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四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里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3、围绕秋天这一专题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4、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歌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重点字词,品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夜书所见》
2. 认识“促,忆,”二个生字,会写“促,深,”二个生字。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真挚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秋景的古诗,查阅叶绍翁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相关图片。
2.师导入,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悉思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古代诗人去欣赏秋天的美景,感悟秋的愁绪。
3.读题,解题。
“书”是什么意思?“所见”呢?“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4. 简介作者:由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叶绍翁的资料,指名介绍。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有所见,有所闻,那么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请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记号。
2.指名汇报。看到: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到:寒声
3.这些词语你读懂了没有?结合注释解词。
4.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学习生字“促,深”
三.理解诗句,品读悟情。
1.品读第一,二行。
(1)指名读这两行诗。
(2)梧桐树的叶子的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
(3)第二行中的“客”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客”呢?
(4)播放音乐,想象当时的情景:萧萧秋风吹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那个身在外地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品读第三,四行诗。
(1)正当诗人满怀思乡之情,独自徘徊时,他的眼前一亮,看见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读三,四行诗。
(3)问:你读懂了吗?作者看到了什么?
(4)“知”是诗人知道了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知”的?深夜,远处,诗人真的能看到那小小的蟋蟀吗?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呢?(猜测,料想)
(5)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还会干些什么呢?
(6)诗人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那么投入,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更加深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7)指名说说这两行诗的诗的诗意。
四.深入意境,体会感悟。
1.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3.指导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读出思乡之情。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3)指名读诗,共同评价。
五.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背一背。
2.观察周围的景色,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忆,异”等8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情境。
教具:课文插图,古诗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2.解题: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样的风俗吗?“忆”是什么意思?
3.说说题目的意思。
4.简介王维
二、初读诗句,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正确、连贯。
2、师范读。问:应该读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有些同学的父母,亲人出门在外,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秋夜因 倍感孤独
知--------------------儿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