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常考专题: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常考专题: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7 18: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常考专题: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要反映某地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无法确定
2.某市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采取每户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用水量不超过10吨时,按2.5元/吨的价格收费;用水量超过10吨时,超过部分按3元/吨收费。如图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张经理要将两个门店上半年销售衣服的件数制成统计图,从而了解上半年衣服的销量变化情况,他选择( )比较合适。
A.单式条形统计图 B.单式折线统计图
C.复式条形统计图 D.复式折线统计图
4.哥哥和弟弟一起上学。哥哥先走路去学校。走了一段路后,看手表发现要迟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弟弟晚了2分钟出门,开始就跑步去学校,后来发现时间还是不够,跑得更快了,到校门口刚好碰上了哥哥。问:下列4幅图,描述了弟弟行为的图是( )。
A. B.
C. D.
5.方老师从家去图书馆,中途等车停了几分钟,到图书馆借完书后直接步行回家。下面正确描述方老师这一过程的图表是( )。
A. B.
C. D.
6.下图是李阿姨国庆节开车从深圳回老家A市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市距离深圳640km
B.14:00-15:00行驶了60km
C.开车4时后休息了20分
D.9:00-10:00车速最快
二、填空题
7.( )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8.同学们去红色基地参加研学活动。如图所示,红色基地距离学校( )千米,来回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小时。
9.下图表示动车和汽车的行程情况。动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从温州到杭州约有3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爸爸开汽车从温州到杭州需要( )小时。
10.如图是某省份2016-2020年城镇和农村家庭年平均教育支出统计图。
(1)( )年这个省份城镇和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相差最少,相差( )元。
(2)( )年这个省份城镇和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相差最多,这一年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是城镇教育支出的(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11.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留住了越来越多的“北京蓝”。如图是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网站提供的数据制作的统计图。
(1)2019年( )月的达标天数上升得最快。在这一年中,有连续三个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都是( )天。
(2)2020年共有( )个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超过了2019年达标天数的最高标准,其中( )月每天的空气质量都达标了。
(3)这两年,从3月到6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变化都呈( )趋势。
12.如图是小明和小亮的沙坑跳远成绩统计图。
(1)小明和小亮第1次跳远的成绩相差( )m。
(2)小亮第( )次的跳远成绩和第3次的跳远成绩相同,也和小明第( )次的跳远成绩相同。
(3)小明和小亮第( )次的跳远成绩相差最多,相差( )m。
(4)小明跳远的平均成绩与小亮跳远的平均成绩相比,( )的平均成绩高。
三、判断题
13.要反映兴文县今年5月每天的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
14.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 )
15.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
16.要反映出一位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条形统计图。( )
17.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四、作图题
18.下表是小丽2009~2013年收发电子邮件的数量表。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电子邮件/件 110 118 123 140 146
根据上表制成折线统计图。
五、解答题
19.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有一种植物的生长期主要在5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5℃,这种植物适合在( )地种植。
(2)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20.下面是小红2021年上学期语文、数学各单元测查成绩统计图。
看图回答:
(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第( )单元语文、数学测查成绩相差最大,相差( )分。
(3)请你根据统计图,用简短的语言,分析评价一下小红语文、数学学习情况。
21.下面是甲、乙两位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中7次练习接住球的个数统计图。
(1)这两位运动员第几次练习接住球的个数相差最多?第几次练习接住球的个数相差最少?
(2)通过观察统计图你还看出了什么?写一写。
22.下面是某服装店2021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统计图。
(1)衬衫的销售量( )月最多,毛衣的销售量( )月最多。
(2)两种服装( )月销售量相差最大,差( )件。
(3)你对服装店经理有什么建议?
23.鄞州区中小学开展“午休课”后,学校总务处调查了两家网店销售地垫的情况。
(1)近半年来,A,B两店午睡地垫( )月的销售量相差最大,差( )万条。
(2)( )店近半年总销售量高。
(3)如果你是总务处老师,你会选择哪家点购买,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要反映某地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根据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2.C
【分析】由题意可知: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0吨,每吨价格为2.5元;即10吨以内,每吨水的单价变化不大,然后水量超过10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单价变化相对来说幅度变大;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知: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0吨,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10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面4幅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C。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应根据单价和用水吨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3.D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张经理要将两个门店上半年销售衣服的件数制成统计图,从而了解上半年衣服的销量变化情况,他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4.C
【分析】描述了弟弟行为的折线统计图是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开始就跑步去学校,开始速度比较快,这样跑一段时间后,发现时间还是不够,跑得更快了,这样又跑了一段时间后,到校门口刚好碰上了哥哥,符合的图是C;
图A随着时间的变化,离家越来越远,又回到家,不符合题意;图B随着时间的变化,最初离学校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图C前面已分析,符合题意;图D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详解】描述了弟弟行为的图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能分析出折线各部分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5.A
【分析】图中横轴上表示时间,纵轴上表示离家距离,时间不停地增长,因为方老师活动方式的不同,距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根据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即可解答。
【详解】方老师从家去图书馆,中途等车停了几分钟,到图书馆借完书后直接步行回家。下面正确描述方老师这一过程的图表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6.C
【分析】由折线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的数据,纵轴表示所行路程的数;折线上点是表示的是对应时间点已经行驶的路程;据此解答。
【详解】A.由统计图可知,路程最终在640km的位置结束,所以A市距离深圳640km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14:00时,在580km的位置,15:00在640km的位置,两个时间的路程相减就是14:00-15:00行驶的路程,即:640-580=60(km),原题说法正确;
C.从7:00出发,4小时后是11:00,11:00-12:00路程没有增加,说明在休息,休息了1小时;原题说法错误;
D.折线越陡峭,速度越快,并且9:00-10:00,1小时走了120km,车速最快,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熟悉统计图的知识。
7.折线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如图:这幅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2009-2021年期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的变化情况。
8. 6 8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红色基地距离学校6千米,去时用了0.5时,回来时用了1时。利用路程÷速度=时间求来回的平均速度。
【详解】2.5-1.5+0.5
=1+0.5
=1.5(小时)
6×2÷1.5
=12÷1.5
=8(千米/小时)
红色基地距离学校6千米,来回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小时。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需能从统计图中读出信息,并利用得到的信息解决问题。
9. 250 4
【分析】从图中可知,动车2小时行了50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动车的速度;
从图中可知,汽车5小时行了400千米,先求出汽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爸爸开汽车从温州到杭州需要的时间。
【详解】动车的速度是:
500÷2=250(千米/时)
汽车的速度是:
400÷5=80(千米/时)
爸爸开汽车从温州到杭州需要:
320÷80=4(小时)
【点睛】掌握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根据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10.(1)2020;100;(2)2017;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两折线之间距离最近时相差最少,2020年这个省份城镇和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相差最少;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解答。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两折线之间距离最远时相差最多,2017年这个省份城镇和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相差最多;这一年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是城镇教育支出的几分之几,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详解】(1)4300-4200=100(元)
2020年这个省份城镇和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相差最少,相差100元。
(2)2400÷3800=
2017年这个省份城镇和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相差最多,这一年农村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是城镇教育支出的。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1.(1) 8 25
(2) 3 12
(3)下降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虚线表示2019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情况,实线表示2020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情况。
(1)2019年向右上延伸的线段中,7-8月的坡度最大,说明8月达标天数上升得最快;2019年10、11、12月连续三个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都是25天。
(2)2019天达标天数的最高标准是25天,2020年月达标天数超过25天的有3月、9月、12月这3个月,其中12月共31天,达标天数也是31天,每天的空气质量都达标了。
(3)这两年的3到6月,线段都向右下延伸,说明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呈下降趋势。
(1)
2019年8月的达标天数上升得最快。在这一年中,有连续三个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都是25天。
(2)
2020年共有3个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超过了2019年达标天数的最高标准,其中12月每天的空气质量都达标了。
(3)
这两年,从3月到6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变化都呈下降趋势。
【点睛】掌握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2.(1)0.1
(2) 1 2
(3) 5 0.8
(4)小亮
【分析】(1)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2)小亮第3次的跳远成绩是2.8m,观察折线统计图,小亮第1次的跳远成绩也是2.8m,小明第2次的跳远成绩也是2.8m,据此回答。
(3)观察折线统计图,表示同一次跳远成绩的两条折线上的数据相距最远的时候,即两人的成绩相差最大,小明和小亮第5次的跳远成绩相差最多,根据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4)把小明5次跳远的成绩加起来,再除以5,求出小明跳远的平均成绩,按照此方法,求出小亮跳远的平均成绩,再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1)2.8-2.7=0.1(米)
(2)小亮第1次的跳远成绩和第3次的跳远成绩相同,也和小明第2次的跳远成绩相同。
(3)3.4-2.6=0.8(米)
即小明和小亮第5次的跳远成绩相差最多,相差0.8米。
(4)(2.7+2.8+3.1+2.5+2.6)÷5
=13.7÷5
=2.74(m)
(2.8+3.0+2.8+3.2+3.4)÷5
=15.2÷5
=3.04(m)
2.74<3.04
小明跳远的平均成绩与小亮跳远的平均成绩相比,小亮的平均成绩高。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3.√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此题根据所要反映的数量特征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要反映兴文县今年5月每天的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依据所要表示的数量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14.√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统计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15.√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故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6.×
【分析】从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要反映出一位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重在变化,所以最好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
【点睛】要明确认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17.√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见详解
【分析】写上标题,根据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或横线(或纵、横的交点)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即可。
【详解】
【点睛】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9.(1)乙
(2)注意保暖,多带些厚衣物。
【分析】(1)甲地5月份气温是在27.4℃左右,已经超出了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乙地5月份气温是21.3℃左右,恰好位于植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之间,所以这种植物适合在乙地种植。
(2)10月份,甲地气温高出乙地气温7℃左右,小明一家前往乙地,不一定能很快适应较低的温度,为了以防感冒,需要多加衣物。
【详解】(1)结合统计图甲乙两地5月份气温可得:
这种植物适合在乙地种植。
(2)经过比较甲乙两地10月份的气温,可得:
要做的准备是:注意保暖,多带些厚衣物。
【点睛】在解答本题的一系列问题中能够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便于比较两组事物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20.(1)复式折线;(2)四;15;(3)见详解
【分析】(1)看图,这个统计图中有两条折线,所以这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看图,在第四单元测验中,语文和数学的成绩相差最大,利用减法求出相差多少分;
(3)看图,语文波动较大,数学波动较小,据此评价小红的学习情况即可。
【详解】(1)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2)100-85=15(分)
所以,第四单元语文、数学测查成绩相差最大,相差15分。
(3)答:小红的语文成绩波动较大,数学成绩波动较小,但是数学成绩有下降趋势。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1.(1)第三次;第七次;
(2)见详解
【分析】(1)用甲、乙两位运动员每次练习接住球的个数相减,求出这第七次两位运动员接住球的个数之差,再比较差的大小,即可得出哪次练习接住球的个数相差最多和哪次练习接住球的个数相差最少。
(2)从统计图中还能看出,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两位运动员的成绩越来越好,接住球的个数越来越多;回答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28-25=3(个)
32-30=2(个)
35-30=5(个)
36-35=1(个)
40-38=2(个)
42-40=2(个)
42-40=2(个)
43-43=0(个)
0<1<2<3<5
答:这两位运动员第三次练习接住球的个数相差最多,第七次练习接住球的个数相差最少。
(2)答:两位运动员练习接住球的个数越来越多,他俩的成绩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2.(1)7;11
(2)7;1800
(3)根据天气变化,下半年多进一些毛衣,少进一些衬衫
【分析】(1)读图可知,实线代表毛衣的销售情况,虚线代表衬衫的销售情况,最高点代表销售量最高,据此解答;
(2)根据最高点代表销售量最高,最低点表示销售量最低,在同一月份,数据点相差最多,即是销售量相差最大,用减法即可解答;
(3)根据折线统计图给出的数据情况进行合理建议即可。
【详解】(1)衬衫的销售量7月最多,毛衣的销售量11月最多;
(2)两种服装7月销售量相差最大;
2000-200=1800(件)
(3)根据天气变化,下半年多进一些毛衣,少进一些衬衫。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通过统计图分析出相应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23.(1)12;0.8
(2)A
(3)A店;见详解
【分析】(1)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分别把每个月A店与B店午睡地垫的销售量相减,求出结果后再比较大小,即可求出哪个月的销售量相差最大以及相差的数量。
(2)分别把A店和B店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这几个月午睡地垫的销售量加起来,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近半年来哪个店的总销量高。
(3)如果我是总务处老师,我会选择在A店购买,因为A店的销售量比较高,说明质量比较被大家认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2.4-1.6=0.8(万条)
2.6-1.9=0.7(万条)
2.7-2.0=0.7(万条)
2.4-1.9=0.5(万条)
2.1-2.0=0.1(万条)
2.4-1.8=0.6(万条)
0.1<0.5<0.6<0.7<0.8
即A,B两店午睡地垫12月的销售量相差最大,差0.8万条。
(2)2.4+2.6+2.7+2.4+2.0+1.8=13.9(万条)
1.6+1.9+2.0+1.9+2.1+2.4=11.9(万条)
13.9>11.9
即A店近半年总销售量高。
(3)答:如果我是总务处老师,我会选择在A店购买,因为A店的销售量高于B店的销售量,说明A店的产品质量好且服务质量好。(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