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山 东 师 大 附 中 胡兆强山东省2014年高考
地理试题评价与解析内容提要一、试题整体评价
二、试题逐题评析
三、2015届复习备考建议
四、2015高考展望一、试题整体评价1、稳中有变,变中创新
2014年 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出现了新的变化:选择题增加16分(四道题),非选择题增加6分;
试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又结合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实现了教——学——考——变——(回)归的平稳过渡和顺利转变。 一、试题整体评价2、考查全面,突出主干 今年地理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
下,仍然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内容
涉及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城市、工业以及自然
地理中的地球运动、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
质作用、水循环(河流、洋流等 )等具体内容
一、试题整体评价3、注重基础,回归原理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考生回归
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一、试题整体评价4、能力立意,重视思维 今年的地理试题仍然坚持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四个能力(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运用)层级”的掌握情况,整套试题的设问层层递进,而且前后环节紧密相连 。一、试题整体评价5、情境新颖,贴近生活 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呈现的情境材料不仅新颖,而且生活气息浓厚,符合"从身边学习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这一理念,也成为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一、试题整体评价6、图文并茂,彰显特色 地理图表不仅可以使地理原理和地理规
律得到直观的表达,而且能够很好地彰显地理
学科特色,同时又有助于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
取、解读其蕴含的信息、并利用已得到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一、试题整体评价7、关注热点,增强实效 关注热点和热点地区的热点问题一直是高考
不可避开的内容。今年高考试题隐含的热点包括:
我国近年来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问题、城镇化问题
、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
等一系列热点问题。
二、试题逐题解析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颇繁。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③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
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关键词考试说明相关:
人口迁移及其主要原因【解题思路】
第1题:图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关键在解读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有耐心,做好标记。凡是在对角线上的省份,就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完全一致的省份,这样的省份没有人口迁移现象。凡是处于对角线右下方的省份,则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有一部分外出打工,人口向外迁出,这些省份一般经济落后。在对角线左上方的区域的省份则是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说明有人口迁入,这些省份一般经济发达。①省份人口以迁入为主,再结合常住人口总量已经过亿,肯定是广东。②省份人口总量也很大,以人口迁出为主,经济落后,一定是河南,贵州的人口总量没有这么大。③以人口迁出为主,④以人口迁入为主,加之人口总量最小,一定是上海。第一题选A无疑。此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人口知识常识,加上沉着冷静的思考,才能做好。
第2题:题干要求选择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那首要考虑距离的远近。河北应当迁往京津唐地区;安徽应当迁往沪宁杭地区;湖南从距离上距离广东更近,但估计一部分学生不敢确定,此选项干扰最强;D项最符合实际。
【答案】 1、A 2、D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考试说明相关: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城区分散布局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解题思路】
第3题:材料已经指出“组团式布局,各城区分散布局”,分散一定会增加居民出行距离、弱化各区之间的联系、交通线和管网线路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增加。B项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最合题意。此题不难。
第4题:物流园区占地面积大,不能布局在市区,同时要求交通便利;①位于高速公路入口处,与公路交汇,最为合适。化工园区污染空气和水,必须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躲开河流或者河流的下游。左下角的风频图告诉我们盛行东北风,②④均离市区太近,由河流图例的粗细可知河流应该是从细流向粗的方向,③远离市区又位于河流的下游,还位于东北风的下风向,所以最合适。答案是A。
【答案】 3、B 4、A
图3为我国某区城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城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考试说明相关:
(1)各类型等值线的解读
(2)城市的热岛效应
(3)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6.图中M地积雪深度 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解题思路】
第5题解析:从图例可知,积雪深度沿海地区远远不如内部地区。材料已指出“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说明降雪量没有很大差异,地形从经纬度定义来说,应为长江三角洲,地形也应该没有很大差别;光照这一因素对于如此大比例尺小范围的图来说,不应成为关键因素。B项的温度应该考虑是冬季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温度偏高,积雪融化的较多,所以深度较小。
第6题解析:M是一个点状闭合区域,深度明显低于周围,应该是上海市区,考虑城市热岛效应,应该是C。
第7题解析:此题很容易。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获取位置信息,A、B两项均带有“影像”二字,应该是RS的主要功能;C项空间分布应为GIS的主要功能。应该是D
【答案】 5、B 6、C 7、D
【试题难度】容易低定位、导航等功能图4为甲地所在区城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考试说明相关:
(1)热力环流——竖直方向上的等压面近地面和高空凸向相反
(2)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思路】
第8题:根据P2 的弯曲状况,容易得知甲点对应的高空的气压应该比同一水平面低,是个低压;近地面的甲点应该是个高压,乙点是个低压,风从甲点吹向乙点,北半球向右偏,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的同学很容易得出西南风的B项。
第9题:来自乙地的气团是从高纬吹向低纬,一定是冷气团。能使天气发生明显变化的一定是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是短暂的,容易反弹的。所以C项最合适。
第10题:日出时间一般指的是当地地方时,若两地同时日出,则说明昼长完全一致,甲乙又不在同一纬线上,说明一定是二分才有可能,太阳一定直射赤道。二者都位于中纬度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B项一定不对;C项应把区时改为地方时。D项正确。
【答案】 8、B 9、C 10、D 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侧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
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考试说明相关: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解题思路】
第11题:位于“甲山西南”的只有①和②两个点,海拔120米就会成为关键信息,此题难就难在等高线破碎需要学生将其补全,如下图。????
由椭圆处的数值我们可知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相差100,将图中等高线补全,我们可知①?处的海拔不够100米,②处的海拔介于100米和200米之间,符合题意。
第12题:“向斜两翼中的东翼”成为关键信息,同学们都知道向斜中间新两翼老,所以II比I要老,III应该是向斜顶部被侵蚀后沉积的,应该是最晚的,答案是B。
【答案】 11、B 12、B
36.(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城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6分)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9分)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分)【解题思路】
(1):从图中西非的位置、时令河、沙漠,可推知该区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信息,超过1500毫米,可以看出,富塔贾隆高原是图示区域降水最多的地区。水塔”一定要落脚在海拔上,是很多河流的发源地。高原地势高,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答案: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
(2):一定要审好题,共两问。第一问沙洲向南延伸一定要有丰富的泥沙,另外还要有迫使泥沙向南集聚的力量,那一定是洋流。再看图可知,沙洲已经快与陆地相连,即将把圣路易港圈起来,形成障碍,不利于航行。
答案: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1500mm等降水量线(3)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所以措施中应有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其它答案根据水资源短缺地区如何发展农业就可以得出,一般都有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耐旱作物,节水灌溉,修建水利设施等。一定要审准关键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答案】: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3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友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1)指出与关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9分) (1)解析:考查工业区位的比较,抓住“与美国相比”是关键,找到中国相对美国的优势区位。中国人口众多,是大的消费市场。人多,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
答案: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
(2)【解析】:抓住关键词“协作”、“长春市”、“周边地区”,落脚到对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
答案: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43.(10分)【地理一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图10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10分)【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可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客源市场等方面评价。图中的众多的大城市、高速公路、水库、等高线都是关键点。
【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44.(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容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O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6分)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4分)【解析】: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一般从均匀或不均、集中在什么时间进行说明。影响成灾次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灾害天气、区域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
【答案】:
⑴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⑵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45.(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连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图12为植物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0分)。【解析】:该题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两个大方面进行回答。从图中的水平方向的箭头可以答出收集雨水,从向下的箭头可以答出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内涝。滤网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从文字中“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可推断出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表 2014年山东省地理高考主观题各题得分情况三、2015届复习备考建议(一)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二)回顾反思,巩固提高
(三)强化能力、规范答题
(一)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的准则。高考复习阶段要以“考纲”作引领,梳理重、难点知识,让学生熟悉考点,掌握每个考点所包括的内容、要点以及层次,切实做到准确、系统、深刻。依据教材、梳理考点,在梳理过程中着重解决那些记得不准、理解不深、似是而非的问题。
具体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牢记书本基础知识;
2、深刻分析地理基本原理;
3、课后及时巩固练习
(二)回顾反思,巩固提高 高考的复习需要不断反复的记忆和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重复是记忆的最好方式,同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1、结合考纲,回顾考点,形成知识体系;
2、查看错题,掌握技巧,梳理解题思路;
3、由图及文,以文析图,图文并解。 (三)强化能力、规范答题 地理学习和备考过程中,除了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知识框架,也应加强对考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具体说来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搞好综合模拟,善于挖掘题干信息,提高训练实效
2.关心社会热点,注意联系实际,使知识之间建立桥梁,同时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3.掌握答题要领,学会正向、逆向设问筛选答案, 严格规范答题。2015届备考小结: 重书本、抓主干;
重原理、抓过程;
勤归纳、会比较;
多读图、勤思考;
重热点、有条理。
四、2015高考展望(一)平稳求创新;
(二)注重主干知识,强调区域发展;
(三) 注重课改精神,强调能力立意;
(四) 注重空间定位,强调读图用图能力;
(五) 强化案例研究,力主结合实际;
(六) 理解地理观念,强调地理视角;山东师大附中地理组预祝各兄弟学校2015年高考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