三周年那天,我到八宝山骨灰堂取回了妈妈的骨灰——按照当时的规定,三年期满,骨灰堂不再负保管的责任。
远在广州的父亲来信说,还是入土为安吧!
最后,我把妈妈的骨灰埋在我挖过煤的那座大山的山岗上。
那些曾经一块儿挖过煤的朋友,我们一起动手,把骨灰盒埋下,堆起了一座坟头,又一人搭了一膀子,把那巨大的汉白玉石碑由山脚下一步一步抬上山来。
石碑俯瞰着那条由北京蜿蜒西来的铁路。
我十八岁那年,列车就是顺着这条铁路,把我送到这里当了一名采掘工人的。当年的我,身单力薄,体重不及百斤。我扛着一个裹在蓝塑料布里的巨大的行李卷儿,沿着高达360级的台阶,一步一步爬上山来。此后的十年间,我在这里抡锤打眼,开山凿洞,和窑哥们儿相濡以沫,相嘘以暖。十年以后,二十八岁,当春风重新吹拂中国大地的时候,我揣着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又是顺着这条铁路,迤逦东去,寻回我少年时代便萦绕于心的文学之梦。
我没想到,妈妈的坟居然就正对着这条令人百感交集的铁路线。妈妈毕竟是妈妈,她当然自豪过,得意过,为儿子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为儿子出版的第一本书,为儿子获得的第一篇评论……然而,妈妈绝不是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妈妈中的一个。她从来没跟我念叨过“争光”“争气”之类的话。她甚至告诉过我她并不望子成龙,她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自立自强,自爱自重,度过充实的一生。我当工人的时候,妈妈对我说:“你是不是还应该坚持每周一书?同是工人,我相信,有人活得很贫乏,有人活得很充实。别怨天,别怨地,也别怨生活对你是不是公正。你只能自问是不是虚掷了青春?”我当作家以后,妈妈对我说:“得意的时候,你别太拿这得意当回事,省得你倒霉的时候想不开。其实,只要自己心里有主意,倒霉了,也可以活得很好,知道吗?”
我十岁的时候,她开始督促我写日记。我十二岁的时候,她让我读《西游记》。同样是十二岁那年,她教我“反叛”老师:“老师让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吗?为什么不能写得和老师不一样?”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反叛”:用一首诗去完成了一篇作文。结果我得了两分。“如果我是你们老师,我就表扬你。你不是偷懒。按老师的思路一点儿不差地写,那才是偷懒呢?”——其实妈妈也是个老师。多少年后我才明白,敢让学生“反叛”老师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
不过,对于我来说,最为铭心刻骨的,还是文学以外的事情。
我的学生时代,家境并不宽裕。父亲虽然在大学教书,却也不过是个讲师。父母除了抚养姐姐、妹妹和我以外,还要赡养奶奶、外祖。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给年龄尚小的妹妹买来苹果增加营养,我和姐姐只能等在一旁,吃削下来的苹果皮。我的裤子穿短了,总是由妈妈给接上一节。当接上两三节的时候,妈妈就笑着对我说:“看,你这模样简直像个少数民族了!”我永远忘不了班上一个高傲的女同学,穿着一件蓝灯芯绒面的羔羊皮大衣,雍容华贵,使我不敢直视。每当看见那件皮大衣的时候,我就要想起自己的妈妈穿的那件旧皮袄。那是妈妈从南方调来北京和爸爸团圆时,为了抵御北方的寒风,在旧货店买的。那是一件由无数块一寸见方的碎皮子拼成的皮袄,每年冬天,我都看见妈妈小心翼翼地在那些碎皮子间穿针走线。我常常伤心地想,我妈妈穿的衣服,都不如这些女同学们啊!
“你怎么这么自卑?你想一想,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吗?”妈妈问。
我想了想,我说当然不是,我的书读得比他们多,作文也写得比他们好。
妈妈说,她也想过,除了让姐弟俩吃苹果皮,穿补丁衣服使她有点难过以外,她也不是一个事事都不如人的妈妈。比如,她可以告诉我们该读些什么书,怎样写好作文。
我哭了。妈妈也哭了。
当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会觉得活得那样忙碌而充实。你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度日如年。你渐渐地理解了,你的妈妈不可能留给你万贯家财,她甚至也不大关心你是否能吃上文学这碗饭——我猜想其中不乏余悸和苦衷。你的妈妈最关心的,是她的儿女是否能选择到一种有意义的活法儿。这活法儿使他们即便身处卑微,也不会失去自立于同类的尊严感,不会失去享受充实的人生的自信。
妈妈病故的时候,年仅五十五岁。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最适宜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孝心。不过,这“母难日”三个字,总使我难免动容。因为我不仅是在出生那天给母亲带来痛苦的儿子,而且是给母亲带来了终生灾难的儿子。因我的出生,使妈妈患了风湿性心脏病,而母亲如此过早地亡故,恰恰是由于心脏病的发作。
好好活着。充实,自信,宠辱不惊。像妈妈期望的那样。
妈妈还在山岗上。山岗是普通的。妈妈也是普通的。
每年清明,我都去看望山岗上的妈妈。
妈妈去世后,我们三个子女各自拿了一件遗物作纪念,我拿的,是那件用无数块碎皮子拼成的皮袄。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妈妈在山岗上”为题,既点明我把妈妈埋在山岗上,又蕴含妈妈在人生的山冈上给我以思想的启迪的意味。
B.文章写到“我哭了,妈妈也哭了”,我是因为悔恨而哭了,妈妈是为自己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伤心地哭了。
C.文章写“我”在成长路上的情感变化跌宕起伏,有小时候吃苹果皮对“妈妈”的怨恨,也有成为作家后的骄傲自豪。
D.文章用朴素的语言刻画“妈妈”形象,她是一位有独创性、善于教育子女、心灵美好、高尚、自信、宽容的母亲。
8.文中“妈妈”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文章画线部分使用第二人称进行写作,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故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D.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读书学习的人,义同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不同于今之“学者”。
B.古文,文中指宋以前(含韩愈、柳宗元)的散文,韩、柳倡导的“古文”指先秦、两汉除骈文的散文。
C.上下,本指两个相对的方位,相当于前后、左右,文中引申为高低、优劣,表示韩愈文章的品质。
D.暂,短暂的时间,与王羲之《兰亭集序》“暂得于己”的“暂”一样,不同于今之“暂时”含比较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年幼时偶然见到韩愈的文章,虽然还不能完全透彻地明白其深刻内涵,却为其独特魅力所折服,埋下了终生向其学习的志愿。
B.欧阳修以“时文”作为敲门砖获取功名以后,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共同写作古文,推广韩愈的文章,三十多年,学习韩文蔚然成风。
C.孔子、孟子在世辉煌一时,后来也被学习效法,与之不同,韩愈文章被埋没两百年,今天却大大盛行,相同的是,其文都因为有道的支撑。
D.欧阳修用其他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因为对增添文集内容十分慎重,所以最终册数不够也不再补充,但他却特别爱惜这本“旧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2)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夜同友人话旧
谭用之
露下银河雁度频,囊中垆火①几时真。
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
云外簟凉吟峤月,岛边花暖钓江春。
何当归去重携手,依旧红霞作近邻。
【注释】①囊中垆火:炉中炼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秋夜客居他乡,与朋友相对炉火,畅叙往昔真挚友情。
B.颔联“数茎白发生浮世”让人倍感时光流逝,“寒”字透露人世沧桑。
C.“簟凉”承寒灯,吟咏白云之外高山之上的秋月,写实却空灵高远。
D.岛边鲜花盛开,阳春送暖,垂钓江边,可见诗人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15.本诗尾联和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结尾都写别后,二者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的职责之后,说“________”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行事总是不顺,进退失据的处境。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说自己还记得金兵“________”的情形,然后痛心地埋怨人们忘记历史而出现“________”的情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________,就是典范,供人学习的标准,自然就与一般的书籍不同。词典内容不仅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同时要正确无误,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 )。
其次,它的艰难度还在于语言是( )的社会现象,它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以满足人们交际的新要求。②________,要准确认识并掌握词语(包括词义和用法)的发展变化是不容易的。如果编词典的人不能随着语言的发展( ),也就不可能编出高质量的词典。所以,词典要适合社会的需要,就要吸收新的义项、新的用法等新成分,同时还要③________。这样的词典才能反映时代的面貌和特色。
再次,人对语言的认识也有一个( )的过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想准确地把握和认识它,必须深入研究,一步步认识语言的体系以及它的内部结构。编词典除了要及时吸收新的学术成果,还要继承已有的成果,更加符合语言实际运用的状况。
17.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四字语。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丹霞地貌的特征包括陆相红层和陡崖。“陆相”说的是岩石形成于陆地地区而非海洋区域,形成岩石的沙石碎屑沉积于诸如盆地、湖泊等陆地上的低洼区域。陆地的环境下,不同的气候条件所沉积的沙石也不同,例如暴雨期间汹涌湍急的洪水带来粗细混杂的砾石,波光粼粼的水面搬运来的是细致均匀的沙子。而后被层层深埋地下,在巨大的压力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红色的岩石。数千万年的构造抬升,使得红色的地层被抬升到高处。崖壁上层层叠叠的岩石因为抗风化能力不同,较软的岩层风化速度快,形成顺层洞穴,上部坚硬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崩塌下来,崩塌处形成新的崖壁。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便是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崩塌是丹霞地貌演化的主要方式,再加之风化作用的雕蚀,最终形成了美丽的丹霞景观。
20.丹霞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请简要概括,80个字以内。
21.文段中画线句子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知名刊物《小说月刊》发布了一则通知,引发热议。通知说,自今日起,向《小说月刊》投稿者,请在作品涉及对话处,自行使用冒号、双引号,否则作品一律不予采用。有人认为,作家作品里的标点符号是属于作家本身的,“他们拥有标点符号的‘支配权’”。有人认为,一个小小的标点,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关乎中华文化传承。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