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北周
2.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南水北调
C. 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D. 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3.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4.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B. 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C.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D. 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
5.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整顿吏治 ③重视人才的选拔和知人善任 ④都注意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
①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6.“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一说法是针对哪种制度而言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7. “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8.下列语句中能体现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C.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D.和同(为)一家
9. 赤德祖赞(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指的是唐朝与下列哪一政权的交往?( )
A. 吐蕃 B. 渤海国 C. 回纥 D. 南诏
10.下面是一组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佳句,其中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车书本一家
B.唐风洋溢奈良城
C.点仓山会盟
D.和同(为)一家
11.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
①越窑的青瓷 ②邢窑的白瓷 ③唐三彩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12.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3. 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昭君出塞
C. 文成公主进藏
D. 玄奘西游
14. 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比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5.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汉朝
16.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17、下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大运河的开凿( )
A.大大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B.表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有利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
18、《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 )
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
19、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0.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1.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22.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23、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 ④唐朝封怀仁可汗( )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24.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25.唐代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是我国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 _____ B. _____ C. _____ D. _____
(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对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7、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它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种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种选官制度?
(4)材料四中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23、在教育人们勤奋敬业、勤俭持家时,中国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成由勤俭败由奢。其实政治家在治理一个国家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请识别右图回答问题:
(1)下图两个历史人物都是我国唐朝初期著名政治家。两个人在位时期,唐朝都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的盛世时期。这两个盛世时期分别叫什么?
(2)以左图人物为例说说唐朝的第一个盛世时期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右图人物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唐朝的兴盛达到顶峰。后期开始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社会急转直下,由盛转衰。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5CCDBA 6-10CCBAB 11-15ACCBA 16-20AABAC 21-25ABDBD
26(1)589年;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A.涿郡 B.洛阳C.长安D.余杭
(3)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同意。隋文帝统治期间,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意思相近即可)
27、(1)唐玄宗。“开元盛世”。(2)曲辕犁、筒车。
(3)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玄奘。《大唐西域记》。
28、(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答案顺序错者没分);
(2)原因:吸取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善于用人;进一步完善了
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完善科举制;注意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任2条);
(3)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成由勤俭败由奢;(符合题意、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