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共42张PPT)+教学设计+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共42张PPT)+教学设计+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7 17:06:41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2.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3.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素养)
【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2.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视频:《环勃朗峰宣传片》
师:勃朗峰,位于意大利、法国边境,是西欧的最高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这里地势高耸,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山峰雄伟,风光旖旎,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滑雪、登山。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起走进《登勃朗峰》,来感受勃朗峰的奇美,相遇登峰中的奇人。
(板书: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2.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3.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素养)
——学生齐读
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
课件展示:
1.走近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批判了种种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翌日(yì) 络绎不绝(luò yì) 灼热(zhuó) 焦炙(zhì)
隧道(suì) 俯瞰(kàn) 巉峻(chán) 穹顶(qiónɡ)
拾级(shè) 皑皑(ái) 逗留(dòu) 轻歌曼舞(màn)
缭绕(liáo) 妩媚(wǔ mèi) 瞬息万变(shùn) 纷至沓来(tà)
霓裳(ní chánɡ)颠簸(diān bǒ) 沟壑(hè) 旷野(kuànɡ)
名副其实(fù) 打嗝(ɡé) 醺醺(xūn) 和颜悦色(yuè)
(2)理解词意
辚辚:形容车行走时的声音。
俯瞰:俯视。
巉峻:险峻陡峭。
拾级:逐步登阶。
颠簸:上下震荡。
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点生读,师指导)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勾画作者的游览经历(游踪)。
(2)用一个词或一句比较精炼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3)划分课文层次。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讨论后归纳)
预设:
(1)勾画作者的游览经历(游踪)。
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抵达阿冉提村前→在峰顶高地逗留→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2)用一个词或一句比较精炼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奇”:①黑首道上风景“奇美”②勃朗峰主峰“奇伟”③旁边的群峰“奇险”④峰巅云朵
“奇幻”⑤赶车的车夫“奇人”⑥乘车的经历“奇遇”
(3)划分课文层次。
一部分(1—6):写徒步登山的见闻和感悟。
二部分(7—11):写乘车下山的经历与感受。
五、研读课文,深入学习
1.品析第一部分
(1)第1段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预设:因为天气灼热难当,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2)作者为什么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预设:“乘车的、骑骡的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的可怜”,“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悠闲”。描写人们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赶路游勃朗峰的盛况,渲染热闹欢乐气氛,为下文写勃朗峰的美景做铺垫。
(3)第3段写山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为什么这样说?
预设: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4)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奇”在何处?
预设:①黑首道上风景“奇美”②勃朗峰主峰“奇伟”③旁边的群峰“奇险”④峰巅云朵“奇幻”
(5)第6段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
预设:引发读者的联想。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并会变换景象,与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这是对勃朗峰景物描写的补充,给读者留出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抒发作者的感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6)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①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②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预设:
点面结合:“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登勃朗峰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面);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点),突出沿途山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简笔勾勒: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③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预设:
工笔细描: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2.品析第二部分
(1)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预设:①“我就是车王” 诙谐幽默——奇言;②飞车越险,最快抵达——奇技;③驾车走山路,却先“纵饮”——奇行;④惊险颠簸,镇定自若——奇性。
(2)除了写“车夫之王”,还写了其朋友“勃朗队长”,有什么作用?
预设: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其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突出了奇遇之“奇”,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归因合理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预设:这样归因虽不够合理,但却无理而妙。正表现出“老王”是“奇人”,自己是“奇遇”,带有一些玩笑的色彩,饶有趣味。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①“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预设: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②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预设: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③“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预设:动作描写:行车惊险,他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突出他的气定神闲和驾车技术的高超。
④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 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预设:用他的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与他相互映衬,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六、归纳探究,总结提高
1.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预设: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车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2.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
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写法多变,笔法巧妙。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发作者的无限感慨。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为叙事主体的“我”出现得并不多,作者主要采用“从旁叙述”的写法,读来更有纪实感。小说手法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对“醉驾狂奔”和“车夫之王”留下与作者一样的深刻印象。
3.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预设: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
师小结课文主旨: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请完成本课《同步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登勃朗峰》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2.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3.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素养)
【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2.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1.了解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批判了种种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翌日( ) 络绎不绝( ) 灼热( ) 焦炙( )
隧道( ) 俯瞰( ) 巉峻( ) 穹顶( )
拾级( ) 皑皑( ) 逗留( ) 轻歌曼舞( )
缭绕( ) 妩媚( ) 瞬息万变( ) 纷至沓来( )
霓裳( ) 颠簸( ) 沟壑( ) 旷野( )
名副其实( ) 打嗝( ) 醺醺( ) 和颜悦色(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形容车行走时的声音。( )
②俯视。( )
③险峻陡峭。( )
④逐步登阶。( )
⑤上下震荡。( )
⑥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
⑦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
⑧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
⑨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
⑩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二、探究案
1.课文结构梳理
登勃朗峰 上山 冒酷暑登山 赏 ① 勃朗峰气势雄伟 周围山峰陡峭② 变幻多姿 山景美 奇妙的美景奇特的旅途
③ 历时八小时 乘坐④ 路险,车夫技术高 人愉快
2.思考探究
(1)勾画作者的游览经历(游踪)。
(2)第1段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3)作者为什么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4)第3段写山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为什么这样说?
(5)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奇”在何处?
(6)第6段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
(7)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①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②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③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8)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9)除了写“车夫之王”,还写了其朋友“勃朗队长”,有什么作用?
(10)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归因合理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11)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①“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②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③“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④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 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12)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13)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14)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三、质疑案
1.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点拨要点
一、预习案
2.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翌日(yì) 络绎不绝(luò yì) 灼热(zhuó) 焦炙(zhì)
隧道(suì) 俯瞰(kàn) 巉峻(chán) 穹顶(qiónɡ)
拾级(shè) 皑皑(ái) 逗留(dòu) 轻歌曼舞(màn)
缭绕(liáo) 妩媚(wǔ mèi) 瞬息万变(shùn) 纷至沓来(tà)
霓裳(ní chánɡ)颠簸(diān bǒ) 沟壑(hè) 旷野(kuànɡ)
名副其实(fù) 打嗝(ɡé) 醺醺(xūn) 和颜悦色(yuè)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辚辚 ②俯瞰 ③巉峻 ④拾级 ⑤颠簸 ⑥络绎不绝 ⑦轻歌曼舞 ⑧瞬息万变 ⑨纷至沓来⑩名副其实
二、探究案
1.课文结构梳理
①沿途美景 ②云霞 ③下山 ④敞篷马车
2.思考探究
(1)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抵达阿冉提村前→在峰顶高地逗留→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2)因为天气灼热难当,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3)“乘车的、骑骡的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的可怜”,“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悠闲”。描写人们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赶路游勃朗峰的盛况,渲染热闹欢乐气氛,为下文写勃朗峰的美景做铺垫。
(4)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5)①黑首道上风景“奇美”②勃朗峰主峰“奇伟”③旁边的群峰“奇险”④峰巅云朵“奇幻”
(6)引发读者的联想。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并会变换景象,与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这是对勃朗峰景物描写的补充,给读者留出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抒发作者的感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7)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②点面结合:“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登勃朗峰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面);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点),突出沿途山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简笔勾勒: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③工笔细描: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8)①“我就是车王” 诙谐幽默——奇言;②飞车越险,最快抵达——奇技;③驾车走山路,却先“纵饮”——奇行;④惊险颠簸,镇定自若——奇性。
(9)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其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突出了奇遇之“奇”,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10)这样归因虽不够合理,但却无理而妙。正表现出“老王”是“奇人”,自己是“奇遇”,带有一些玩笑的色彩,饶有趣味。
(11)①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②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③动作描写:行车惊险,他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突出他的气定神闲和驾车技术的高超。
④用他的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与他相互映衬,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12)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车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13)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写法多变,笔法巧妙。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发作者的无限感慨。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为叙事主体的“我”出现得并不多,作者主要采用“从旁叙述”的写法,读来更有纪实感。小说手法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对“醉驾狂奔”和“车夫之王”留下与作者一样的深刻印象。
(14)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新课导入
点 我 放 视 频 :环 勃 朗 峰 宣 传 片
新课导入
  勃朗峰,位于意大利、法国边境,海拔4810米,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这里地势高耸,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山峰雄伟,风光旖旎,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滑雪、登山。今天,我们通过马克·吐温的笔,来欣赏一下勃朗峰美丽的景色。
学习目标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素养)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批判了种种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有改动。在19世纪的欧美作家中,很少有人像马克·吐温那样热衷于旅行的:在国内,他的足迹遍布东西海岸,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直到美国的北部边境;在国外,他不仅多次游历欧洲各国,还曾遍游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诸多国家。课文就是马克·吐温游记作品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翌日( ) 辚辚( ) 巉峻( ) 霓裳( )
隧道( ) 俯瞰( ) 穹顶( )   皑皑( )
缭绕( ) 拾级( ) 沟壑( )  打嗝( )
灼灼( ) 颠簸( ) 纤指( ) 醺醺( )
焦炙( ) 浮躁( ) 纷至沓来( ) 瞬息万变( )
络绎不绝( ) 轻歌曼舞( ) 名副其实( )
预习检查

lín

suì
kàn
qióng
liáo

zhuó


chán
ái

xiān
zhì
xūn
shè
shùn
luò yì
màn

zào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 )拾级
( )拾起
( )纤夫

( )纤细
qiàn
xiān

shí
shè
多音字
预习检查
燥( )
噪( )
暇( )
瑕( )
躁( )
澡( )
浮躁
干燥
噪音
澡堂
zào
zào
zào
zǎo
瑕疵
闲暇
xiá
xiá
嗝( )
融( )
融洽
打嗝

róng
隔( )
隔断

遐( )
遐想
xiá
形近字
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翌日:
巉峻:
拾级:
络绎不绝:
轻歌曼舞:
次日。
险峻陡峭。
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
纷至沓来:
名副其实:
和颜悦色: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脸色和霭喜悦,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请勾画出作者的游览经历(游踪)。
(2)用一个词或一句比较精炼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3)速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整体感知
1.请勾画出作者的游览经历(游踪)。
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
取道黑首,抵达高地
抵达阿冉提村前
在峰顶高地逗留
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找出一个字或一句比较精炼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奇人
奇景
赶车的车夫
奇遇
风景
乘车的经历
整体感知
3.速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根据课文内容和运用的表达方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上山行走
下山乘车
第一部分
写徒步登山的见闻与感悟
(第7—11段)
写乘车下山的经历与感受
(第1—6段)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品析第一部分
1.第1段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天气灼热难当,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合作探究
品析第一部分
乘车的、骑骡的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的可怜
2.作者为什么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描写人们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赶路游勃朗峰的盛况,渲染热闹欢乐气氛,为下文写勃朗峰的美景做铺垫。
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悠闲
合作探究
品析第一部分
3.第3段写山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为什么这样说?
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合作探究
品析第一部分

巅峰云朵
奇伟
奇险
奇美
勃朗主峰
旁边的群峰
奇幻
黑首道上的风景
4.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奇”在何处?
合作探究
品析第一部分
5.第6段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
引发读者的联想。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并会变换景象,与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这是对勃朗峰景物描写的补充,给读者留出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抒发作者的感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合作探究
品析第一部分
6.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①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比喻
合作探究
品析第一部分
6.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②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登勃朗峰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面);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点),突出沿途山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点面
结合
简笔勾勒
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合作探究
品析第一部分
6.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③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工笔细描
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合作探究
品析第二部分

惊险颠簸,
镇定自若
奇行
奇技
奇言
驾车走山路,
却先“纵饮”
飞车越险,
最快抵达
奇性
“我就是车王”
诙谐幽默
1.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合作探究
品析第二部分
2.除了写“车夫之王”,还写了其朋友“勃朗队长”,有什么作用?
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其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突出了奇遇之“奇”,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合作探究
品析第二部分
3.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归因合理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这样归因虽不够合理,但却无理而妙。正表现出“老王”是“奇人”,自己是“奇遇”,带有一些玩笑的色彩,饶有趣味。
合作探究
品析第二部分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①“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语言描写
合作探究
品析第二部分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②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神态描写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合作探究
品析第二部分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③“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动作描写
行车惊险,他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突出他的气定神闲和驾车技术的高超。
合作探究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品析第二部分
④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 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衬托
用他的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与他相互映衬,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拓展探究
1.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车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拓展探究
2.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写法多变,笔法巧妙。
散文笔法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发作者的无限感慨。
小说笔法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为叙事主体的“我”出现得并不多,作者主要采用“从旁叙述”的写法,读来更有纪实感。小说手法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对“醉驾狂奔”和“车夫之王”留下与作者一样的深刻印象。
拓展探究
3.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
文章主旨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勃朗峰的雪岭
勃朗峰的云海
勃朗峰的险峻
课堂检测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穹顶(qióng) 霓裳(ní) 缭绕(liáo) 白雪皑皑(kái)
B.急湍(chuǎn) 骤然(zhòu)纤指(qiàn) 纷至沓来(tà)
C.妩媚(méi) 辚辚(lín) 灼灼(zhuó) 瞬息万变(shùn)
D.醺醺(xūn) 巉峻(chán)俯瞰(kàn) 色彩斑斓(lán)
解析:A项,皑,应读ái 。B项,湍,应读tuān。纤,应读xiān。C项,媚,应读mèi。
D
课堂检测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灼热  旷野  可怜可悯  轻歌慢舞
B.陡峭  打嗝  美不胜收  白云燎绕
C.浮躁  骤然  瞬息万变  五光十色
D.班斓  颠簸  名副其实  一如既往
【解析】A.慢→曼。B.燎→缭。D.班→斑。
C
课堂检测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解析:“拾级而上”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该成语意思不符合该句语境。
C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
B.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C.本文比较突出地呈现出了马克·吐温融多种特点的语言于一体的创作风格。
D.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晴日挨晒,而是因为他们的本意雇佣车马为己所用,却反被车马所限制,从而丧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
【解析】A.句子结构不完整,谓语“表达”缺少了宾语中心语,应在句子末尾加上“的决心”。B.语序不当,“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应改为“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D.缺少谓语,应在“本意”后加“是”。
C
课堂检测
5.下列对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通过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和记叙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B.课文先以小说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散文笔法写下山乘车的经历,相辅相成,独具异趣。
C.由于所写的内容和采用的写法不同,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语言特点也有所不同:写景部分雅驯华美,形象而传神;写人写事部分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D.在本文中,马克·吐温综合使用了突出细节、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几种制造幽默效果的方法。
【解析】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B
板书设计
登勃朗峰

上山
山中奇景
︵散文笔法︶
︵小说笔法︶
奇人奇事
下山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登勃朗峰》同步分层作业(原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1分)
【甲】在dòu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màn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真是无穷变幻,纷至tà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乙】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成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dòu留(  ) 缭绕(  ) 妩媚(  ) 轻歌màn舞(  )  纷至tà来(  )
(2)下列词语中短语结构与“奇形怪状”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色彩斑斓    B.朵朵白云 C.粉红嫩绿 D.纯洁天使
(3)【甲】段中有几处使用了比喻句 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4)【乙】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 ! , —— B.! , 、  C.。 、 ,  D., 。 ;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2022年5月4日凌晨,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挺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一如既往,不惧困难,最终在名副其实的“地球之巅”创造了多项科学考察研究新纪录。
A.瞬息万变 B.络绎不绝 C.一如既往 D.名副其实
3.右栏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让全世界的目光都锁定在了中国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    ,    ,      :    。
①同样回答了一个有关全人类长远发展的问题
②全世界只有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才能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正如“一起向未来”的冬奥口号描述的那样
④不仅仅是当下中国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有小说《百万英镑》《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B.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既描绘山中奇景,也写出自己的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
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云的轻柔美丽。
D.文中作者联想到肥皂泡,是为了赞颂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与造化之功。
二、课外阅读
(一)[202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走上祁连山
陈应松
①过了达坂山,祁连山脉的群峰遥遥在望。天空突然布满了烟尘般腾起的浓云,乳白、灰白,山火一样暴烈地燃烧。苍凉劲美、沉郁庞然的山体越来越大,积雪越来越白。峡谷回响着风声,残雪在山沟间顽强地白着。【甲】但更多的水奔腾下山,去滋润大地上的生命和秩序,滋润河流、草原、森林、鸟兽和人类,滋润他们的文化与习俗,滋润所有生命裹挟的欲望。
②祁连山是青海的北大门,是青海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通往西域的要道,丝绸之路的南线经过此处。这条古道上,无数的商旅和征人都曾目睹并感叹过这祁连的壮美。“祁连高耸势岧峣,积素凝花尚未消。”岧峣,这两个字用得太妙了,我不知道诗人是指山势,还是指雪峰之美,或者是指云雾。“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仰望者的诗,是要拔高行程的奇险。“祁连不断雪峰绵,西行一路少炊烟。”这荒凉之美,抒发着南朝官员出使路上的漫长孤寂。
③祁连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替我们遮挡了所有风沙、痛苦和灾难。它庞大的冰川、充沛的雨水、众多的河流,是对一切生命的盛大恩泽。在古老的祁连山民歌中,它被称为“洒满乳汁的山川”。【乙】山顶上的积雪像一条壮丽的白色长城,沿着山脊蜿蜒而去,通向无边的苍穹,用雪线勾勒出漫长的、连续的山脊,将山与天空分开。
④我们到达门源县的青石嘴镇,在这里小憩,即将进入祁连山草原。门源被称为小江南,也是祁连山的一个大风口,常年大风劲吹。但因为美丽的河谷和草甸,这里成为一片不小的平原。祁连山已经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更加壮观和巍峨。云彩团簇着向上卷动,与山峰缱绻相偎。大通河哗哗流淌的声响,代表着祁连山的活力。
⑤到达一个叫羊肠子沟的地方,草原突然开阔无边。一览无余的祁连山脉被积雪完全覆盖,像是披着巨大的白色绒毡。云彩跃上苍穹,天之蓝是洪荒的蓝,没有任何注释的蓝,既羞怯也袒露的蓝,既空荡也丰厚的蓝,是白云的衬幕,是祁连山千古的眠床。更高峰上的雪,最后被白云遮断和洇化,成为烟霭。【丙】“青海长云暗雪山”,这是王昌龄的诗句,青海有长云才使雪山暗淡邈远,“暗”是隐去,是渐渐消逝于眼际的白。可是在这个河谷,祁连山一下子明亮起来。被白云熏炙千万年的天空,风云激荡,坚硬沉默,宛似巨型无垠的湛蓝美玉。
⑥云影奔走,我追逐着一群羊。它们是小尾寒羊,像是粉嘟嘟的野蘑菇,开放在山谷中。噢,那么多盛开的紫杜鹃,这个季节最绚烂的花,太多太多。【丁】那千里遍布的香味,一直浪向远处蓝色或者白色的帐篷中,那里,有牧人的炊烟升起。从祁连山蓝色的血脉里渗出的溪河,让空气湿润,芳野蓊蓊。我忽然看见公路边上有巨大的地名牌,上写:祁连山草原!这就是祁连山草原!一群牦牛在沟壑间吃草,有一些牦牛吃饱了在打盹,一动不动,像是草原上的一尊尊雕塑。
⑦我们进入了祁连县,这个县以祁连山命名,它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里,也就是说,我们进入了祁连山的腹地。酒店后面,即藏区神山阿咪东索,它是祁连县的标志。八宝河在它的面前淙淙流淌。河边的悬崖,被风雨切割成传说中的城堡,像一层层被石柱撑起的楼阁。这样的地质地貌真是罕见!卓尔山被岁月侵蚀的红色砂砾岩绝壁上,赤焰飞瀑倾泻,凝止在它跃下的瞬间。这壮丽的飞跃,触目惊心的血色之崖,在飘浮的云彩中俨如岿然不动的兵阵,它就叫千兵崖。烽堠万里,长烟落照,汉阙霜秋,铁马冰河,它都曾亲历……
⑧野兔在身边奔跑,旱獭结群巡游,森林鸟声如雨。我虽然无法亲睹雪豹的身影,但看到了一只雪豹标本,沉静,高贵,灵跃,一尘不染。雪豹是雪和悬崖的宠儿,是峭壁上的灵兽,是奔跑的雪与冰,是一块祁连山的冰种美玉,让祁连山千年的雪原复活为激情和生命。多好啊,在高山裸岩上,雪豹和岩羊们在生活和角力;在森林和灌丛中,有马鹿和蓝马鸡在奔跑;在草原上,有黄羊、秃鹫和旱獭在生活;在荒漠,有野双峰驼、沙鸡和沙蜥在游弋……
⑨“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里有成群的骏马,千万匹牛和羊,马儿肥牛儿壮,羊儿的毛好似雪花亮。”在牧民的嘴里,我听到了这首青海的民谣。身边是雪山、森林、冰川、草原、河流、沼泽、湿地、山脉、野兽,这些遥远美丽的字眼。我这个惯于行走的人,享用着这浩大的山河盛宴。多好,多好!
(有删改)
1. 作者描述了自己“走上祁连山”过程中沿途看到的景色。阅读全文,参照所给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游踪 祁连山的特点 代表景物
(1) 苍凉劲美 高耸连绵的山体越来越白的积雪奔腾而下的雪水
到达青石嘴镇,即将进入祁连山草原 (2) 美丽的河谷草甸代表活力的云彩、山峰和大通河
到达羊肠子沟,进入祁连山草原 开阔明亮 开阔的草原 (3)    的天空 洇化的烟霭
进入祁连县,进入祁连山腹地 壮丽鲜活 奇特罕见的④     充满活力的动物
2.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句运用排比,以连贯铺排之势,写出祁连山奔腾而下的水流向大地、滋润万物、影响建构着人们的生活的特点。
B.【乙】句将山顶积雪比作白色长城,形象地写出山脊纤细、连续、漫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积雪映衬的天空的喜爱。
C.【丙】句引用古诗,灵动而富有韵味地写出唐人笔下的青海雪山因长云飘浮而带来的暗淡邈远、山雪之白渐逝的特点。
D.【丁】句中的一个“浪”字,生动而传神,富有动态美,化无形如有形,写活了大规模盛开的紫杜鹃千里漫溢的香气。
3. 文章以“多好,多好!”结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读出了哪些方面的“好”。(6分)
三、素养提升
[2022泰安中考]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3分)
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2分)
第19课 《登勃朗峰》同步分层作业(解析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1分)
【甲】在dòu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màn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真是无穷变幻,纷至tà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乙】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成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dòu留(  ) 缭绕(  ) 妩媚(  ) 轻歌màn舞(  )  纷至tà来(  )
(2)下列词语中短语结构与“奇形怪状”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色彩斑斓    B.朵朵白云 C.粉红嫩绿 D.纯洁天使
(3)【甲】段中有几处使用了比喻句 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4)【乙】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 ! , —— B.! , 、  C.。 、 ,  D., 。 ; ……
【答案与解析】(1)逗 liáo wǔ 曼 沓
(2)C 本题考查辨析短语结构类型。“奇形怪状”是并列短语。A项,“色彩斑斓”是主谓短语;B项,“朵朵白云”是偏正短语;C项,“粉红嫩绿”是并列短语;D项,“纯洁天使”是偏正短语。故选C。
(3)A 本题考查比喻修辞辨析。由“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可知,选文中有两处使用了比喻句。故选A。
(4)C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是一个语意完整的陈述句,句尾应用句号;“桃花”“蔷薇”是并列词语,二者之间应用顿号;“十里花香”“千里春光”是并列短语,二者之间应用逗号;“江南不就是……一蓑烟雨吗”是个反问句,句尾应用问号。故选C。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2022年5月4日凌晨,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挺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一如既往,不惧困难,最终在名副其实的“地球之巅”创造了多项科学考察研究新纪录。
A.瞬息万变 B.络绎不绝 C.一如既往 D.名副其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A项,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使用正确。B项,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这里用来形容“困难”,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接踵而至”。C项,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使用正确。D项,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使用正确。
3.右栏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让全世界的目光都锁定在了中国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    ,    ,      :    。
①同样回答了一个有关全人类长远发展的问题
②全世界只有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才能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正如“一起向未来”的冬奥口号描述的那样
④不仅仅是当下中国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根据④句中的“不仅仅是”可知其应为首句;①句中的“同样”紧承④句排第二;根据题干中提示下文的冒号判断,③句应排第三,因为句中的“那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②句诠释了③句中的“那样”,应放最后。因此排序为④①③②。故选B。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有小说《百万英镑》《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B.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既描绘山中奇景,也写出自己的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
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云的轻柔美丽。
D.文中作者联想到肥皂泡,是为了赞颂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与造化之功。
【答案】A
【解析】《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
二、课外阅读
(一)[202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走上祁连山
陈应松
①过了达坂山,祁连山脉的群峰遥遥在望。天空突然布满了烟尘般腾起的浓云,乳白、灰白,山火一样暴烈地燃烧。苍凉劲美、沉郁庞然的山体越来越大,积雪越来越白。峡谷回响着风声,残雪在山沟间顽强地白着。【甲】但更多的水奔腾下山,去滋润大地上的生命和秩序,滋润河流、草原、森林、鸟兽和人类,滋润他们的文化与习俗,滋润所有生命裹挟的欲望。
②祁连山是青海的北大门,是青海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通往西域的要道,丝绸之路的南线经过此处。这条古道上,无数的商旅和征人都曾目睹并感叹过这祁连的壮美。“祁连高耸势岧峣,积素凝花尚未消。”岧峣,这两个字用得太妙了,我不知道诗人是指山势,还是指雪峰之美,或者是指云雾。“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仰望者的诗,是要拔高行程的奇险。“祁连不断雪峰绵,西行一路少炊烟。”这荒凉之美,抒发着南朝官员出使路上的漫长孤寂。
③祁连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替我们遮挡了所有风沙、痛苦和灾难。它庞大的冰川、充沛的雨水、众多的河流,是对一切生命的盛大恩泽。在古老的祁连山民歌中,它被称为“洒满乳汁的山川”。【乙】山顶上的积雪像一条壮丽的白色长城,沿着山脊蜿蜒而去,通向无边的苍穹,用雪线勾勒出漫长的、连续的山脊,将山与天空分开。
④我们到达门源县的青石嘴镇,在这里小憩,即将进入祁连山草原。门源被称为小江南,也是祁连山的一个大风口,常年大风劲吹。但因为美丽的河谷和草甸,这里成为一片不小的平原。祁连山已经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更加壮观和巍峨。云彩团簇着向上卷动,与山峰缱绻相偎。大通河哗哗流淌的声响,代表着祁连山的活力。
⑤到达一个叫羊肠子沟的地方,草原突然开阔无边。一览无余的祁连山脉被积雪完全覆盖,像是披着巨大的白色绒毡。云彩跃上苍穹,天之蓝是洪荒的蓝,没有任何注释的蓝,既羞怯也袒露的蓝,既空荡也丰厚的蓝,是白云的衬幕,是祁连山千古的眠床。更高峰上的雪,最后被白云遮断和洇化,成为烟霭。【丙】“青海长云暗雪山”,这是王昌龄的诗句,青海有长云才使雪山暗淡邈远,“暗”是隐去,是渐渐消逝于眼际的白。可是在这个河谷,祁连山一下子明亮起来。被白云熏炙千万年的天空,风云激荡,坚硬沉默,宛似巨型无垠的湛蓝美玉。
⑥云影奔走,我追逐着一群羊。它们是小尾寒羊,像是粉嘟嘟的野蘑菇,开放在山谷中。噢,那么多盛开的紫杜鹃,这个季节最绚烂的花,太多太多。【丁】那千里遍布的香味,一直浪向远处蓝色或者白色的帐篷中,那里,有牧人的炊烟升起。从祁连山蓝色的血脉里渗出的溪河,让空气湿润,芳野蓊蓊。我忽然看见公路边上有巨大的地名牌,上写:祁连山草原!这就是祁连山草原!一群牦牛在沟壑间吃草,有一些牦牛吃饱了在打盹,一动不动,像是草原上的一尊尊雕塑。
⑦我们进入了祁连县,这个县以祁连山命名,它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里,也就是说,我们进入了祁连山的腹地。酒店后面,即藏区神山阿咪东索,它是祁连县的标志。八宝河在它的面前淙淙流淌。河边的悬崖,被风雨切割成传说中的城堡,像一层层被石柱撑起的楼阁。这样的地质地貌真是罕见!卓尔山被岁月侵蚀的红色砂砾岩绝壁上,赤焰飞瀑倾泻,凝止在它跃下的瞬间。这壮丽的飞跃,触目惊心的血色之崖,在飘浮的云彩中俨如岿然不动的兵阵,它就叫千兵崖。烽堠万里,长烟落照,汉阙霜秋,铁马冰河,它都曾亲历……
⑧野兔在身边奔跑,旱獭结群巡游,森林鸟声如雨。我虽然无法亲睹雪豹的身影,但看到了一只雪豹标本,沉静,高贵,灵跃,一尘不染。雪豹是雪和悬崖的宠儿,是峭壁上的灵兽,是奔跑的雪与冰,是一块祁连山的冰种美玉,让祁连山千年的雪原复活为激情和生命。多好啊,在高山裸岩上,雪豹和岩羊们在生活和角力;在森林和灌丛中,有马鹿和蓝马鸡在奔跑;在草原上,有黄羊、秃鹫和旱獭在生活;在荒漠,有野双峰驼、沙鸡和沙蜥在游弋……
⑨“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里有成群的骏马,千万匹牛和羊,马儿肥牛儿壮,羊儿的毛好似雪花亮。”在牧民的嘴里,我听到了这首青海的民谣。身边是雪山、森林、冰川、草原、河流、沼泽、湿地、山脉、野兽,这些遥远美丽的字眼。我这个惯于行走的人,享用着这浩大的山河盛宴。多好,多好!
(有删改)
1. 作者描述了自己“走上祁连山”过程中沿途看到的景色。阅读全文,参照所给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游踪 祁连山的特点 代表景物
(1) 苍凉劲美 高耸连绵的山体越来越白的积雪奔腾而下的雪水
到达青石嘴镇,即将进入祁连山草原 (2) 美丽的河谷草甸代表活力的云彩、山峰和大通河
到达羊肠子沟,进入祁连山草原 开阔明亮 开阔的草原 (3)    的天空 洇化的烟霭
进入祁连县,进入祁连山腹地 壮丽鲜活 奇特罕见的④     充满活力的动物
【答案】(1)过了达坂山,遥望祁连山 (2)壮观巍峨 (3)湛蓝 (4)悬崖(或“地质地貌”“千兵崖”)(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作答本题,应根据表格中所给信息,找到对应的段落,从关键语句中提取要点作答。(1)处,由代表景物“高耸连绵的山体”和“越来越白的积雪”可定位至文章第①段,由“过了达坂山,祁连山脉的群峰遥遥在望”可知,作者此时的游踪为“过了达坂山,遥望祁连山”;(2)处,由游踪“到达青石嘴镇,即将进入祁连山草原”可定位至文章第④段,由“祁连山已经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更加壮观和巍峨”可提炼祁连山的特点为“壮观巍峨”;(3)处,由游踪“到达羊肠子沟,进入祁连山草原”可定位至文章第⑤段,由“天之蓝是洪荒的蓝,没有任何注释的蓝,既羞怯也袒露的蓝,既空荡也丰厚的蓝”和“被白云熏炙千万年的天空,风云激荡,坚硬沉默,宛似巨型无垠的湛蓝美玉”可提炼祁连山代表景物天空的特征为“湛蓝”;(4)处,由游踪“进入祁连县,进入祁连山腹地”可定位到文章第⑦段,由“河边的悬崖,被风雨切割成传说中的城堡,像一层层被石柱撑起的楼阁。这样的地质地貌真是罕见!”和“这壮丽的飞跃,触目惊心的血色之崖,在飘浮的云彩中俨如岿然不动的兵阵,它就叫千兵崖”可知,这里的代表景物为“悬崖”,或“地质地貌”,或“千兵崖”。
2.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句运用排比,以连贯铺排之势,写出祁连山奔腾而下的水流向大地、滋润万物、影响建构着人们的生活的特点。
B.【乙】句将山顶积雪比作白色长城,形象地写出山脊纤细、连续、漫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积雪映衬的天空的喜爱。
C.【丙】句引用古诗,灵动而富有韵味地写出唐人笔下的青海雪山因长云飘浮而带来的暗淡邈远、山雪之白渐逝的特点。
D.【丁】句中的一个“浪”字,生动而传神,富有动态美,化无形如有形,写活了大规模盛开的紫杜鹃千里漫溢的香气。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赏析。B项,由“沿着山脊蜿蜒而去,通向无边的苍穹,用雪线勾勒出漫长的、连续的山脊”可知,【乙】句写出的是山脊漫长、连续的特点,并没有“纤细”;此外,联系本段第一句“祁连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替我们遮挡了所有风沙、痛苦和灾难”可知,这里表达的应当是作者对祁连山的赞美与喜爱,并非“对积雪映衬的天空的喜爱”。故选B。
3. 文章以“多好,多好!”结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读出了哪些方面的“好”。(6分)
【答案】 祁连山雪山巍峨,草原开阔,动植物美好而有活力,我读出了自然风光的“好”;祁连山滋润了所有生命裹挟的欲望,充满生机,我读出了生命蓬勃生长的“好”;作者行走于祁连山,享用了浩大的山河盛宴,我读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或“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好”。(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应梳理归纳不同段落所描写的内容,然后概括作答。由第①段、第⑤段和第⑥段可知,祁连山雪山巍峨伫立、河谷草原辽阔无边,动植物美好而充满活力,由此可见其自然风光的“好”。由第①段可知,祁连山滋润了所有生命裹挟的欲望,充满勃勃生机,由此可见其生命蓬勃生长的“好”。联系全文可知,作者在祁连山中行走,享受着这浩大的山河盛宴,由此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
三、素养提升
[2022泰安中考]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3分)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案】(1)大地干涸龟裂,人们无处寻找水源。一个人打开了厚厚的书本,惊奇地发现,在书本中央,有一泓清泉,水中还有蹦跳的鱼儿。
(2)书籍才是滋养人类的营养品,那里有丰富的宝藏。
【解析】第(1)题考查描述漫画内容。描述画面内容要仔细观察漫画里面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注意字数限制。第(2)题考查理解漫画寓意。结合漫画的内容,联系“读书的价值”写出寓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