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7 14:2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3.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康熙
雍正
努尔哈赤(清初)
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皇帝不能改变。
草拟谕旨,处理奏章。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活动:阅读课本,说出军机处设置的过程?
军机垫及御用文房四宝
军机处一日日程
有人认为军机大臣权力很大,有人认为他们没有实权,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活动:阅读材料,说出军机处的权力。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原话),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
职权:军政大事由皇帝裁决,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旨意。没有决策权。
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活动:阅读材料,说出军机处的权力。
军机处内景
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军机大臣被召见时,太监也不能在旁边;军机处的差役“苏拉”,则挑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少年担任,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
军机处每天处理奏折多至五六十件,年末时可达上百件,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军机处的特点。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康熙
雍正
乾隆
撤销议政王大臣
×
努尔哈赤(清初)
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
草拟谕旨,处理奏章。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实质:强化君主专制
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军机处的实质。
结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于 ,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空前强化于明朝,清朝时达到 。
秦朝
顶峰
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活动:总结从秦朝至清朝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
庄廷龙修《明史》:使用明朝年号,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清的事迹。
胡中藻作诗:“一把心肠论浊清”。
徐骏作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查嗣庭在江南主持科举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剖棺戳尸,
株连72人。
腰斩株族,
祸及师友。
斩首。
入狱自杀,
戮尸枭示,
满门抄斩。
定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的大批冤狱。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文字狱的定义以及分析文字狱的表现。
目的:
清前期文字狱统计
乾隆帝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特点:
规模大,次数多,处罚严酷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文字狱的目的及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提倡尊孔读经 ,大规模整理文献、编纂书籍。
清入京后,立即“祭先师孔子”;
又封孔子的后人“衍圣公”;
为孔子加“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头衔;
多尔衮并亲自“谒称师孔子庙行礼”。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约8亿字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文字狱的表现。
(2)开展禁书、毁书活动
鲁迅评价此书说: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文字狱的表现。
社会恐怖,摧残人才;
禁锢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窥视之意)景,畏避太甚。……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略》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
危害: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课本和材料,分析文字狱的危害。
事件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朝代
禁锢思想
巩固统治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回顾历史还有哪些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事件?
清朝时,社会上还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说一说:这一民谣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原意指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仅靠各项陋习陋规,也有十万两银子的收入。后来含义扩大为: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腐败现象严重。
(1)政治: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腐败现象严重。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表现。
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
银铺42处、当铺75处
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个(10万两)、
小银元宝56600个(566万两),银锭900万个、
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铜钱,150万文
千年以上人参600余斤
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珍珠10粒
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
银碗40桌
珊瑚树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
绫罗绸缎,一共有14300匹,其中狐皮550张、貂皮850张
名贵瓷器10万件
《清朝野史大观》中称和珅的家产“值
八百兆两有奇(即八亿两),政府岁入
七八千万两,而和珅以二十年之宰相,
其所著当一国二十年岁之半额而强。
他是18世纪的世界首富,曾拥有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最后被嘉庆赐死。
大清第一巨贪——和珅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八旗的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不是嗜酒赌博,就是养鸟斗鸡,十分颓废
养鸟的旗人
(2)军队腐败:八旗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军备废弛,八旗子弟颓废异常。
嘉庆皇帝南巡杭州,目睹了旗兵表演骑射的尴尬场面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表现。
(3)财政危机:乾隆后期,财政虚耗非常严重;
嘉庆以后,出现财政危机,国力越来越虚弱。
康熙、雍正两朝精心管制,存银高达7000万两;
乾隆好大喜功,开销巨大
嘉庆十九年,存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
《乾隆南巡图》(局部)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表现。
清朝中期,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变为流民,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严重。
清代地契
清代卖身契
(4)社会危机:
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表现。
图说历史
观察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百姓生活?
闭关锁国
清朝和明朝相比,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
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不等于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
(1)含义:
对中国出海商民的规定:
出洋商船重量必须在500石以下,只许用双桅,船员不得超过28人,只准带铁锅一口;
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2升。
目标3.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闭关锁国”的含义。
目标3.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活动:观看视频,分析材料,说出“闭关锁国”的原因。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
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稳定性。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
康熙时期:
四口通商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顺治
乾隆
康熙
目标3.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闭关锁国”的原因




广州
四口通商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洋货行”
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
( )6.有学者认为:清代“华夷”观念较之以前发生重大变化,许多统治者认为中国是“世界中心”,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不注重实际,追求“天朝”的虚荣,对外来文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述了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
B.真实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传统政策
C.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
D.统治者的认识为闭关政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 )7.1816年,嘉庆帝问大臣孙玉庭:“英国是否富强 ”孙答:“彼国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嘛,因我富彼才富,富不如我国。”帝又问:“何以见得 ”孙答:“英国人从我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由于我国富吗 如若我国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英国比中国富强 B.因闭关锁国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
C.对世界形势分析透彻 D.当时英国通过转卖茶叶发展经济
D
怎么理解:因闭关锁国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
B
统治者的认识为闭关政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对西方殖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我们错了!可惜历史不能重新来过。
2.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不开门,咋办?
打!
目标3.通过阅读课本,描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闭关锁国”的影响
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
1840年,中国人均粮食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1/10,不及英国1/40。
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政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宋朝:设立市舶司
清朝:闭关锁国
明前期:郑和下西洋
明中后期:倭寇为患、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对外开放
启示:开放促发展,闭关则落后,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
闭关锁国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屈辱与抗争起飞,奋斗共探索并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以史为鉴
改革开放,是中国最正确而又现实的选择
以史为鉴
怎样才能真正地解决烦恼?对今日中国腾飞,谈谈你的感想……
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专制导致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行民主的制度。
政治上君主专制
思想上文化专制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开放,反对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