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P100例1.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
1)认真阅读例题条件,理解配套的含义,从而思考生产的螺钉数和螺母数应满足的数量关系。因此考虑多少工人生产的螺钉和多少工人生产的螺母应满足什么关系?
2)填写例题分析中所留的空白.并注意去括号的过程。
(4)自学参考提纲:
1)依题意x名工人生产的螺钉数是 个,其余 名工人生产的螺母数是 个。
由于生产出来的螺母数是螺钉数的两倍,所以列方程时的等量关系是:
= .
2)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母,则有 名工人生产螺钉,于是生产出来的螺母数为____个,生产出来的螺钉数为 个.由此得方程
=
接下来请完成解方程的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3)某车间有33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300个盒身或500个盒底,一个盒身配两个盒底,为了使每天生产的盒身和盒底刚好配套,应怎样安排生产?
2.自学: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师助生:
(1)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并收集自学时存在的问题。
(2)差异指导:①引导学习小组相互帮教;②对小组学习中共同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点拔引导。
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帮助解决疑难。
4.强化:
这类问题中“配套”物品之间隐含有一定的等量关系,一般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第二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第100页例2.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
1)通过阅读例题分析,领悟在这类问题中计算工作量的常用数量关系是什么?
2)思考解这类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所需表示的量,如何表示工作效率。
(4)自学参考提纲:
3)通过例1、例2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并互相交流一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怎样的基本过程?
2.自学: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师助生:
(1)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例2的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
(2)差异指导:
①对小组交流出现的较难的问题或争议进行点拔。
②教师对个别较难的问题进行点拔指导。
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帮助
4.强化:
(1)与工作量有关的数量关系.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3)这一过程包括的步骤:
三、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
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做了些什么?收获如何?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对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的态度和学习方法,成果进行总结。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结合学习效果,反思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