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7 14:2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某班同学在一次历史探究活动中,搜集了有关“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的资料,据此请回答1—5题。
1. 他们探究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唐蕃和亲 B.安史之乱
C.遣唐使来华 D.玄奘西行
2. 关于本次探究活动,还可以研究的历史人物有 (  )
①黄巢 ②史思明 ③唐肃宗  ④朱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原因的是 (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
4. 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有的同学还搜集了一些关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资料,其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军队帮助唐朝平定叛乱
B.北方少数民族推翻了汉族政权
C.安禄山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
D.唐朝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5. 通过探究,该班同学进一步认识到,这一历史事件实质上是一场 (  )
A.农民起义 B.兼并战争
C.民族战争 D.叛乱战争
6.唐朝后期的政治态势是(  )
A.藩镇割据 B.五代十国
C.民族政权并立 D.南北朝分裂
7.唐朝灭亡后,出现了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统治,历史上合称为(  )
A.五代 B.十国 C.三国 D.十六州
8.对如图历史人物解读正确的是(  )
A.安史之乱的发动者 B.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C.五代十国的创立者 D.重文轻武政策制定者
9.建立后梁政权,宣告唐朝灭亡的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10.区分史实和观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
B.安史叛军逼近长安
C.安史叛军于763年被平定
D.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11.下列现象不是安史之乱造成的是( )
A.北方生产大受摧残 B.黄河泛滥成灾
C.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 D.许多州县成为废墟
1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13.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
A.皇族的后代 B.外戚
C.文臣 D.掌握兵权的武将
14.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开始于(  )
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宦官专权
1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被平定 B.黄巢起义被镇压
C.朱温建立后梁 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16.“万国尽征婚,烽火被冈恋。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17.“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18.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19.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巾起义 ②大泽乡起义 ③黄巢起义 ④李自成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20.《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官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落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21. 某书中说:“安史之乱意外地促成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战乱起后,大量人口逃至江南”“安史之乱改变了淮南、江南地区的人口密度”。从这些叙述中可获得的信息有 (  )
①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②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唐朝中晚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④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表格,请你帮他总结出最合适的“教训” (  )

A.国家是否稳固统一完全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预防地方势力的恶性膨胀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永远是对立的关系
23. 下面是唐朝部分皇帝在位情况简表。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唐朝(  )

A.皇权趋于强化
B.君主寿命较短
C.政局陷入混乱
D.社会发展衰落
24. 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25. “(唐代)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宦官与外戚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 这一事件是何时何人发动的 这一事件给唐朝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叙述材料二的作者在农民起义中的贡献。
27、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纵鲁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看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1)、诗中“复恐初从乱离说”一句中的“乱离”,大概指什么事件? 。
(2)、以下是该事件的重要史实,请你排列正确的顺序,还原该事件。
A、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继续向长安进攻。
B、朝廷赶紧派兵镇压,但匆匆拼凑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叛军很快占领洛阳。
C、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从范阳(今北京)起兵。
D、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即位为唐肃宗。
E、叛军内部明争暗斗,分崩离析,直到763年,这场叛乱才被平息。
F、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军与唐肃宗会合,借用回鹘军队帮助,形势有了明显转机。
G、唐玄宗猜疑大将,指挥频频失误,导致潼关陷落,长安失去屏障,唐玄宗向西逃往蜀地。
(3)、诗中“洛阳宫殿烧焚尽”一句,说明了该事件给社会带来怎样的灾难?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时期,虽然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迁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腐朽的统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 19 年之久。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奸臣当道,加深了统冶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材料三:安史之乱,摧毁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削弱了中央集权,为藩镇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材料四:“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材料五: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周边还有十多个大小政权,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
(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3) 材料四的作者领导了唐末哪场农民起义?这场起义对唐王朝的影响是什么?
(4) 材料五提到的五代十国中,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是哪一个?十国中割据北方太原的是哪个政权?简述五代十国和藩镇割据的关系。
答案
1-5BCDAD 6-10AABDD 11-15BBDCC 16-20BCBCC 21-25CBCDA
26、(1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7、(1)、安史之乱
(2)、CBAGDFE
(3)、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28、(1) 原因:开元末年以后,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与杨国忠的权力斗争。
(2) 影响: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4) 后周;北汉;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