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8 20: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桂花雨》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字里行间, 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课文以“桂花雨”为题, 人“桂花香”为线索,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
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本篇课文,能够从文字中把握主旨,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但学生毕竟年龄小,缺乏领会文本内在意蕴的深度理解,对于本文作者表达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运用在前两课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体会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计划课时 2课时(1/2)
教学目标 认读“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婆、糕、饼、浸、缠、茶、捡”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桂花带给作者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桂花带给作者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7min) 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写一个字,请大家仔细看(板书:雨),一起读一下这个字。 读了“雨”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 同学们的词语积累可真丰富啊。 接下来老师继续写两个字,仔细看哦。(板书:桂花)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雨吗?大家一起齐读课题:桂花雨。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或猜测吗? (教师点评1: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教师点评2:你的想象很合理呢。) 同学们的问题和猜测都很有价值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桂花雨》去一探究竟。 现在让我们带着好奇再来齐读课题《桂花雨》。 齐读“雨”。 预设1:倾盆大雨、 预设2:绵绵细雨。 预设3:狂风暴雨。 齐读课题。 学生思考并提问。 预设1:桂花雨是不是下桂花的雨呢? 预设2:桂花雨是不是桂花飘落的样子,像下雨一样啊? 预设3:桂花雨的雨会不会像桂花一样香呢?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积累关于“雨”字的四字词语,让学生从课题出发,提出疑问、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3min) 初读课文 同学们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检查预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生字词,解决了生字词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课件出示生字词)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香飘十里 不懂 兰花 箩筐 婆婆 糕饼 沉浸 纠缠 茶叶 捡起 (开火车读、指名读。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读的真好,发音也很到位。 3.生字词的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们正式走进课文,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请同学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讨论得都十分激烈。通过激烈讨论后一定有所收获。哪个小组愿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板书:摇花乐) 6.你们概括的很准确。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 1.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读课文。 4.默读课文,概括内容,小组交流。 5.回答问题。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3.精读感悟 (15min) 初识“桂花雨”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桂花雨”是什么意思呢? 2.用文中的话来解释,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来。 3.那这又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 4.有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看法。(课件出示:这是一场_____的桂花雨。请用一个词语概括的说一说。) (板书:香;乐;难忘;思念) 品“桂花雨”的“香” 5.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6.“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们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7.“浸”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8.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 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9.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让我们闻着这花香一起读这句话。 10.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桂花的香呢?(课件出示句子)
11.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
12.“浸”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 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13.让我们一起朗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学生回答。 预设:我认为“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朗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默读课文并勾画,小组讨论。 4.学生回答。 预设1: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 预设2:这是一场快乐的桂花雨。 预设3: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 预设4: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 5.回答问题。 预设:“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回答问题 预设: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学生回答。 预设: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 8.学生展开想象。 9.学生齐读。 10.学生回答。 预设:“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思考并回答。 预设:“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 1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 13.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醉人。
4.切实体会 (10min) 1.(课件出示: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同学们现在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场景,大声喊...... (2)(课件播放桂花纷纷落下的视频)看到桂花纷纷落下的视频,大声喊...... (3)看见身边的朋友,边摇边大声喊......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喊出什么?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1.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去体会、感悟桂花香。
5.作业布置 预习后面的内容。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花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