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珍珠鸟》
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轻松活泼的笔调,精心描写了珍珠鸟的可爱形象,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描写了珍珠鸟的形状、色彩、动态,使小鸟憨直、顽皮、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落笔写鸟,实则写人,通过描写人与小鸟之间感情的沟通,表达了对互相信赖、和谐美好的世界的渴望和追求。《珍珠鸟》通过对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
学情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依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紧密围绕单元提示的要求“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结合课前提示“默读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来展开教学。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哟、挨、享、陪、趴、睑、眸、咂”10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挨”。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重点 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情境导入 (min) 导入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一起去听听大自然的声音。(课件播放音频,视频) 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大家都听到了吗? 听到这悦耳的鸟鸣声,有什么感觉? 是呀,试想每天清晨伴随着鸟鸣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鸟儿朋友,来一起读读它的特点。(课件出示珍珠鸟的特点。) 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特点,知道它是谁吗?(课件播放音频) (板书课题:珍珠鸟) 6.来,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叫它。 回答问题。 预设1:小鸟的叫声 预设2:小鸟清脆悦耳的叫声。 回答问题。 预设:听到了。 思考并回答。 预设1:听到这悦耳的声音,让人心情舒畅。 预设2:给人美的享受。 预设3:让人有一种幸福感。 4.学生齐读课件。 5.学生听音频,回答问题。 预设:珍珠鸟。 6.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欲望。
2.初读课文 (min) 一、初读课文 1.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将它放在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打开课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纠正难点字音)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谁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点评:内容概括的非常完整。) 谁还想说? (点评:你的概括更简练。) 谁还想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点评:你也概括得很具体。而且很精练。) 1.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回答问题。 预设1:朋友送我的一对珍珠鸟在我悉心的照顾下生下了一只雏鸟,我和雏儿和睦相处,成了朋友。 预设2:作者得到了鸟儿的信赖。 预设3: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经过作者一次次呵护,珍珠鸟和“我”成了好朋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并通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铺垫。
3.深入课文 (min) 再读课文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学生作讨论总结) 2.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珍珠鸟活动的语句,那从这些语句中,你发现了珍珠鸟的什么变化吗? (板书:怕人→亲近人) 是的,珍珠鸟从最开始离作者远远的,到后来落在作者的肩上,足以看出珍珠鸟与作者的关系日渐亲近。 3.那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呢?作者又是如何写出它的可爱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这句话写出了一只怎样的珍珠鸟呢?(板书:可爱) 4.这句话写出了珍珠鸟的外貌很可爱。确实,老师也觉得它很可爱呢。还有吗? 5.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找出了这么多描写珍珠鸟的句子。老师给你们点赞。了解了那么多珍珠鸟的特点,那你们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二、深入探究 6.是呀,正是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小动物、尊重小动物的人,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地、越来越近,最后,小珍珠鸟不仅不怕作者,甚至还主动趴在作者的肩头进入了梦乡。到这里,作者感慨万千,笔尖一动,写下了一时的感受。我们一起齐读作者的感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7.同学们,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8.原来信赖有如此美好的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课件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9.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分享。 预设1:“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 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预设2:“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预设3:“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 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预设4:“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预设5:“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预设6:“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 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学生思考并回答。 预设:从胆小、怕人变得亲近人了。 3.学生回答。 预设:“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预设:可爱。 4.学生回答。 预设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这句话写出了珍珠鸟的活泼。 预设2:“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这句话写出了珍珠鸟的淘气。 5.学生思考并回答。 预设:关爱动物、尊重动物。 6.学生齐读。 7.学生思考并回答。 预设: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8.学生仿写句子,并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有异议的地方,然后运用各种方式自主探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以读助讲,适时点拨,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逐步感悟文本背后的深意。
4.总结 (min) 1.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鼓励思考,将所学之识,所悟之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
5.作业布置 (min) 1.课后积累关于信赖的好词好句。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珍珠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