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计算题检测卷(专项训练 )-小学数学是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
1.用竖式计算。
375×24= 309×26= 248×45=
2.用竖式计算。
380×12= 170×60= 18×400= 500×13=
3.用竖式计算。
845×37= 604×28=
4.计算下面各题。
125×16= 32×28= 29×347= 54×45=
5.用竖式计算。
6.用竖式计算。
7.用竖式计算。
205×28= 65×230=
470×60= 300×36=
8.用竖式计算。
二、运算律
9.计算下面各题。
15×2×3 40×5×7 4×25×5 (25+15)×4
10.计算下列各题。
(80+4)×25 34×72+34×28 25×99
11.递等式计算。
129+46+54 189-82-18
13×25×4 196-(32+96)
12.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89+43 25×23×4 26×63+74×63 125×16
1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78+56+22 23×5×4 46×101
41×28+59×28 210÷6÷5 129-(29+46)
14.用简便方法计算。
58+176+242 329-(29+57) 99×57
201×35 317×17-17×17 (250+25)×4
15.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5×32×25 47×98 600-241—159
57×101-57 11×99+89×99
16.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7.求出下面∠2的度数。
18.算出每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19.下图中,∠1是直角,∠2=60°。求∠3的度数是多少?
20.求下列图形中∠1,∠2,∠3度数。
(1)
(2)
21.如下图:已知∠1=30°,∠2=60°,∠3=40°,求∠4,∠5和∠6的度数。
参考答案:
1.9000;8034;11160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详解】375×24=9000 309×26=8034 248×45=11160
2.4560;10200;7200;6500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详解】380×12=4560 170×60=10200
18×400=7200 500×13=6500
3.31265;16912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的,这个0也要参与运算。
【详解】845×37=31265 604×28=16912
4.2000;896;10063;2430
【分析】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
【详解】125×16=2000 32×28=896
29×347=10063 54×45=2430
5.15066;9500;11368;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详解】
6.9108;4826;4800
41850;22080;57600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详解】
7.5740;14950
28200;10800
【分析】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详解】205×28=5740 65×230=14950
470×60=28200 300×36=10800
8.11328;11520;24432;
20300;15200;8960
【分析】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一个乘数的个位与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与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详解】
9.90;1400;500;160
【分析】15×2×3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0×5×7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25×5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5+15)×4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详解】15×2×3
=30×3
=90
40×5×7
=200×7
=1400
4×25×5
=100×5
=500
(25+15)×4
=25×4+15×4
=100+60
=160
10.2100;3400;2475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相减)。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详解】(80+4)×25
=80×25+4×25
=2000+100
=2100
34×72+34×28
=34×(72+28)
=34×100
=3400
25×99
=25×(100-1)
=25×100-25×1
=2500-25
=2475
11.229;89
1300;68
【分析】129+46+54运用加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189-82-18运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13×25×4运用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196-(32+96)运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详解】129+46+54
=129+(46+54)
=129+100
=229
189-82-18
=189-(82+18)
=189-100
=89
13×25×4
=13×(25×4)
=13×100
=1300
196-(32+96)
=196-96-32
=100-32
=68
12.289;2300;6300;2000;
【分析】(1)根据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可得,先计算157+43=200,再进行计算。
(2)根据整数乘法交换律可得,先计算25×4=20,再进行计算。
(3)根据整数乘法分配律可得,先计算26+74=100,再进行计算。
(4)根据整数乘法结合律可得,先将16分成8×2,再进行计算。
【详解】157+89+43
=157+43+89
=200+89
=289
25×23×4
=25×4×23
=100×23
=2300
26×63+74×63
=63×(26+74)
=63×100
=6300
125×16
=125×(8×2)
=125×8×2
=1000×2
=2000
13.256;460;4646;
2800;7;54;
【分析】(1)根据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可得,先计算178+22=200,再进行计算。
(2)根据整数乘法结合律可得,先计算5×4=20,再进行计算。
(3)根据整数乘法分配律可得,先将101分成100+1,再进行计算。
(4)根据整数乘法分配律可得,先计算41+59=100,再进行计算。
(5)根据除法的性质可得,先计算6×5=30,再进行计算。
(6)先去掉括号,再计算129-29=100,最后进行计算。
【详解】178+56+22
=178+22+56
=200+56
=256
23×5×4
=23×(5×4)
=23×20
=460
46×101
=46×(100+1)
=46×100+46×1
=4600+46
=4646
41×28+59×28
=28×(41+59)
=28×100
=2800
210÷6÷5
=210÷(6×5)
=210÷30
=7
129-(29+46)
=129-29-46
=100-46
=54
14.476;243;5643
7035;5100;1100
【分析】(1)根据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2)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3)将99看成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4)将201看成2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5)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6)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58+176+242
=58+242+176
=300+176
=476
329-(29+57)
=329-29-57
=300-57
=243
99×57
=(100-1)×57
=100×57-57
=5700-57
=5643
201×35
=(200+1)×35
=200×35+1×35
=7000+35
=7035
317×17-17×17
=(317-17)×17
=300×17
=5100
(250+25)×4
=250×4+25×4
=1000+100
=1100
15.100000;4606;200;
5700;9900;10000
【分析】32=8×4,先把算式改写成125×8×4×25,再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98=100-2,先把算式改写成47×(100-2),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原式等于600-(241+159);
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57×(101-1);
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11+89)×99;
先把算式改写成[436-(236+75)]×88,再根据减法的性质,原式改写成[436-236-75]×88,最后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详解】125×32×25
=125×8×4×25
=(125×8)×(4×25)
=1000×100
=100000
47×98
=47×(100-2)
=47×100-47×2
=4700-94
=4606
600-241—159
=600-(241+159)
=600-400
=200
57×101-57
=57×(101-1)
=57×100
=5700
11×99+89×99
=(11+89)×99
=100×99
=9900
=[436-(236+75)]×88
=[436-236-75]×88
=[200-75]×88
=125×88
=125×8×10
=1000×10
=10000
16.940;4600;800;
366;274;12000
【分析】(1)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先算5×4=20,再算47×20;
(2)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4)根据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先算83+17=100,再算266+100;
(5)先把算式改写成397-97-26,再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6)先把算式改写成120×58+42×120,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1)
=47×(5×4)
=47×20
=940
(2)
=46×(99+1)
=46×100
=4600
(3)
=(114-14)×8
=100×8
=800
(4)
=266+(83+17)
=266+100
=366
(5)
=397-(97+26)
=397-97-26
=300-26
=274
(6)
=120×58+42×120
=120×(58+42)
=120×100
=12000
17.32°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根据图示可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180°减去58°再减去90°即可算出∠2的度数。
【详解】∠2=180°-58°-90°
=122°-90°
=32°
18.55°;110°;75°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依次减去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即可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详解】180°-90°-35°=55°
180°-42°-28°=110°
180°-65°-40°=75°
则未知角的度数依次是55°、110°、75°。
19.30°
【分析】通过上图可知,这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3的度数等于180°减去∠1和∠2的度数。
【详解】∠3=180°-90°-60°=90°-60°=30°
20.(1)∠1=55°
(2)∠2=50°;∠3=80°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和等于90°,用90°减去已知的锐角度数,据此解答即可;
(2)根据100°和∠3的度数之和是一个平角,先求出∠3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用180°减去已知的两个角求出∠2的度数,解答即可。
【详解】(1)∠1=90°-35°=55°
(2)∠3=180°-100°=80°
∠2=180°-50°-80°=50°
21.∠4=110°;∠5=70°;∠6=50°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平角定义,可知:∠1+∠3+∠4=180°,∠4+∠5=180°,∠2+∠5+∠6=180°,又因为∠1=30°,∠2=60°,∠3=40°,所以可得解。
【详解】∠4=180°-∠1-∠3=180°-30°-40°=110°
∠5=180°-∠4=180°-110°=70°
∠6=180°-∠2-∠5=180°-60°-70°=50°
【点睛】正确找到各个角在相应的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