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7 14: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开通大运河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 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 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2.隋朝有位商人经常将丝绸等特产通过大运河从
涿郡贩运到江都去。请仔细想想,这位商人不必经过下列哪段运河?(   )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3. 中国古代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5.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有(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
B. 她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她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7.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 唐高宗统治初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初期
8.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整顿吏治 ③重视人才的选拔和知人善任 ④都注意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9.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10. 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11.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清朝
12.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 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C. 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 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13.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其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揭露了唐王朝的腐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4.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在长安的慈恩寺潜心修读佛经,惊人的求知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这才开始了佛的圣地天竺之行,历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徒步西行……他的经历让世人称奇。”材料中的“他”西行于(   )
A. 开皇年间 B. 贞观年间 C. 开元年间 D. 天宝年间
16.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
A. 王维
B. 杜甫
C. 李白
D. 白居易
17.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 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 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18. 著名影星王宝强自导自演《大闹天竺》于2016年12月23日上映。提到天竺,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为中国——天竺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A. 班超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19. “它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历史学家早就认为它是唐朝史的一个转折点”。它的主角是( )
A. 杨贵妃 B. 朱温 C. 黄巢 D. 安禄山
20. 学习隋唐史后,学生们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1.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22.“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交往
23.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4.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5.“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7、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政策往往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4)历史上这位皇帝开创的治世局面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如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材料一中的““夷狄”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吐蕃属于哪一民族?
(3)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所学回答,“贞观新政”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哪一机构?“贞观新政”促使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材料二:《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
1-5CDBCD 6-10BDABB 11-15BDCDB 16-20BABDC 21-25CBDCC
26、(1)唐太宗。(2)人民的重要性。
(3)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4)“贞观之治”。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要坚持民族平等,关爱少数民族;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等等。
27、(1)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
(2)和亲和会盟。藏族。
(3)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8、(1)轻徭薄赋,并允许纳物代役,减轻人民负担;尚书省;贞观之治
(2)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