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共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共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7 15:3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第一单元 第01课
素养目标
1
文化目标:了解恩格斯的生平经历,积累文学常识。
2
思维目标:梳理文章层次、观点,厘清辩证关系。
3
语言目标:学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4
审美目标: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必然性。
导入新课
当真理被“雾霾”遮住时,需要勇士站出来,拨开迷雾,让光芒重照大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实践的真理,也曾被误解,被利用。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大肆歪曲、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信,认真回答了他的问题。那恩格斯是如何解答他的疑惑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作者简介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作品简介
文章是1894年1月25日恩格斯写给德国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题目是编者加的。信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其一,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其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作为“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恩格斯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结构分析
阅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4-6段):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历史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7-12段):点明当下的问题,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主要内容
本文是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恩格斯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为当时迷茫的德国人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原文: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本文语言通俗、准确,客气而又坚决。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观点提出醒目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简练坚决,“不过”巧妙引起转折,发人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对方的深切期望。
文本分析
原文: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关联词语的巧妙运用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缜密。“但是”“并不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跌宕起伏,体现了论述类文本的语言特征,表现了恩格斯高屋建瓴的理论。
关联词将意义相关、结构独立的分句联接起来,构成复句,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它们用来标明分句间的抽象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特定形式的标志。
文本分析
原文:
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运用比喻,把“经济关系”比作“红线”,贯穿于社会历史的进程中,直观恰当,生动形象。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文本分析
原文:
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像给报刊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地向您阐述这一切。
“请您”“可惜”“向您”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恩格斯对青年朋友的客气和希冀之情。
恩格斯在这里是提醒对方不要过度诠释,特别是不要陷入那种脱离整个宏观语境的“咬文嚼字”,因为这种“咬文嚼字”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求甚解”的表现。
文本分析
原文: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
在当时法国的历史条件下,客观上需要有军事独裁者这样的历史人物出现,这种人物是迟早要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充当军事独裁者,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他本人已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个角色可以由拿破仑来扮演,也可以由别人来充当,因此拿破仑的登场又是个偶然现象。
文本分析
原文:
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这段话是恩格斯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阐释。历史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矛盾决定的;历史人物在何时何地出现,又具有偶然性。如果否认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对历史人物的决定作用,看不到历史人物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并夸大个人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如果看不到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就会陷入宿命论。
文本分析
1.文章多处采用“不是……而是……”“不是……”等句式,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例句(1)
原文:
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论证效果:先否定了当时一些人持经济状况是唯一原因的观点,再肯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于经济必然性基础之上的。先否定,后肯定;增强论证效果。
研读思考
例句(2)
原文:
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
论证效果:此句先否定了当时人们的两种错误观点,紧接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正反对比中使自己的观点更鲜明准确。
研读思考
2.怎么理解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第一、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
第二、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第三、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第四、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研读思考
3.文中“曲线的中轴线”指的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理解?
“曲线的中轴线”用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恩格斯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的必然性。
4.恩格斯认为在德国,应该如何获得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正确的途径?
恩格斯认为,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就要从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最大的障碍在于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这种忽视主要体现在很难抛掉学校里灌输的那种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
研读思考
1.学习恩格斯这封书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本文以书信的形式阐述观点,可以进行直接的思想交流,形式灵活,不受外界条件限制;但阐述的观点可能会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作者及时提醒瓦尔特·博尔吉乌斯注意这一点。
(2)恩格斯在这封信中阐明了伟大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这一著名原理,并结合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做了精辟的分析。
(3)在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时,要善于以唯物史观做指导,在大量的偶然现象中,找出必然的发展规律来。
拓展延伸
2.恩格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亲切、平易近人;有责任担当的“传教士”的形象;对待学生们的疑问,积极做出回应;科学严谨,逻辑严密,在回信的时候按照1、2和a、b等方面逐一解答;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的发现德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博学谨慎,在文章的末尾,为学生提供可供阅读的书目,并给出这份信件的阅读建议。
拓展延伸
3.在信中恩格斯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首先,阐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最后,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拓展延伸
4.本文实质上回答了几个问题?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经济关系
(1)“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是对“科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在一定社会中,不是“经济决定一切”,但经济是“必然性基础”,具有“决定意义”。
(3)“经济不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拓展延伸
1.分析本文的论证方式。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等展开论证。
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引论部分,通过下定义和作诠释,引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本论部分,论证了不应当忽视的两个问题:上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两个偶然性的基础是经济的必然性问题。结论部分,再次点明经济的决定作用并给出阅读建议。
艺术手法
2. 文章的艺术特色?
(1)用词准确,言简意赅。
(2)内容高度概括,逻辑严密。
(3)举例论证,说理真实可信。
(4)理论结合实践,观点直击问题,具有针对性。
艺术手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恩格斯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为当时迷茫的德国人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恩格斯的生平经历及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赏析了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深入了解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课小结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