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冲刺: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冲刺: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9 09: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冲刺专题:光(原创)
一、单选题
(改编)如图所示,地面上方有一盏灯,小新站在灯的正下方,分别平面镜放在地面上的A点、B点、C点位置(A、B、C位置距离相对平面镜大很多),小新通过平面镜看灯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在A点、B点、C点看到的像位置相同,大小也相同
B.平面镜在A点、B点、C点看到的像位置不同,但大小相同
C.平面镜在A点、C点看不到灯的像,只有B点才能看到灯的像
D.小新能看到的像都是实像
(改编)在鉴定文物时,文物专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如图所示。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看到的裂纹更清晰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远一些
B.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那么他看到的夹角是30°
C.放大镜的镜片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通过放大镜不能看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  )
A.像S'做直线运动,像S'到镜的距离不断减小
B.像S'做曲线运动,像S'到镜的距离不断增大
C.像S'做直线运动,像S'到转轴M的距离不断减小
D.像S'做曲线运动,像S'到转轴M的距离保持不变
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 F 以内的光源 s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焦点 F 是凸透镜起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分界点
C.该光路可以表示照相机成像时的情况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改编)小明下自习到走廊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小科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自己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如图一)。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如图二)和C点(如图三)能先后被看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
B.一开始“看不到A点”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又看见了”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D.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αB等于刚看到C点时的入射角αC
(改编)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水洼”景象,只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在光屏上铺上一层红纸,能看到彩色光带
D.丁图中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改编)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焦点F1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的移动情况是(  )
A.沿平行主光轴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B.沿O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C.沿F2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D.沿F1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如下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如图所示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改编)目前,一种用于推毁人造卫星或空间站的激光武器已在部分国家投入使用。如图所示,某空间站位于地平线上方,现准备用一束激光射击该空间站,同时空间站监测到敌方行为及时做出反制措施,发射激光摧毁地面的激光武器,由于大气层对激光的折射作用,激光武器发射和空间站的发射(  )
A.激光武器沿视线对着看到的空间站瞄高一些
B.空间站沿视线对着看到的激光武器瞄低一些
C.沿视线对着看到的空间站直接瞄准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改编)图甲是透过空玻璃杯观察到的玻璃杯后白纸上的箭头方向;逐渐向杯中加入半杯水,水静止时观察到箭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甲、乙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乙图若将白纸向左上方移动一小段距离,通过玻璃杯看到箭头往右下方移动
C.甲图将白纸靠近水杯箭头变细变短,乙图将白纸远离水杯箭头变细变短
D.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下列是教材中的一些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B.乙图:用茶色玻璃代替镜子,是为了看到虛像
C.丙图:往碗中加水,是为了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D.丁图: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可模拟研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
如图是一个魔术箱,其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箱子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发现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选项中的几种设计方案错误的是 (  )
A. B.
C. D.
(改编)将一个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镜片的距离为S。关于 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可以用于制作远视眼镜 B.该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S
C.该透镜远离纸面光斑一定变小 D.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原创)下列哪种仪器的设计与光的折射无关
A.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薄,无刻度的一侧厚
B.水银体温计的读数只能从三棱柱的某个角度观察
C.电流表表盘外壳的倾斜
D.压强计U型管中的有色液体
(原创)如图是小新用照相机拍下的日晕现象,日晕多出现于春夏季节,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其意思就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日晕通常内圈为红光,而外圈为紫光
B.日晕预示有雨是一种天气现象
C.手机摄像头拍下照片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日晕的形成与光的折射有关
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填 “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AB距离为m
(3)若光斑B向左移动,说明水位_   (填“上升”或“下降”)了 。
四位游客踏春郊游。甲看见太阳刚从山顶升起,则太阳实际的位置位于山顶   (选填:“上方”或“下方”);乙、丙、丁路过一水池,乙看到水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发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   6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在水池边平地上以1m/s的速度向前行走时,丙映在平静水面的倒影相对其本人的速度是   m/s;丁走出一段距离后发现灯的倒影在平静水面中的位置是   (选填:“不变”、“变化”)的。
三、实验探究题
小科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实验时要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
(2)重新调整后,如图1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 距是   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从光具座20cm刻度处移到25cm刻度处时,若要在光屏上观 察到清晰的像,光屏应从80cm刻度处向   (填“左”或“右”)移动。
(4)继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时,如图2所示,则人眼在   
(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
(改编)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
(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   (选填“A”或“B”)棋子照射;此外,采 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这里用到了 实验方 法;
(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   为止,这时小明在B棋 子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A棋子的像,说 明成的是 像;
(3)下列关于棋子像的描述中,不符合实际的一项是____。
A.改变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相同
B.用大小不同的玻璃板实验,像的大小相同
C.沿不同方向观察棋子的像,像的位置相同
D.若在玻璃板和B之间放一块纸板,不可以看到A的像
(4)若玻璃板较厚,厚度为d,会在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棋子的像,A棋子两个像的距离为
;将棋子A靠近玻璃板,A棋子的两个像的距离 (“变大”、“变小”、“不变”)
(改编)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用光具座、凸透镜、“F”形光源和不透明光屏等器材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为便于比较在光屏上所得实像与发光体“F”的大小关系,小科在光屏中心用黑笔画出一个与光源等大的比较物“F”,请你帮他画出光屏上比较物“F”的形状   。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21 25 30 37 42
像距v/cm 42 37 30 24 20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该凸透镜焦距为   ,可以猜想若在光屏上能观察到清晰的像,物和 像之间的距离关系应满足 。(用“u”、“v”、“f”表示)
小科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材料做了一个实验。把光源放在光具座上的10cm刻度线,凸透镜放在30cm刻度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至a处位置找到像(图中未画出)。结合表格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处位置所在刻度线大于72cm
C.如果要使像变得更大,则向右移动光屏即可
答案部分
1.A
2.A
3.D
4.D
5.B
6.C
7.D
8.A
9.D
10.C
11.C
12.C
13.D
14.D
15.C
16.A
17.D
18.C
19.(1)虚
(2)6
(3)上升
20.下方;大于;0;不变
21.(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15
(3)右
(4)b
19.(1)A;B棋子
(2)重合;不能
(3)D
22.(1)同一高度
(2)
(3)15cm
(4)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