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023年中考语文短语专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确保凯里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多个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本句句意明确,无语病)
B. “当脱贫攻坚的号角一遍遍吹响,背上行囊再出发,向着幸福奔跑!那些藏在心底的柔软,终将支撑我们去远方!”(句中“号角”、“行囊”、“远方”都是名词)
C. 在斯科特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一个选择复句)
D. 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是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经济发展“是主谓短语;“基本前提”是偏正短语)
2.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热爱祖国”“出现故障”“看电影”都是动宾短语,“干得很好” “漂亮极了”“湿透了”都是补充短语。
B. 老王到小李家赴宴,对主人说:“我又来叨扰了。” 小李开心地说:“您老大驾光临,让寒舍蓬荜生辉。”
C. 当代作家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贯穿全文,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D. 大诗人杜甫的七言绝句《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城春草木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国都沦陷后变得残破不堪的景象。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模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 , 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 , 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 , 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 两个“和”字都是连词,“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
B. “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 “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传统节目的文化变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正如春节凝聚了琴瑟和鸣的亲情、慎终追远的家风和孝悌忠信的追求,传统节日里蕴藏着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③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④要让文化品格与现实生活融合统一,更好地服务人们。⑤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A. 第②句中,“琴瑟和鸣”多比喻夫妻情笃和好用在此处不恰当。
B. 第③句中“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C. 第④句有语病,可以修改为:在“更好地服务人们”后添加“的生活”
D. “文化基因”是主谓短语,“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条件复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牢记使命”“青山绿水”“红色经典”“青春不老”分别是动宾、并列、偏正和主谓短语。
B. “你明天和我去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小王。”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
C. “邓稼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两弹元勋’。”该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两弹元勋’”。
D. “新时代的青年,要想更好地报效祖国,就须在品格、能力上下工夫。”这是假设复句。
6.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 , 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A. 文中“心灵”“广袤”和“比”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介词。
B. 文中“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C. “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一句中的主语是“人们”。
D. “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中两个“、”应改为“,”。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王春晖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不苟同
在对待事物时,人的思维总是有惰性的,总喜欢向别人思考成熟的方向靠拢,这种惰性会使人的思维定势定向,束缚住人们的思想,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苟同他人的观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思考,(A)去探索,就有可能找到新颖的观点或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①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判断。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李远哲,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运用了与课本完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一道几何题,老师给了他零分,他找到了老师,老师说:“下节课你到讲台上解题,做对了,我给你改分。”第二天,李远哲走上讲台,边写边讲,说出了他的全部解法,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给了他满分,由此可见,要想有一番成就,就不能苟同于他人的思想,就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一分为二的,②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就像人们看待马谡,总是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正确的。但难道他自愿守街亭是逞匹夫之勇吗?他对形势高瞻远瞩(B)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既不装聋作哑,也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英勇!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壮烈啊!③所以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面,我们不应苟同于他人,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是否具有“不苟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打破了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C)而舍勒,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法摆脱前人“燃素说”的影响,与氧气的发现失之交臂(D)。
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综上所述,④我们不应该苛求前人,更不能迷信前人。我们应在思考问题时迸射出逆向思维的火花,努力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世纪。
(1)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改为: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B.②句改为: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
C.③句改为:所以我认为马谡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
D.④句改为:我们不应该迷信前人,也不应该苛求前人。
(3)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苟同别人,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创新,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B.作者在第③段中根据自己的名著阅读积累,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和评价马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作为文章的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C.文章中“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标题与下文不相统一,“我不苟同”应改为“我们不应苟同”才符合文意。
D.第②和第③段的最后一句都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出和强调结论的作用。
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D 3. D 4. D 5. B 6. D
二、现代文阅读
7. (1)A(2)D(3)C
(
第
- 1 -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