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失败[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成功与失败[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2-22 15: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功与失败》案例
汤浦镇中 钟梨
一、教学目标
1. 在学习了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及通过通过实验来计算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基础上,使学生可直接知道发生机会的大小就是成功率的大小。同时,通过体验不确定事件成功率的图象的特征,感受“先波澜起伏,后风平浪静”。
2. 使学生在实验、操作、活动中能掌握各种能力,认真实验,仔细操作,积极活动,与同伴配合,获得成功和成功的经验。
3.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加强学生对知识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数学知识的验证,增进同伴间的合作,加强情感、智力的交流与发挥,并能总结与发现独立克服困难,培养推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课堂实验,动手操作,获得成功经验,了解某一随机事件实验次数与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特点,会正确求出成功率(0——1之间)
难点:例题数据繁多,图形复杂,要认真仔细观察,分析问题,理解“波澜起伏,风平浪静”的含义,掌握随机事件的机会(即平稳时成功率的可能性)不一定是各半的。
三、教材内容分析
成功与失败是在学习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在能够认识、分析和区分各种事件之后,自然引出“确定事件发生的机会到底是多少”思考,也为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据的收集,实践、观察所得的快乐。由于有一定的抽象性,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始终以学生的实践和讨论为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征,采取以下教学流程:游戏——观察统计——讨论分析——归纳小结——反馈评价。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知识为生活、工作服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思维、观察、动手多维能力训练的机会。采用讨论法,师生互动,生生湖动,使学生自主交流,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复习:判断下列发生的是什么事件?⑴ 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⑵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90℃沸腾⑶ 今天下午会刮六级台风⑷ 抛掷两枚硬币,出现的都是正面在实验中,事件发生了,就是成功的,不发生就是失败了。引入课题:成功与失败。 回顾旧知识,回答练习 巩固复习,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有的放失的与新知识衔接,这样,学生易接受,把知识联系成串,得到较好的训练提高。
新 课 教 学 做游戏规则:请与你的同伴合作,做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每人各抛10次,一位同学抛的时候另一位同学帮着记录实验结果,看看不确定事件“出现两个正面”在你们俩的实验中个发生了几次?2.探索研究,分析数据⑴问:同学们,在你们的10次实验中,出现两个正面的次数是多少?另一位同学呢?你和你的同伴成功次数相差多少?⑵统计数据,先请个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任意抽取10名同学的实验结果进行小组统计(表格),比一比,哪一小组完成地既迅速又正确。⑶师生共同总结各小组的结果,出示一张全班的成功率差距的比较表格。相应提出成功率的计算方法:成功的次数÷实验的总次数×100%=成功率问:从成功率的次数、实验的总次数、小组成功率、全班的成功率等数据中,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得到什么些什么结论?由学生的发言之后,教师加以系统地小结:总的实验次数在增大,成功率的差在减小,次数越多,成功率越接近。 同桌合作进行游戏的互动,并在表格中记录实验的次数,及事件成功的次数学生自主发言,观察分析数据,进行比较大家互相合作,小组长进行统计,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师生的共同统计,以学生为主,学习有关数据的一些统计和收集的方法。在讨论中,让学生加强对这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在数据中得出有关成功率差距与实验次数之间的关系。 再创学习情境,初步感知成功的喜悦,得到成功次数,为新课的教学得到第一手资料从实验中懂得不确定事件存在“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以游戏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以比赛来凝聚合作的力量,学生看到团结,看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加深深入学习的欲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和转化,培养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对问题从识别、判断上升到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
新 课 教 学 3.再次进行讨论交流,问:从统计表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教师在巡视检查中,加以适当的解释和启发辅导。讲解例:我们班共40名同学,分成四小组,进行抛掷两枚硬币的实验,每人进行10次实验,共计400次,观察课本中的条形统计图:⑴全班每人成功次数的平均数是 , 中位数是 ,众数是 ;⑵成功次数最高的学生成功率是 ,成功次数最低的学生的成功率是 ,成功率的差距是 。4.出示刚才统计有关成功率和实验总次数的折线统计图,进行观察。你觉得成功率应该与什么有关系,请学生来总结。师归纳特点:先波澜起伏,后风平浪静。5.教师指出,我们往往用平稳时的成功率来估计这一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所以要通过大量重复的实验来说明这个事件的成功率。如:抛掷两枚硬币,出现两个正面的成功率应该是25%,那么它的失败率是多少呢?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得到全班每人成功次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从统计表,统计图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出结果。学生从数据中得到,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得出:成功率与实验次数有关,实验次数少,变动大,实验次数多,变动明显减小。学生马上就能回答,是75%,得出:成功率+失败率=1 复习巩固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内容,使知识“一体化”在折线统计图中容易看出不确定事件成功率的变化特征。
巩固练习 6.课内练习P118练习1,2由学生讨论完成。补充练习:①袋子中有1个白球,1个黄球,任意摸1个是白球的机会是 。②袋子中有3个白球,2个黄球,任意摸1个是白球的机会是 。③袋子中有1个白球,1个黄球,摸1个放回,再摸1个,两次摸到白球的机会是 ,如果袋子里有2个白球,2个黄球呢?思考题:如果小明邀请你玩一个抛两枚硬币的游戏,抛出两个正面你赢1分,抛出其他结果,小明赢1分,谁先到10分,谁就胜?你会和小明玩这个游戏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汇报交流。①②两小题学生独立能够完成,后两小题作为课后的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研究。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看到知识的实践性和价值性,满足成就感。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去深入地探究。为下一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课堂小结 理解成功与失败的意义,正确求出成功率。认真仔细地分析问题,全面考虑问题的答案,理解实验中频率与成功的关系。成功与失败是生活、学习中常有的现象,同学们要善于成功,敢于失败,要明白成功与失败不一定是对半的,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恒心。 渗透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作业 完成《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练习
板书:
在板书安排方面,采用黑板与多媒体相结合,板书简洁醒目,提高课堂效率。
课题
成功的次数÷实验总次数×100%=成功率 例:
不确定实践成功率的变化特征: 补充练习:
先波澜起伏,后风平浪静。
成功率+失败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