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红军长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红军长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8-22 11: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长征
The Long March《七律·长征》 中国的长征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远征,不是一次军事战役,不是一次军事胜利。中国的长征是人们求生存的斗争的胜利,是一次从蒋介石的魔爪下死里逃生的可怕而又没有休止的退却,是一场好几次都险些全军覆没但又绝处逢生的战斗。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长征》。学生自学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
2、长征开始后,红军又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呢?自主学习一蒋介石手书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要抵抗外来侵略,必先求得国内统一)蒋介石“围剿”红军手令  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到1930年,全国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6多万人。面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向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一、红军的反“围剿”:1930年

1933年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胜利
博古
李德失败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1933年

1934年
100万 8万秦邦宪
1907.6.24~1946.4.8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
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之一李德[奥托·布劳恩]
1900.9.28~1974.8.15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德国慕尼黑人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王明
1904.4~1974.3.27
原名陈绍禹(一说玉)
安徽金寨县(今属六安市)人
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原因蒋介石
发动第五次
“围剿”“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红军
反“围剿”
的失败红军陷于内外交困长征开始战


移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乌江江长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甘肃毛尔盖贵阳黄河1934.10遵义1935.1赤水遵义会议红







线云 南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研究了对挽救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自主学习二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
1月 贵州
遵义 内外
交困自主学习二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
1月 贵州
遵义 内外
交困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讨论遵义会议前
“左”倾冒险主义
领导人执行错误路线
排挤毛泽东等
使红军陷入内外交困遵义会议后
结束了“左”倾冒险
主义错误路线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使红军转危为安找一找结合课本第74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探讨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遵义1935.1.图说历史中央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突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  占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开国上将萧华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中国十年内战时期,中央红军为了争取战略主动,在贵州、四川边境进行的高度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它是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役。四渡赤水总图一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集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军队各一部,共几十万军队合围红军。红军逃离遵义,北上,分三路出发,最后在扎西集结,二渡赤水
这时,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长江。为了逃离川、滇军的侧击,红军调整作战计划,掉头向东,再渡赤水河,重占遵义城。并进攻国军力量薄弱的黔北地区,击溃和歼灭国军两个师又8个团,生俘约3000人。这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三这时,蒋介石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北夹击。红军为跳出包围圈,第三次渡过赤水河。佯装北渡长江。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军队向川南进军。此时红军突然折向东北,四渡赤水河。随后,以一部分兵力牵制国军,主力继续南进。南渡乌江,逼近贵阳。击溃黔军5个团,歼其2000余人。这样,红军跳出了国军的合围,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应用了一种违背常规的战术。红军往返赤水,制造种种假象,甩掉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红军采取了迷惑敌人,出奇兵,攻击敌人所意想不到地区的一种超常规战术,这种战术思想早已成为二十世纪陆战的典范。
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遵义1935.1.图说历史中央革命根据地彝族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突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  占遵义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团。1935年5月3晚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巧渡金沙江,使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掌握了作战主动权。飞夺泸定桥泸定桥(四川泸定县城西 跨越大渡河 净跨100米)  中央红军最早抢渡泸定桥的部队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第二连。22名突击队员于1935年5月29日胜利占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李宗津·1958)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遵义1935.1.图说历史中央革命根据地彝族区翻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突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  占遵义遵义会议翻越夹金山夹金山和青衣江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红军翻越雪山时穿的鞋  中央红军最早翻越大雪山(夹金山)的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他们于1935年6月12日翻越夹金山,下午在达维附近同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胜利会师。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三军会师会宁、静宁1936.10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1935.10.遵义1935.1.图说历史中央革命根据地彝族区吴起镇会师翻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突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 占遵义遵义会议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吴起镇胜利到达陕北(油画)  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刘志丹
1903.10.4~1936.4.14
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
陕北苏区创建人之一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师楼(甘肃会宁)会宁全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影(1936)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bǔ]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陕北吴起镇三军会师红军长征二万五,一九三四开始数;
四道封锁强渡乌,遵义会,三五初;
四渡赤水追剿误,跳出重围金沙渡;
大渡河,飞夺泸,雪山草地人烟无;
三五十月吴起路,三军会宁在三六;
锻炼考验存基干,鼓舞人民推发展。80000?6000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古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天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中国没有,世界也未曾见到。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升华历史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实现理想不懈的奋斗精神等。
长征精神感悟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
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
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感悟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具有撼人心灵、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历史神韵。感悟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全民族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有利于增强朝着远大理想不懈追求的坚韧力,
有利于增强朝着共同目标团结奋斗的凝聚力,
有利于增强朝着美好前景开拓新路的创造力,
有利于增强面向世界赢得发展优势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