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第六单元
1.《虽有嘉肴》选自《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
间 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编纂的,共 篇。
礼记正义
儒家论著
戴圣
49
解析:B.知,知道;C.食,吃;D.反,反思。
2.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有至道 至:最好的
B. 教然后知困 知:知识
C. 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食物
D. 然后能自反也 反:回家
A
解析:
A.古义是“味美”;今义是“意义,用意,目的”。B.古义是“最好的”,今义是“到”。C.古义是“困惑”,今义是“困难”。D.古今意义相同,都是“不够完备的地方”。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至道
C.教然后知困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D
解析:B.文章用的是类比手法,将嘉肴与最好的道理进行类比,并没有运用比喻手法,表述错误。
4.下面对《虽有嘉肴》一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
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老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学生应多与老师互动,要自主
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B
阅读《虽有嘉肴》,回答问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_______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
6.课文要阐明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开头却谈到“嘉肴”?
7.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_______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
美味的菜肴
因此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6.课文要阐明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开头却谈到“嘉肴”?
答案示例: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类比“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浅显易懂,由浅入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示例:
课文中的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我们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有所欠缺;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和同学交流,帮同学解决问题,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理解得不透彻。在现代教育中,“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是讲授者,也是获益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会教老师,老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共同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解析:
首先,横线前的句子“思维广度”与⑤句“思维的广度”相衔接,故⑤句排在第一位,排除C、D两项。其次,确定剩余四句的排序。①②④句围绕“思维方式”来谈,从①句开头的词语“思维方式”可知①句应放于⑤句之后,承接⑤句的内容,引出下文对“思维方式”的具体解说;从②句中的“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什么样的前途”和④句中的“如果……那么……”可知②句在④句之前,②句承接①句中的“支配”,④句举例论证②句。③句中的“所以”“多元的思维模式”“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等内容是对前文的总结,故放于最后,排除A项。故选B。
8.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_________________
①思维方式是自己可以支配的。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④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错即对、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面,那么你永
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⑤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而思维的广度又取决于思维方式。
A.⑤②④③① B.⑤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⑤① D.④③⑤①②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④,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减)
【注】 ①师襄子: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进:学习新曲子。③数:方法(技巧)。④望羊:远视的样子。⑤《文王操》:相传为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有至道 ___________
(2)学学半 ___________
(3)未得其数也 ___________
(4)可以益矣 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师襄子辟席再拜。
11.【甲】文“教学相长”“学学半”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那么两
者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2.【乙】文中的故事印证了【甲】文哪个观点?请结合【乙】文说说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参考译文: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乙】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方法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情志。”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情志,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的为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恭敬地深思着什么,继而欣然喜悦,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的为人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恭敬地拜了两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有至道 ___________
(2)学学半 ___________
(3)未得其数也 ___________
(4)可以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好的道理
学习
掌握
增加(指增加新内容)
答案示例: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师襄子辟席再拜。
答案示例: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恭敬地拜了两拜。
答案示例:
不同:“教学相长”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说明二者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说得直接全面。“学学半”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二者关系:“教学相长”是全文的论点,“学学半”是论据,二者是主从关系。
11.【甲】文“教学相长”“学学半”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
环节,那么两者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析:
【乙】文讲述的是孔子学琴的故事。师襄子让孔子增加学习内容,但孔子以“未得其数也” “未得其志也” “未得其为人也”加以拒绝,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钻研,由此印证了【甲】文“学然后知不足”的观点。孔子学习,尚且如此精益求精,不断发现自身问题并且努力改正。我们学习时更应该精益求精,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不断自我反省,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答案示例:学然后知不足。学习应该精益求精,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深刻的领会。
12.【乙】文中的故事印证了【甲】文哪个观点?请结合【乙】文说说你从中悟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