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总第 课时)
课题 《过零丁洋》 课型 新授课
日期 2014年 5 月 日上下 午第 节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重 点难 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导入新课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作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作——《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2.学生推选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范读这首诗。教师提示: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应重读加点字。注意读出情感。全诗交织着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4.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1)这首七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2)颔联的上下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颈联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明确:(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2)“山河破碎风飘絮”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身世浮沉雨打萍”写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手法。(3)“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惶恐滩头说惶恐”,追记过去,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4)前三联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激昂慷慨,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与无畏,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豪情。五、学生齐读三首诗,并尝试背诵。教师也可抽查背诵,灵活提问,督促学生理解记忆。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学生交流课下查找的有关作者的有关资料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深思,明确:诗中流露的情感自由发言学生齐背诗歌
板书设计: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颔联——国破家亡《过零丁洋》 追忆过去 丹心垂史(述怀诗) 颈联 悲愤忧惧 映照千古 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教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