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师大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华师大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7 15:02:11

文档简介

2023华师大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北仑期中)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尽管地球上拥有大量的水,但是“水荒”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
A. B. C. D.
2.(2022七下·北仑期中)下列几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纯净的自来水 D.泥水
3.()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种可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一个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4.板栗外面褐色而坚硬的壳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所以板栗就是(  )
A.种子 B.果实 C.果皮 D.胚
5.油菜花开时,常见蜜蜂等昆虫在花丛中飞舞;而小麦花开时,却难见蜜蜂等昆虫在麦田出现。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油菜花是两性花,小麦花是虫媒花
B.油菜花是单性花,小麦花是两性花
C.油菜花是风媒花,小麦花是虫媒花
D.油菜花是虫媒花,小麦花是风媒花
6.(2020·金华模拟)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母细胞→细胞质分裂→细胞核分裂→子细胞
B.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大到小为: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D.食物链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汽车尾气含有的下列气体,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碳氢化合物
8.()生态农业的最大优点是 (  )
A.物质循环不再生 B.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C.生物相互依存 D.开发自然资源
9.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
A.人造纤维和橡胶 B.含铅的工业废渣
C.含铜、锌的工业废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1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11.(2020七下·杭州期中)近年来,我们在高端水果市场能看到一种长刺儿的“怪水果”——火参果。它又名金刺猬、非洲角瓜,原产于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地区。切开果皮后可见内部有大量的种子。有关该水果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该水果开花时,子房内有大量胚珠
B.一个火参果就是一个果实
C.其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D.用种子来进行种植是营养繁殖
12.(2020七下·宁波月考)若用二氧化碳气体吹肥皂泡,并用燃着的木条击破肥皂泡,现象分别是(  )
A.肥皂泡上升,木条火焰不熄灭
B.肥皂泡时升时降,木条继续燃烧
C.肥皂泡下沉,木条燃烧更旺
D.肥皂泡下沉,木条火焰熄灭
13.一片草地上生长着各种动、植物。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一片草地、草地上的各种生物、草地上的所有蚯蚓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种群、群落 B.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C.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D.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14.(2022七下·北仑期中)空气与我们人类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息息相关,下列图示的现象中,不是大气压强引起的是(  )
A.用吸管能吸饮料 B.救生锤能击碎车窗玻璃
C.吸盘能吸附墙上 D.水杯倒置水未流出
15.(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某“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不仅美观还能粗略反映气温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升高,该晶体的溶解度减小
B.析出晶体后,瓶内为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的质量减小
D.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6.(2022八下·苍南竞赛)小明在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 并充分搅拌。
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
A. B.
C. D.
17.(2020八上·柯桥月考)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4:5
18.(2020八上·杭州月考)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0 100 40 120.9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9.(2020八上·杭州月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相同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同
B.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100g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可析岀10g甲物质
D.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20.(2021七下·镇海期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
2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水的凝固点是   。
2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分解成   和   。
23.()土壤中的   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   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   。
24.(2022七下·长兴月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是将一个品种水稻的花粉传到另一种水稻的花的柱头上,使其后代获取水稻的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这种传粉方式称为   ,其生殖方式属于   。
25.(2021八上·义乌月考)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0.0 18.0 36.0 56.0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在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B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
(2)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g。
三、实验探究题
26.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   左右。
(2)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字母,多选)。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地铁 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27.(2021七下·镇海期中)小科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如图甲所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表示沸腾时气泡的情形是   (填“A”或“B”);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大气压   (填“不等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小科在实验中发现水沸腾的时间较长,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28.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图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1-V2”“V1-V3”或“V2-V3”)。
四、解答题
29.(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如图,“耙耙柑”是桔橙和桠柑杂交育成的最新品种,酸甜适口,少籽或无籽,请回答:
(1)若1个“耙耙柑”中出现了1粒种子,可以推断,发育成果实之前子房中.至少有1个    ;“耙耙柑”种子内新植物的幼体是    。
(2)为保持其优良性状,建议果农采用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来繁殖植株,如压条、   等(写一个即可)。
30.(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在做晶体的熔化实验时,小明提出“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混合物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固 液固 液固 液固 固 固
(1)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   (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2)根据该实验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能将水和酒精分离
B.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C.该实验所用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
D.只要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就降为-6℃
31.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其数量增长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的数量最大的点是   (填字母,下同)。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
(3)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
32.(2021八上·金华期中)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现将10克氯化钠溶于40克水中,求: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欲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3)若欲使原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多少克水?(保留一位小数)
五、综合说理题
33.(2022七上·平阳期末)冬天气温低、天气干燥,小明利用家中的矿泉水瓶、棉棒、电热装置等自制加湿器如图甲,图乙是它结构示意图。棉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加热装置可给上端伞状结构中的水加热,使伞状结构上端产生大量的“白雾”。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自制加湿器能快速产生大量“白雾”的原因。
1 / 1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相同;0℃;0℃
22.【答案】氢气;氧气
23.【答案】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24.【答案】异花传粉(人工授粉);有性生殖 (种子繁殖)
25.【答案】(1)C、D;A
(2)50
26.【答案】(1)氮气;78%
(2)A;C;D
(3)②③④
27.【答案】(1)液化;A
(2)98;不等于
(3)少放点热水(盖上纸板)
28.【答案】(1)大于
(2)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或数显设备的示数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
(3)V1-V3
29.【答案】(1)胚珠;胚
(2)无性;嫁接
30.【答案】(1)有
(2)B;C
31.【答案】(1)d
(2)b
(3)d
32.【答案】(1)现将10克氯化钠溶于40克水中,充分搅拌能完全溶解,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则:
解得:x=50g。
(3)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
则:;
解得:y≈12.2g。
33.【答案】产生大量水蒸气的解释:①棉棒吸水性强,其中含有大量水分;②表面积增大,蒸发速度加快;③温度升高,蒸发速度加快。
白雾现象解释:①冬天气温低,水蒸气与空气温差大;②水蒸气液化变为小水滴。棉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其中含水量较高。伞状弧形结构可以增大水的蒸发面积,加热装置提高了水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水蒸发,棉棒周围快速形成大量水蒸气。冬天气温低,水蒸气遇空气温差大,大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快速产生大量“白雾”。
初中科学试卷2023年05月26日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北仑期中)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尽管地球上拥有大量的水,但是“水荒”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每个标志表示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循环利用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鸣喇叭,属于交通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022七下·北仑期中)下列几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纯净的自来水
D.泥水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解答】A、豆浆为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牛奶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纯净自来水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泥水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种可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一个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答案】D
【解析】【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一个种群里的生物个体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
种群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解答】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种群,所以一个池塘中某一种鱼才是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D
4.板栗外面褐色而坚硬的壳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所以板栗就是(  )
A.种子 B.果实 C.果皮 D.胚
【答案】B
【解析】【分析】 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 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有题可知,板栗外面褐色而坚硬的壳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包裹着种子就形成了果实,所以板栗就是果实。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油菜花开时,常见蜜蜂等昆虫在花丛中飞舞;而小麦花开时,却难见蜜蜂等昆虫在麦田出现。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油菜花是两性花,小麦花是虫媒花
B.油菜花是单性花,小麦花是两性花
C.油菜花是风媒花,小麦花是虫媒花
D.油菜花是虫媒花,小麦花是风媒花
【答案】D
【解析】【分析】异花传粉时根据传粉时所借助的外力不同,可将花分为:风媒花与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有:花朵大而鲜艳;有芳香的气味或甘甜的花蜜,其目的是招引昆虫为其传粉。风媒花特点:没有艳丽的花冠和芳香的花蜜。花粉多而轻;柱头有分叉或黏液有利于风力传粉,据此解答。
【解答】 油菜花颜色鲜艳,属于虫媒花,而小麦花没有艳丽的花冠和芳香的花蜜,属于风媒花。因此油菜花开花时节,常见蜜蜂等昆虫飞舞,而小麦开花时却难见蜜蜂等昆虫。D正确
答案为:D
6.(2020·金华模拟)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母细胞→细胞质分裂→细胞核分裂→子细胞
B.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大到小为: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D.食物链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答案】C
【解析】【分析】 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人体有细胞,组织,器官,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解答】 A、细胞分裂先是细胞核分裂,随后才是细胞质分裂,A不符合题意.
B、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符合题意。
D、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汽车尾气含有的下列气体,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碳氢化合物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硫与氮的氧化物形成酸雨分析。
【解答】酸雨是硫与氮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
故选C。
8.()生态农业的最大优点是 (  )
A.物质循环不再生 B.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C.生物相互依存 D.开发自然资源
【答案】B
【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技发展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解答】生态农业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讲究“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实现经济增殖。所以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故答案为:B
9.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
A.人造纤维和橡胶 B.含铅的工业废渣
C.含铜、锌的工业废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污染的原因。
【解答】 造成土壤生物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粪便、垃圾、城市生活污水、饲养场和屠宰场的污物等。其中危险性最大的是传染病医院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和污物。
故选:D。
1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答案】C
【解析】【分析】该熔化图象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解答】A、该图像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故A错误;
B、松香是非晶体,所以不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B错误;
C、萘是晶体,所以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C正确;
D、沥青是非晶体,不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0七下·杭州期中)近年来,我们在高端水果市场能看到一种长刺儿的“怪水果”——火参果。它又名金刺猬、非洲角瓜,原产于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地区。切开果皮后可见内部有大量的种子。有关该水果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该水果开花时,子房内有大量胚珠
B.一个火参果就是一个果实
C.其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D.用种子来进行种植是营养繁殖
【答案】D
【解析】【分析】(1)果实的发育过程如下:
(2)有些被子植物除进行有性生殖外,也可以用营养器官 ( 根、茎和叶 ) 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解答】A、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所以由 内部有大量的种子可知该水果开花时子房内有大量胚珠,故说法正确。
B、 一个火参果就是一个果实,里面有较多的种子,故说法正确。
C、被子植物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故说法正确。
D、用种子来进行种植是有性生殖,而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2.(2020七下·宁波月考)若用二氧化碳气体吹肥皂泡,并用燃着的木条击破肥皂泡,现象分别是(  )
A.肥皂泡上升,木条火焰不熄灭
B.肥皂泡时升时降,木条继续燃烧
C.肥皂泡下沉,木条燃烧更旺
D.肥皂泡下沉,木条火焰熄灭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因为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在空气中肥皂泡只能下沉;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着的木条击破肥皂泡后会熄灭,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一片草地上生长着各种动、植物。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一片草地、草地上的各种生物、草地上的所有蚯蚓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种群、群落 B.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C.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D.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答案】D
【解析】【分析】种群就是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种群的的集合体,即群落。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其环境所形成的同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解答】一片草地包括了所有生物和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草地上的各种生物属于群落。草地上的所有蚯蚓属于种群。
故答案为:D
14.(2022七下·北仑期中)空气与我们人类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息息相关,下列图示的现象中,不是大气压强引起的是(  )
A.用吸管能吸饮料
B.救生锤能击碎车窗玻璃
C.吸盘能吸附墙上
D.水杯倒置水未流出
【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用吸管能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 ,故A不合题意;
B.救生锤能击碎车窗玻璃,依靠的是救生锤对玻璃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吸盘能吸附墙上,是因为吸盘内的气压远远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故C不合题意;
D.水杯倒置水未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对纸片产生向上的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5.(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某“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不仅美观还能粗略反映气温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升高,该晶体的溶解度减小
B.析出晶体后,瓶内为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的质量减小
D.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C
【解析】【分析】(1)晶体增多,则溶解度减小;反之,则溶解度增大;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3)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解答】A.温度降低,出现很多晶体,即此时溶解度减小;反之,温度升高,该晶体的溶解度增大,故A错误;
B.析出晶体后,瓶内出现未溶的固体,此时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减小,根据“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可知,瓶内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正确;
D.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晶体的溶解度保持不变,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6.(2022八下·苍南竞赛)小明在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 并充分搅拌。
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不饱和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判断即可。【解答】A.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已无固体,再加25克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加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降低,故A错误;
B.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如图B所示加水75克时接近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稍降低,图B显示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约50%,故B错误;
C.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如图C所示加水75克时为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稍降低,图C显示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约50%,故C错误;
D.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如图D所示加水75克时为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稍降低,故D正确.
故应选D。
17.(2020八上·柯桥月考)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4:5
【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2)当蒸发溶剂时,溶解度越小的物质越容易析出晶体;
(3)根据溶解度图像的交点的意义分析;
(4)将80g与60℃时甲的溶解度比较,判断是否达到饱和,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与溶质的质量之比。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当温度高于4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那么蒸发溶剂时乙更溶液结晶析出,因此不能将甲物质提纯,故B错误;
C.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二者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因为80g>60g,所以此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即100g水中甲物质的质量为60g,那么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60g:100g=3:5,故D错误。
故选C。
18.(2020八上·杭州月考)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0 100 40 120.9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第一行数据,计算出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得到它的溶解度;
(2)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可能饱和液可能不饱和。
(3)(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判断。
【解答】A.根据第一行数据可知,水的质量为100g,溶液的质量为120.9g,则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120.9g-100g=20.9g,即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20.9g,则它的溶解度为20.9g,故A错误;
B.②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的40g硝酸钾完全溶解,没有未溶的固体存在,则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故B错误;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剂的质量不变,但是溶质的质量增大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了,故C错误;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由于溶解度减小,因此会有硝酸钾析出,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故D正确。
故选D。
19.(2020八上·杭州月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相同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同
B.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100g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可析岀10g甲物质
D.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答案】B
【解析】【分析】(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即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相同;
(2)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那么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对温度下降时析出的甲物质的质量进行判断;
(4)当溶液饱和时,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据此分析比较。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同,即相同质量的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而题目没有提及是否饱和,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则变化较小,因此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即140g饱和溶液中含有甲40g;同理,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130g饱和溶液中含有甲30g。那么只有140g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才会析出10g甲物质,而不是100g,故C错误;
D.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那么t1℃时,有溶质析出,二者都还是饱和的,溶解度乙大于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乙>甲。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丙从t2℃到t1℃,溶解度减小,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等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那么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故选B。
20.(2021七下·镇海期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2)如果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则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如果溶液不饱和,那么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3)根据溶液质量大小进行判断;
(4)根据t1℃时,二者的溶解度大小进行判断。
【解答】A.t根据图像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缺少单位g,故A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则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乙。题目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则无法比较,故B错误;
C.温度从t2℃降至t1℃时,如果溶液质量相等,则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题目没有说明溶液质量的关系,因此无法比较,故C错误;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2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水的凝固点是   。
【答案】相同;0℃;0℃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晶体由液态变成固态时的温度和由固态变成液态时的温度为同一温度,因此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根据水的熔点和凝固点解答。
【解答】(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
2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分解成   和   。
【答案】氢气;氧气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反应产物解答。
【解答】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3.()土壤中的   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   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   。
【答案】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以及空气、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等非生物。
【解答】土壤中的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 腐殖质 、 水分 、 空气 、 无机盐 。
24.(2022七下·长兴月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是将一个品种水稻的花粉传到另一种水稻的花的柱头上,使其后代获取水稻的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这种传粉方式称为   ,其生殖方式属于   。
【答案】异花传粉(人工授粉);有性生殖 (种子繁殖)
【解析】【分析】(1)人工授粉的方法是把采集到的花粉涂抹在同种植物的雌蕊柱头上。
(2)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是否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杂交水稻是将一个品种水稻的花粉传到另一种水稻的花的柱头上,使其后代获取水稻的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这种传粉方式称为人工授粉,其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它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传粉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5.(2021八上·义乌月考)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0.0 18.0 36.0 56.0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在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B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
(2)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g。
【答案】(1)C、D;A
(2)50
【解析】【分析】(1)将加入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如果等于或大于溶解度,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溶液不饱和。
(2)根据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出需要水的质量,然后与100g相减得到需要加水的质量。
【解答】(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8g,因此在100g水中加入18g甲正好饱和,即A是饱和的。在A中再加入18g甲,不会继续溶解,即B是饱和的。40℃时,甲的溶解度为56g,因为加入的36g<56g,所以溶液C不饱和。在C中再加入18g甲,此时一共加入54g甲,仍然小于溶解度56g,因此溶液D不饱和。30℃时,甲的溶解度为36g,因为54g>36g,所以溶液E是饱和的。
那么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D。
溶液B是饱和的,而溶液C是不饱和的,二者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的质量也相等,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E中含有甲物质54g,当达到饱和时需要水的质量为x,

解得:x=150g;
则加入30℃ 的水的质量为50g。
三、实验探究题
26.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   左右。
(2)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字母,多选)。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地铁 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答案】(1)氮气;78%
(2)A;C;D
(3)②③④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氮气含氮元素及氮气占78%体积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燃烧会增加PM2.5分析;
(3)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种类分析。
【解答】(1) 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共享单车的使用、地铁、电动汽车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不会增加PM2.5,A、C、D正确;柴油汽车的使用会增加PM2.5,B错误;
(3) ①二氧化碳、⑤氧气为空气主要成分,不计入空气污染物,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1)氮气;78%;(2)ACD;(3) ②③④ 。
27.(2021七下·镇海期中)小科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如图甲所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表示沸腾时气泡的情形是   (填“A”或“B”);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大气压   (填“不等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小科在实验中发现水沸腾的时间较长,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液化;A
(2)98;不等于
(3)少放点热水(盖上纸板)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水在沸腾前,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沸腾后,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
(2)液体沸腾时,虽然不断的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就是液体的沸点。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减小而降低。
(3)水的沸腾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造成的。如果容器没有盖盖儿,那么热量会有散失,也会延长加热时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大,表示水沸腾的情形。
(2)根据乙图可知,水温到达98℃就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沸点为98℃。因为98℃<100℃,所以此时的大气压不等于标准大气压。
(3)小科在实验中发现水沸腾的时间较长,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少放点热水(盖上纸板)。
28.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图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1-V2”“V1-V3”或“V2-V3”)。
【答案】(1)大于
(2)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或数显设备的示数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
(3)V1-V3
【解析】【分析】(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会使集气瓶内气压下降,而燃烧时放出热量会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因此气压的变化△p=p升-p降。因为气压是升高的,所以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增大量大于氧气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红磷燃烧结束后,瓶内的温度比较高,要等到瓶内温度恢复到室温时,再打开活塞,这时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才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3)只有集气瓶内水面和右边容器内的水面相平时,集气瓶内的气压才等于标准气压,然后根据集气瓶内减少的气体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或数显设备的示数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所经历的时间。
(3)参加反应的氧气即为标准气压下集气瓶内减少的氧气,其体积为V1-V3。
四、解答题
29.(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如图,“耙耙柑”是桔橙和桠柑杂交育成的最新品种,酸甜适口,少籽或无籽,请回答:
(1)若1个“耙耙柑”中出现了1粒种子,可以推断,发育成果实之前子房中.至少有1个    ;“耙耙柑”种子内新植物的幼体是    。
(2)为保持其优良性状,建议果农采用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来繁殖植株,如压条、   等(写一个即可)。
【答案】(1)胚珠;胚
(2)无性;嫁接
【解析】【分析】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部分植物的种子有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
【解答】(1)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那么若1个“耙耙柑”中出现了1粒种子,可以推断,发育成果实之前子房中,至少有1个胚珠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部分植物的种子有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即“耙耙柑”种子内新植物的幼体是胚。
(2) 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嫁接、压条都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故答案为:(1)胚珠;胚(2)无性;嫁接
30.(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在做晶体的熔化实验时,小明提出“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混合物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固 液固 液固 液固 固 固
(1)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   (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2)根据该实验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能将水和酒精分离
B.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C.该实验所用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
D.只要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就降为-6℃
【答案】(1)有
(2)B;C
【解析】【分析】(1)纯水的凝固点为0℃,而水和酒精混合物的凝固点为-6℃,因此晶体的凝固点与是否纯净有关。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据此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判断。
【解答】(1)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关;
(2)A.水和酒精混合后,它们混合物的凝固点变为-6℃时,即当它们到达这个温度后,再放出热量就会慢慢变成固体,并不能将二者分离,故A错误;
BC.根据表格可知,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到达-6℃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且慢慢变成固态,因此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故B、C正确;
D.凝固点的高低与水中酒精所占的比例有关,故D错误。
故选BC。
31.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其数量增长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的数量最大的点是   (填字母,下同)。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
(3)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
【答案】(1)d
(2)b
(3)d
【解析】【分析】1、S型增长曲线有几个阶段:
①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
②快速增长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
③稳定期(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长,种群实际增长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会停止生长。种群增长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解答】(1)由图可知,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数量,因此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100只,即d点。
(2)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数量增长迅速,当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即图中b点。
(3)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数量,因此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d。
故答案为:(1)d(2)b(3)d
32.(2021八上·金华期中)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现将10克氯化钠溶于40克水中,求: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欲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3)若欲使原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多少克水?(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现将10克氯化钠溶于40克水中,充分搅拌能完全溶解,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则:
解得:x=50g。
(3)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
则:;
解得:y≈12.2g。
【解析】【分析】(1)(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出需要蒸发水的质量即可。
五、综合说理题
33.(2022七上·平阳期末)冬天气温低、天气干燥,小明利用家中的矿泉水瓶、棉棒、电热装置等自制加湿器如图甲,图乙是它结构示意图。棉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加热装置可给上端伞状结构中的水加热,使伞状结构上端产生大量的“白雾”。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自制加湿器能快速产生大量“白雾”的原因。
【答案】产生大量水蒸气的解释:①棉棒吸水性强,其中含有大量水分;②表面积增大,蒸发速度加快;③温度升高,蒸发速度加快。
白雾现象解释:①冬天气温低,水蒸气与空气温差大;②水蒸气液化变为小水滴。棉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其中含水量较高。伞状弧形结构可以增大水的蒸发面积,加热装置提高了水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水蒸发,棉棒周围快速形成大量水蒸气。冬天气温低,水蒸气遇空气温差大,大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快速产生大量“白雾”。
【解析】【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
(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
(3)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而“白雾”应该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