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2014年 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解析山东师大附中语文组 石敏 一、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没有涉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第15小题“默写名篇名句”改变了往年要求考生四选三的形式,直接给出六句话让考生加以填空●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做题的形式,直接给出了一篇文学类文本让考生阅读答题,减轻了考生的阅读量 二、选材注重时代性和传统性结合●第二大题论述类阅读材料选取了梁漱溟《朝话》中关于“心理调整”的一段文字,语言平实,口语化强,逻辑清楚,条理性强,而且内容与考生贴近,读起来极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诗歌的选材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只选一首诗词进行考查的惯例,而且在内容上跳出了以往表现孤独、思乡、羁旅、伤春等感情诗歌的圈子,意境生动,形象鲜明,表现出名家高超的构思练意练句的水平,所选篇目经典,艺术技巧精湛,给人以古典艺术的享受。●第18小题,要求考生组合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对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了解春节和端午的节日特点,还要懂得对联的特点,更加突出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三、命题新亮点●第7小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同时又与文本观点紧密结合,避免考生不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就直接答题,设题巧妙,匠心独运。●第18小题关于对联的考查方式新颖,既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的连贯得体、对偶平仄等方面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关于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的知识,一题多考,难度适中。●论述类文本第6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关注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
C.毛胚/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能力层级A。多音字和形近字
A、zhàn/zhēn, jué/juè, dī/tí; B、jī/jī, gōng/hóng, hè/huò;
C、 pī/pēi, tái/tái, zhuō/duō;D、jìng/jìn, xiào/ jiào, zhuó/ zhuó●词性定音
冠:作名词时,应读“guān”;作动词时,表“把帽子戴在头上”或“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等义项时,应读“guàn”,如“弱冠之年”。●词意定音
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起来的。如“累”字,当意思为“堆积、积聚”时读lěi(积累、日积月累);意思为“辛苦” 时读lèi(劳累、疲累、又苦又累);果实成串时是硕果累累léi。
●语体定音
如“薄”在书面语中读bó,形式为合成词或成语(单薄、厚此薄彼);在口语中读báo,作单音词用(薄纸、薄得很)。●语境定音 如果把多音多义字分别连缀成既能概括它们不同的读音,同时又比较有意义的精短语句或语段,采用“一线穿珠”的方式来学习、识记,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jiě放军战士小解xiè押解jiè俘虏。●记少去多
如“埋”只有在“埋怨”这个词语中读mán,其余的均为mái。此外还有一些多音字用于地名、国名和姓氏的时候读一个音,其余的都读另外一个音。如“秘”只有在国家名“秘鲁”和姓中读bì,其余均读m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
B.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
C.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
D.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音同、音近造成的别字。
A振聋发聩 B俯卧撑 C脉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②曼延③总算
B.①反应②蔓延③总算
C.①反映②蔓延③终于
D.①反应②曼延③终于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反映: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③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反应: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②化学反应。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④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⑤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曼延:“曼”是“长”的意思,“曼延”指很长、连绵不断,如“山路曲折曼延”;
蔓延:“蔓”本义是蔓生植物的枝茎,因此“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大,如“火势蔓延”、“蔓延滋长”。
终于:副词。到底,最终,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
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或经过一番努力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的词语。例如:“优雅”侧重“优美”,指姿态举止。如优雅宽敞的大厅。 “幽雅”侧重“幽静”,指环境、景致。如幽雅的园林。“界限”指尽头处、限度,较抽象、模糊。如殖民者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界线”指分界线,较具体。如中越边境自古以来就有明确的界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不能用来指天气。反戈一击:比喻调转头反对自己原来所属或拥护的一方。不是攻击别人。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多用于上级。各有千秋: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D成语考查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
3、不合语境
4、褒贬不分
5、语义重复
6、谦敬错位
7、不合逻辑。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B搭配不当:担任…岗位表意不明:是不拘小节的人,还是在银幕上是这样的人“随着”“引起了”,滥用介词,主语残缺常见病句六种类型:
语法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语意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解题基本思路:
1、整体阅读,整体感知原文;
2、标画出可以表述中心的句子,加以分析、概括;
3、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概括内容进行比照,得出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恳切地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在这里能有一点,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变化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 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见出呢?就是在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 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 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 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一篇东西,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 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或散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社会上也不会有人去理他,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 便字不像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不像。 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 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 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是要在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 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 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 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 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6、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A7、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C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或散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社会上也不会有人去理他,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 便字不像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不像。 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 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 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是要在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 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条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乱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D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 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 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 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延请,聘请C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 皆长跪以言
具告以事
C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和、跟”
连词,“和”
连词,表修饰
介词,“把”
助词,所字结构
代词,指代詹鼎
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輒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B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学科网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D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 “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 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5分)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答: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诗经?氓》)
(2) ,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6)五亩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言笑晏晏钟鼓馔玉不足贵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云无心以出岫乐以忘忧树之以桑16.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4分)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含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①②③●划分层次,切分语段。
●逐层概括:
团中央发起“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
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
活动意义:为网络空间注入正能量。
●整合检查:可以补充活动主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答案: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51)17.下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4分)
参考答案:
一抹恬淡的微笑,如同一阵和煦的春风;
一次鼻尖的轻触,更像是一次心灵上的碰撞。
那稚嫩的臂膀举起的不仅仅是一只弱小的兔儿,
更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18.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参考答案
春节: 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答案:(1)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2)杜诗中的那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3)引出浣花草堂(主要从结构、②内容的角度思考)
开头段落的作用:
①统摄全篇
②引出下文或文章要写的对象
③为下文写……作铺垫
④渲染氛围
⑤奠定感情基调
⑥揭示中心
⑦设置悬念
⑧对比(衬托、)
⑨欲扬先抑20、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2)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重要语句:
一是结构上起重要作用;
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承载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哲思的语句。理解重要语句的方法:
1、从关键词入手
2、分析修辞
3、在文中位置
4、和文本主旨的关系
5、上下文相邻语句(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答案:(1)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 (2)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答案:(1)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2)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3)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4)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5)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案:(1)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2)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3)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扇窗户,就是一幅画框,通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幅幅画面,有的看到的是雅,有的看到的是俗,有的看到的是闹,有的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立定义;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1、作文材料的三个要素
①主体:有人……有人……,指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类型的人,不是单一的。
②客体:一幅图画,指的是现实世界。
③窗子
2、主体与客体的之间的关系
当主体面对图画的时候,一种情况是,有的人看到的是雅、俗、静、闹,这属于对图画的不同理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图画里面有很多东西,有的主体看到的是某个部分;有的主体看的是另外的部分。这种选择性注意也是合适的。备考建议:
1、对于基础题要常抓不懈,功夫在平时;
2、关注现实社会中的文学现象,关注传统文化;
3、阅读类题目关注小说类文本;
4、对于写作:除文学书籍外,还要阅读哲学、历史、自然类书籍,拓展视野,提升认识深度;
5、认真研读历年高考题,尤其是山东卷,把握命题思路,归纳应答策略;
还要注意考试中涉及到的人物相关作品或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