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素养能力评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素养能力评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8 09: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素养能力评价
班 级 姓名: 学号: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填序号)(21%)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学弈(yì) 凹凸(āo tū) 俄裔(yì) 憎恶(zèng)
B. 纬度(wěi) 鸿鹄(hú) 蝎子(xiē) 琼斯(qióng)
C. 钵子(bō) 蝈蝈(guō) 石蕊(lěi) 沧凉(cāng)
D. 酸碱(jiǎn) 盘盂(yū) 海蜇(zhē) 鄙夷(bǐ)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真理 键树 明显 文献 B. 钟楼 盲人 青脆 唯恐
C. 剥削 恐布 证实 齿轮 D. 领域 敏感 系统 机遇
3. “圃”最有可能与( )有关。
A. 范围或区域 B. 男子美称 C.男性长辈 D. 刚刚
4.下列词语中与“持之以恒”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 司空见惯 B. 专心致志 C. 锲而不舍 D. 见微知著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 B. 非然也 然:这样。
C. 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辩论。 D. 孰为汝多知乎 知:知识。
6.赵孟频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的书法作品(局部)的是(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辩论前,只需要搜集有说服力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B. 辩论前,要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纳。
C. 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
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D. 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5%)
1.魏格纳 sōu jí( )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并认为 qiū yǐn( )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1915年,魏格纳系统地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chū bǎn( )了《海陆的起源》 一书。
2.实验室的研究员不慎把一滴yán( )酸 jiàn( )到了紫罗兰上,紫罗兰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
三、词句段运用。(7%)
1.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知识,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4%)
(1)说说下面加点的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2%)
群儿戏于庭。(《司马光》) 庭:
因释其未而守株。(《守株待兔》) 释:
虽与之俱学。(《学弈》) 俱: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
(2)我会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2%)
门庭若市:
如释重负;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引用的好处。(3%)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书卷气是写在脸上的。
四、日积月累。(8%)
1.当代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正如《礼记》中所说:" ,
。”(2%)
2." , , , , ”,也就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有助于事情成功,就不必一味因循守旧。(2%)
3.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深海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发现了老师未发现的理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可真是" , , ”啊!(2%)
4. 《周易》中的" , , "告诉我们:遇事
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2%)
五、阅读文本,完成练习。(29%)
(一)
【材料一】我们在晴朗的夜晚见到的一闪而过的流星,它们的母体可能只有拇指大 小,而那些明亮的火流星,母体直径往往会超过1米,质量则会重达数吨。如果流星体 穿越大气层后燃烧未尽而有剩余物质降落到地面,那就是陨石。通常会有几千克到几 十千克的陨石落地。
1976年3月8日在吉林省吉林市近郊降落了一场特大陨石雨,共收集到较大陨石 100多块,总质量超过2000千克,其中1号陨石重约177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 石陨石。
【材料二】陨石是来自地外天体的碎片穿越大气层陨落到地球的岩石样品,是人类 直接认知太阳系天体的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
绝大多数陨石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极少数来自月球和火星,还有 些微小陨石可能是来自彗星的尘埃颗粒。据估算,每天都有陨石降落地球,年累积量重 达几十吨,但是绝大多数都陨落在海洋、山区、森林、沙漠等人烟稀少的地区,鲜为人知。
【材料三】火流星很美丽,能留下陨石更显得珍贵。近年来国内曾多次出现火流星 事件,但是经多方查找均未找到陨石,就像2017年发生在云南香格里拉的火流星事 件,很多爱好者蜂拥而至,历经千辛万苦进行搜寻,但最后却无功而返。出现火流星不 一定就能找到陨石,有时流星体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那样就不会有陨石坠地了,更多
的时候是陨石陨落到隐秘之处,不易被人发现。建议大家理性对待火流星事件,不要
盲目“追星”。陨石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科学研究上。
1.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
A. 流星的母体可能只有拇指大小。
B. 那些明亮的火流星的母体直径往往会超过1米,质量则会重达数吨。
C. 陨石就是流星体穿越大气层后燃烧未尽而降落到地面上的剩余物质。
D. 出现火流星就一定能找到陨石。
2.陨石可能来自( )。(多项选择)(2%)
A. 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B. 金星和木星
C. 月球和火星 D. 彗星的尘埃颗粒
3.绝大多数陨石陨落的地点不包括( )。(1%)
A. 海洋 B. 城市街道 C. 森林 D. 山区
4.材料三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
5.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3%)
(二)逆风而行 护佑健康
——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的故事
①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一种主要破坏脊髓神经的疾病,在易感儿童中隐性传染,病发后会导致终身残疾甚至呼吸困难,俗称小儿麻痹症。
②顾方舟接到解决脊灰问题的任务后,便做好了一辈子搞这个研究的准备。他一干 就是40年,而且不辱使命,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顾方舟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脊灰疫苗,成功建立起了免疫屏障。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中国为无脊灰国家。
③ 1959年,顾方舟、闻仲权、董德祥、蒋竞武等人临危受命,被派往苏联了解脊灰疫苗 的研制情况。当时美国科学家已经发明并上市了脊灰死疫苗,但西方对中国实行禁运,所 以只能通过苏联研究机构,间接了解死疫苗的生产情况。与此同时,他们发现美国科学家 还发明了一种减毒活疫苗,虽然尚未上市,正在交给各国实验室免费试用,却能够低成本 高效率地建立起免疫屏障。在充分考虑到国情和疫情危重的条件下,根据顾方舟的提议, 我国决定采用脊灰活疫苗的防疫路线。顾方舟将活疫苗种子带回国,从此开始了自主研制疫苗的艰难历程。
④ 首先是科技攻关之难。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国际领先的技术 可以借鉴,可以获取信息,但归根结底“还是得自力更生,自己要有独立研究的能力,不靠 自己的力量,单靠国外不可能做到”。疫苗研制关乎生命和健康,更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顾方舟率领团队分三步走,第一步试生产,第二步检定,第三步临床 试验。尤其是第三步,临床试验分三期,第一期就要找10个孩子做试验。他便先在自己 一岁的儿子身上做试验,随后是几个同事的孩子。虽说顾方舟已在自己身上试验过,心中 有数,但他事先还是没敢告诉自己的妻子,幸好安然无恙,试制成功。妻子知道后并无怨言,她说:“如果连我们自己的孩子都不敢吃,怎么拿给全国的孩子们吃呢 ”
⑤其次是科研条件之难。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疫苗生产从人才到原料、设备都 极度短缺。因原料所需,国家决定在云南昆明郊区建立研究所,但没有几位科技人员愿意 从首都北京调到山沟沟里去,顾方舟又率先带着母亲、妻子、儿子举家入滇,扎根昆明。随 后与他一同去苏联的三位专家也搬了过去,还从昆明的卫生技校招了一批年轻的学员,手 把手地教,他们日后都成长为各个科室的骨干。做疫苗检定需要拿动物做实验,他们就自 己饲养动物,三年困难时期,人都食不果腹,却要给动物吃饱。制作疫苗需要用胰酶,当时 被美国卡着无法进口,顾方舟就让器材负责人杨志和去北京找医科院院长解决,院长特地向 国家申请外汇从香港进口胰酶,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正如顾方舟所说:“当时我们中国科学研究的环境很不怎么样,做研究工作很困难,什么条件都要自己去创造。”
⑥最后是推行疫苗之难。顾方舟认识到要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发展中 国家最终根除脊灰,仅仅研制出疫苗还远远不够,要经年累月地让全中国的适龄儿童服用 疫苗,才能建起免疫的屏障。为此,他制订了周密的免疫策略。 一是以县、乡(镇)为单位, 适龄儿童服用率为95%以上;二是在7~10天的时间内让这些儿童全部服用疫苗。免疫 策略的落地,不仅要靠国家体制的运行,最终还要依靠防疫人员勤勤恳恳的工作。在广大 老少边穷地区,都要靠防疫人员挨家挨户地送疫苗。所以顾方舟反反复复地说:“消灭脊 髓灰质炎不光是疫苗的功劳,有了疫苗,送不到孩子嘴里也是白费。这个工作是防疫人员做的,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⑦顾方舟说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率领团队引进了脊灰疫苗,亲手建立起生 产线,把这个疫苗用到中国孩子的身上,而且起到了效果。他数十年如一 日,除研究脊灰 疫苗外,他还主持过脑炎、肝炎、风疹等多项疾病的科研工作,培养扶助了很多公共卫生领 域的科研人才。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
A. 脊髓灰质炎就是小儿麻痹症。
B. 苏联科学家发明了脊灰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C. 当时推行疫苗之所以难,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
D. 免疫策略的落地,不仅靠国家体制的运行,最终还要依靠防疫人员勤勤恳恳的工作。
2.顾方舟在自主研制疫苗的过程中遇到了( )。(多项选择)(2%)
A. 科技攻关之难 B. 科研条件之难
C. 人员管理之难 D. 推行疫苗之难
3.为了说明科研条件的艰难,作者列举的事例不包括( )。(2%)
A. 人才调配困难 B. 人都食不果腹却要饲养动物
C. 原料短缺 D. 设备短缺
4.顾方舟是怎样解决疫苗推行这一 问题的 (3%)
5.顾方舟是一个怎样的人 将文中一处相关语句画上" ”,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3%)
(三)循①表②夜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灌(yōng)水。滩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
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④。向⑤其先表之时可导⑥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 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循:顺着、沿着。②表:这里指标记。③益:同“溢”,涨。④都舍:都市中的房屋。⑤ 向:从前。⑥导:引导。此处指通过。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 使人先表灌水 使:派出。 B. 灌水暴益 暴:爆发。
C. 循表而夜涉 涉:渡。 D. 军惊而坏都舍 坏:倒塌。
2.楚国人失败的原因是( )。(2%)
A. 兵力不足。 B. 先前的标记做错了。
C. 河水大涨后,楚军依然按照原先的标记过河。 D. 宋国太强大。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表达与交流
六、习作。(30%)
如果你有一台时光穿梭机,你会穿越到什么时代 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你放飞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有趣的科幻世界。
要求:(1)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大胆想象。
(3)情节有一定波折且生动有趣。
(4)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5)给故事拟个有意思的题目。
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C 5.D 6.B 7.A
二、1. 搜集 蚯 蚓 出版 2. 盐 溅
三、1. (1)庭院。 放下。 一起, 一 同。 热水。
(2)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 像放下重担子一样。
2. 引用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了说服力,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四、1.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2. 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3.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五、(一)1.D 2.ACD 3.B
4.要理性对待火流星事件,不要盲目“追星”。
5. 作者是通过举2017年在云南香格里 拉发生火流星事件时,许多爱好者辛 苦搜寻陨石却无功而返的事例来证 明观点的。
(二)1.B 2.ABD 3. D
4. 首先,顾方舟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 经济落后的国情;然后,他根据国情 制订了周密的免疫策略;最后,依靠 国家体制的运行和防疫人员勤勤恳 恳的工作来解决疫苗推行这一问题。
5. (示例)画线句:顾方舟率领团队分三 步走,第一步试生产,第二步检定,第 三步临床试验 … … 他便先在自己一岁的儿子身上做试验。从中可以看出顾方舟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三)1.B 2.C
3.当事情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