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生字。会写“矛、盾”等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文章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书写生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听过吗?
2、 故事中的主人公怎么样,你们觉得?
3、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矛和盾的故事,不过这讲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4、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分别出示矛和盾的图片,相机教学矛、盾两字。
2、 自由朗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新词。
3、 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测认读情况。
4、 默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 学习课文
1、 回到课题,指名读。师:矛的功能是(进攻 )、盾的功能是( 防守 )。
2、 矛的长处是进攻,盾的用处是可以防守。矛和盾的集合是怎么回事?这和我们平常的集合一样吗?
3、 打开课文,从课文中找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来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a.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刚才的体会。
b.小结,板书“合二为一”并齐读
c. 它在文章的第几段?把这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d. 还有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吗?
e.板书“集于一身”并朗读
f. 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就是这篇课文中集合的意思
4、发明家怎么会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吧!
5、指名读第二段。
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哪些词语看出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
6、指导读文,读出紧张的味道。
7、发明家就是从这里得到了启示,然后一步一步地发明坦克的。哪些段落写发明坦克的过程的?
8、读读2、3、4段,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9、相机出示铁屋子,高兴感情朗读。做成了铁屋子,是不是大功告成了。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10、课文中矛字为什么用双引号?
11、发明家发现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的,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发明家想出的办法又是什么呢?
1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装轮子 安履带
13、矛和盾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怎么样?
14、读读第五小节,这就是像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5、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威力无比,很是了不起,但真正了不起的是谁?
16、让我们用本篇课文的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发明家。
17、想一想这个坦克真的是十全十美,没有问题了吗?
小结:科学家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明新的东西。
18、正如我们课文最后一段写的……学生一起接上读最后一段。
19、说得多好呀!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今天老师还要留一个作业给你,这也是学习伙伴留给你的。
出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四、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3、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也读通了课文,了解了大意,提出并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如果把课文比喻成一个湖的话,上节课大家还只是在湖面上观光游览,吹吹风,看看水波什么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水里去看个究竟吧。
2、我们从哪里钻到课文这个湖里去研究呢?
3、其实呀,“钻进”课文的方法很多,比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从题目钻下去,也可以从插图钻下去,还可以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钻下去。今天,我们就从课文的题目“钻下去”吧!请读课题——
4、在课文中,“集合”是什么意思?
二、深入理解课文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般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说,课文是围绕题目来写的。我们先来看看课文1—4自然段。请大家放声朗读这四个自然段,想一想:这四个自然段围绕课文题目写了什么?
2、是把矛和盾堆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吗?(发明家不是把矛和盾组合在一起,而是把他们的优点集中起来。)
3、那么,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请大家再默读1-4自然段,一边默默地读,一边细细地想,一边轻轻地画,思考这个问题。
4、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问题。其余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他说得怎么样?
5、周老师也认真听了王X同学的发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在回答问题时,提到一个带“然”字的词语——忽然,这一点很关键!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带“然”字的词语,把它画出来。(三个:忽然、固然、当然。)
6、请大家读一读带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7、这三个“然”字词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8、出示:
忽然……固然……当然……
师:刚才,同学们从这三个带“然”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词语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产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这三个关键词语,说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吗?请和同桌相互说说。
9、谁来对全班同学说说?
10、说得真好,不但用上了三个带“然”字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还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说得清清楚楚。这些内容都是围绕课文的题目来写的。
师:那,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的“眼睛”吧!学生齐读课题
11、课文第5自然段围绕题目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12、教师出示战场上的坦克图片和课文中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3、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笔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再读读!
14、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5、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16、a.你是从德国兵的害怕和失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德国兵的害怕吗?
b.你从坦克本身的庞大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你能读出坦克“庞然大物”的那种气势吗?
c.坦克第一次上战场就这么厉害,当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威”。 谁来读出坦克第一次就这么厉害?
17、学生自由练习后,齐声朗读
18、同学们,当时的情境的确如此,周老师从当时的一份报纸中看到这样一段更为详细的报道,请自由读一读——
1916年9月15日早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pì)滚尿(niào)流,纷纷逃窜(táo cuàn),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
19、大家读了这段话,都在笑,笑什么?
看来大家都觉得这一段话写得很具体、生动、形象!我也这样认为。可是,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个字来写?
20、大家看看课文的“眼睛”,再想一想。
21、体会得真好!的确,文章什么时候该详,什么时候该略,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大家才上三年级就能体会到这一点,不简单。
22、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围绕题目写了什么?请齐读——
23、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
24、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别人优点的产物?(橡皮铅笔)
25、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人)
26、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
小组讨论后进行学习汇报。
27、同学们,你们的想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8、至此,我们从题目“钻进” 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细地把课文研读了一遍。我记得上课开始的时候,我们说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大家再读读课文题目,看看这个“眼睛”的“眼睛”是什么?
29、这篇课文“眼睛”的眼睛是“集合”。
三、小结全文
同学们,其实,“集合”,不仅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词语,也是一门学问,大家到了高年级了,还会在数学中学到许许多多关于集合的知识(板书“?”);“集合”,不仅仅是一个道理,也是我们生活中永远也离不开的法宝,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有了“集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你看,我们学习的教室,生活的城市,没有哪一样东西不是集合的产物(板书“!”);“集合”,也不光限于相互融洽的事物,有些事物,尽管看似矛盾的,但也可以如矛和盾一样,可以集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东西(板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带着这样三个标点符号(?!。),到生活中去寻找集合的学问、集合的法宝,创造出更多新生事物来。今天我和聪明的你们“集合”在这里,学了一篇关于“集合”的课文,懂得了“集合”的道理,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我们去开创美好的未来吧!
四、积累好词佳句
学生抄写的内容主要有:
集合、大显神威、集于一身、忽然、固然、当然、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等合为一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五、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枪口 炮口
开小洞、装轮子、安履带 集合 坦克
盾 (自卫) 铁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