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7 18: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侍坐》 教案
一、导入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道:“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 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二、展示学习目标(PPT)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文化常识;
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文言文基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4.梳理文章内容和层次,理解文章内容(思想观念、主旨等)
三、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1.检测学生文化常识积累情况
2.检测预习案习题,学生根据教材注释即可完成任务。答案略。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读准字音, 并把课文读通顺, 初步感知对话中塑造的人格个性和志 趣。
2.教师纠正字音,强调读错的字词。
五、教学活动
(一) 活动一:熟读 精思
1.课文具体讲述了什么内容?全文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参考答案: 课文讲述了孔子及四个弟子的谈话;围绕“言志”展开话题 2.全文一共 21 小段,围绕“言志”话题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各层次内容?
参考答案: 分为 3 个层次:问志-述志-言志
3.结合课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子路—— “和平”;冉有—— “富裕”;公西华—— “文明”;曾皙—— “享受”
4.提炼课文 3-13 段中描写四个弟子语言举止和孔子态度的语句,并概括四弟子的性格,
填写在下表中。
人物 语言 举止 性格 孔子态度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完成,答案略)
(二) 活动二:合作 探究
1.思考“孔子评志”中的几个问题(理解文章主旨)
(1)孔子为什么嘲笑子路?
(2)孔子对公西华的“志”是褒还是贬?
(3)孔子赞成曾皙到底是因为什么?
(4)四个学生的志向有没有关联,有怎样的关联?
参考答案:
安宁从容的普通人的生活, 背后是一个富足有序、人人有条件不慌不忙的大同世界。对于 心中那个理想的世界, 我(曾皙) 是像子路那样救一国于水火, 还是像公西华那样做一个小相, 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天下人有此惬意的春日可享。曾皙描述的是一种古代的祭祀仪式, 答 出古礼的形式, 意味着对老师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的一种形象化的描绘, 以此寄托自己礼 治天下的心愿。
2. 自由发言:通过本文学习,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因材施教 和蔼可亲等
(三) 拓展阅读
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
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
(四) 全文总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孔 子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光大周文化的使命, 虽然他生前郁郁不得志, 但死后, 有一条他所开创的 文化之流绵绵不绝,渐成浩荡无穷之势。
六、拓展阅读
现当代解读《论语》的著作:《论语集释》 (程树德著);《论语疏证》 (杨树达著);《论语 译注》 (杨伯峻著);《论语新解》 (钱穆著);《论语今读》 (李泽厚著);《论语别裁》 (南怀 瑾著);《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零著);《傅佩荣译解论语》 (傅佩荣著);《论语讲义》 (李里 著);《论语通译》 (徐志刚编)
检 测 案
一、结合课本注释,梳理下面语段中重要字词。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2)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4) 曰:“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二、虚词具有托精神、传语气的表达效果,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 都可以通过诵读时对重 要虚词, 尤其是“也” “乎” “矣” “哉” “焉”等语气助词的把握来揣摩, 体验。从文 中任选两个语气助词进行揣摩、分析。
三、思考:听完曾皙的回答后, “夫子喟然叹曰”,如何理解夫子的“叹”?
参考答案:
一、(1)在尊长近旁陪坐;因为;不要;那么。(2)草率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夹处;加上;泛指饥
荒;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讥笑。(3) 同“稀”,稀疏;铿的一声;才能。(4) 同“暮”;在沂水上沐浴,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叹息的样子。
二、学生自主整理。
三、孔夫子面对的世界是礼崩乐坏,是“杀人盈野,杀人盈池”的社会现实,弑君者有之,亡国者有
之,满地的乱臣贼子,仁道不再是争霸者的选择,他们首选霸道,谁能给他们带来迅捷而实际的土地、人 口乃至称霸,谁就会被重用。要“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真是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