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20 21: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李白被人称为“诗仙”,谁来背一首李白的诗?
出示课件,认识李白。
板书:天门山。认识天门山。
你怎么知道关于天门山的知识的?(要学会看注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板书:望,齐读课题。
二、听读
出示课件,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三、自读古诗,师生轮读。掌握古诗的节奏,韵律。
四、理解
1、师:(过渡启下)我们已经对古诗作者、古诗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读,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
吟诵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天门 断 楚江 开)
A:结合实际(动作)理解:断、开。(断裂、冲破)
B:结合注释理解:楚江
C: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D: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
E:这儿主要写的是什么?(山)什么样的山?(高耸、雄伟、险峻)
借山写了什么?(江水)什么样的水?(湍急、激流、奔腾)
哪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断)
F:感受着山水的气势,我们来读一读吧。(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a想着这奇景震撼人心啊,你来读。b想象着水劈山断,壮观,让江水更有气势,读出来吧。c想象着你的脑中的画面,让长江之水更有神力一些,再来试试。d让江水来得更汹涌一些,e你读出力量!读出气势!f太棒了,长江更具神力了。)
师: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
G: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句诗时,我们首先理解字词,接着想象意境,最后感情朗读。(出示课件)
2、下面我们来品味第二行诗。
A:看图想象,理解:回:回旋。(板书:碧水 回)出示课件,直观理解。
B:想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江水东流在这儿转个弯)
C:第一句中“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的壮观画面,那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回)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
D:指导朗读。(师:谁能将这壮观的景象展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大家?a让这个“回”字再耐人回味一些。再来。b范读。这样读,会让诗句充满遐想的。你试试。c让这“回”字充满遐想吧。d想象着山水的气势,你来。e想啊,漩涡、水花、波涛,你再来。)
E:这一句主要是写什么?(长江水)什么样的水?
借水又衬托了什么?(天门山)什么样的山?
F:师: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中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诗的意境。
G: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
H:师:瞧,第一行诗是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3、小组讨论后两行。完成以下问题:有感情读后两句诗。这两句写了什么景物,如何把它读好?
A:理解字意:出:出现。(相机板书:青山 出 孤帆 来)
B:我们平时写作中,一般怎么形容高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矗立、屹立、耸立、挺立)能不能换成“两岸青山相对立”?这儿为什么李白用了个“出”呢?(比较立和出后得出结论,立是静止的,出是运动的,出更能说明舟行江上。)
C:想象这两句的意思。(两岸青山整齐排列出现,一片白帆从太阳那边驶来。)
D:在这两句中,写了几种景物?(青山、孤帆、红日)
E:面对这么美的景物,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两句。指导朗读。(喜悦的心情)
4、回顾全诗
师: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指题目望 圈画) “望”字可以换成“看”吗? (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
5、师:现在就让我们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画面,吟诵这首山水诗吧。
顺水东下,举目远望天门山……
6、.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五、熟读基础上背诵。
六、总结全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李白是诗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七、布置作业。
搜集李白的诗歌,背下几首来。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词义句意。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西湖:
1.你们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吗?杭州最美的是什么?
2.观看关于西湖的影片。
3.说说西湖给你留下的印象。
4、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他对西湖更是醉心。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来看看他眼中的西湖又像是什么呢?
二、印象西湖
1、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生自由汇报)
3、师:(指着板书)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
(自由读,老师随机巡视)
4、指名朗读、评价正音、师生合作读、齐读。
5、读诗啊就要这样,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它的味道,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行吗?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可以吗?(按要求合作读)
师:那我们换换读读好吗?你们读一、三句,我读二、四句,行吗?(再次合作读)
6、师:同学们,苏轼笔下的西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自由说)
三、走近西子
1、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还记得吗?有人说西湖像一面——镜子。
有人说西湖就像一轮亮晶晶的——明月。 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图画。
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西子)
2、你怎么知道的?(生说根据) (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
3、(板书:西湖比西子)你知道西子吗?(资料介绍西子。)
4、(缓缓地)西施,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当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西施美吗?太美了,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板书:?)那就让我们坐着画舫,一同去欣赏西湖吧!
四、晴雨西湖
1、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你有什么问题?(理解水光潋滟)
2、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
3、同学们,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难怪苏轼会说——
生(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4、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字典,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我选择了三种,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 生:第二种:正好,恰恰。
5、大家真能干,不过你们去读读,会发现这些词读起来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水面那么美丽多姿,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6、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
(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生(接读诗的第二句)
7、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看看吧!(放课件,随着音乐,教师轻声描绘)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也给人感觉不一样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8、是啊,房子朦胧了,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像走进了——
9、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自由读、指读、评价、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10、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生:山色空蒙。
11、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愿意读一读吗?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
(自由练读、生朗读、评价、齐读)
12、让我们再一同来回味这曼妙的西湖吧!我看,水光潋滟是景——
生:我看,山色空蒙也是景。
师:我看,晴是景。生:我看,雨也是景。
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
1、晴天的西湖是那样的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的温柔,像谁呢?(西子)
(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齐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3、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湖化妆?(播放课件,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柳枝儿为西湖化着妆。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接背)。西湖水是那么清凌凌的,下雪啦,一片银装素裹。美吗?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生:夏天(秋天)的西湖是浓抹。
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师:如果说,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生:荷叶(柳叶、枫叶)为西湖化淡妆。
3、如果说,这“淡妆浓抹”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那就用你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西湖吧!(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练笔,教师随机指导)
4、交流汇报:
如::我说,雨天的西湖是淡妆,看! 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轻纱;我还想说,夏天的西湖是浓妆,看!荷花在西湖里怒放呢。
我说,春天的柳树为西湖化淡妆,看! 柳树在春风里随风舞动着;我还想说,秋天的枫树为西湖抹浓彩,看!她为西湖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我说,柳树为西湖化淡妆,看! 柳枝在春风的陪伴下随风飘动;我还想说,湖水为西湖抹浓彩,看!湖水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游得多开心啊。
5、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吗?能和西子去比吗?
6、(将“?”擦去,改成“!”)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接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情系西湖
1、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来,一同看看(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渔、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2、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3、西湖多像一位女子,一位典型的江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子,正如苏轼笔下那天生丽质的西子。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板书:西子湖)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吧!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 西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