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购物
(
教材分析
)
对学生来说,虽然是首次把加减和乘除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遇到或经历过这些混合运算的原型,只是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有意识地进行相关数学思考,不清楚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混合运算中有关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并掌握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本节教材分四个层次呈现。一是在用画图和分步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二是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合理性;三是通过解决“试一试”第1题,把乘加混合运算的经验加以迁移,体会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的合理性;四是借助找生活中的原型,沟通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教学目标
)
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合理性;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合理性。
(
课前准备
)
相应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一天,熊妈妈对小熊胖胖和小熊壮壮说:“孩子,你们能帮妈妈去商店买点东西吗?”他们听见了,都非常高兴,很乐意地去了。来到商店,他们遇到了一些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童话故事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忙购物,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请求帮忙解决难题,挑起了学生的好胜心。]
二、探索新知
1. 师:请同学猜一猜他们可能遇到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一猜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学生想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不受局限,思维非常活跃。]
2. 出示小熊胖胖的问题:“我要1个蛋糕和4个面包,该付多少元?”师:你能先画一画再算一算吗?
(1)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自己独立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方法,并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楚,并通过语言、图形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把口、脑结合起来,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集体汇报,教师引导明确先求4个面包的钱数,再求总共的钱数;
(4)引导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列出两道综合算式以后,教学生读法,并读给同桌听一听;
(6)集体讨论“3×4+6”应该先算3×4还是先算4+6,得出3×4是表示4个面包的价钱,所以要先算3×4;同理“6+3×4”也是应该先算3×4;
[设计意图:对于比较难掌握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把算式与问题结合起来,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桌讨论: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引导明确计算过程与方法。
(9)总结方法: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 出示小熊壮壮的问题:“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学生尝试画图、解答,组内,探讨方法;
(2)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讨论出:“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 (出示:20-2╳7 5╳3+4 4╳6-20)师: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算一算。
5. 学生交流,明确数量关系、计算顺序、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题:学生说一说,再列式计算。交流时明确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
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说一说计算顺序再算一算。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明确数量关系与计算顺序。
练一练第4题:全班齐练,集体订正明确运算顺序与计算过程。
练一练第5题:学生获取信息,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明确关系,列式方法与计算过程。
练一练第6题: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时强调数量关系,明确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结合数量关系,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小结
1.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全课。
(
教学反思
)
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