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结晶现象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4 结晶现象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28 10: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 结晶现象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溶质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都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 时, 食盐溶解在 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此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为
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粗盐水 D. 蒸干滤液
下列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B.本实验利用了食盐的化学性质
C.提纯后的精盐仍是混合物
D.停止加热后不能将蒸发皿立即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B.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可防止液滴飞溅
C.用热水溶解,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D.该实验不能除去粗盐中的硫酸钠
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加入水的质量是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
B.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C.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D.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才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B.操作 中,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的产率将偏低
C.操作 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 中,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才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B.操作 中,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的产率将偏低
C.操作 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 中,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二、综合题(共3题)
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利用如图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
i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ii 步骤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2)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时,正确的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和量取 ③ 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若用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则需水 。
(3) 配制 的氯化钠溶液 。如按下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 。
(4) 下表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i 实验 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
ii 写出实验 中 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i 实验 中要验证 、 、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兴趣小组提纯含少量泥沙等杂质的粗盐,操作流程如下:
(1) 操作④的名称是 。
(2) 操作⑤中除用到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3) 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称量最终的产品时,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天平上
(4) 通过操作④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并蒸发得到精盐(晶体表面无水分)。小组同学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净的氯化钠!对此。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 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 的氧化钠溶液选种。某同学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
(2) 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粗盐中一股含有少量泥沙够杂质。以下是制备较纯氯化钠的实验流程,请回答问题。
操作 的原理是 ,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 的名称是 ,其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 ,实验结束后计算精盐的产率为 ,如果该产率超过 ,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进行过滤
B、操作 溶液飞溅
C、实验结束后称量的精盐很潮湿
D、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3) 已知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常温下 的实验流程中加 水,能否使 粗盐中的氯化钠全部溶解?说明理由 。化学课上同学们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某同学将 氯化钠加入 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他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氧化钠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再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则可判断加热溶液的温度范围是 。该同学认为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你同意他的判断吗?说出理由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结晶、质量百分比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
2. 【答案】C
【解析】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进行完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知识点】粗盐提纯
3. 【答案】B
【知识点】粗盐提纯
4. 【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5. 【答案】A
【知识点】粗盐提纯
6. 【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过滤、蒸发
7. 【答案】D
【解析】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以防止损坏滤纸,A项错误;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B项错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无需使用酒精灯,C项错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D项正确。答案选D。
【知识点】粗盐提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8. 【答案】D
【解析】本实验需查阅资料,需要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这样就可以将食盐全部溶解,A项正确;
操作 中,若未能充分溶解,这样直接影响得到的精盐质量,故实验的产率将偏低,B项正确;
操作 是过滤操作,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C项正确;
操作 是蒸发,需加热至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然后利用余热蒸干,D项错误。
答案选D。
【知识点】粗盐提纯
9. 【答案】D
【解析】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以防止损坏滤纸,A项错误;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B项错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无需使用酒精灯,C项错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D项正确。答案选D。
【知识点】粗盐提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10. 【答案】D
【解析】本实验需查阅资料,需要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这样就可以将食盐全部溶解,A项正确;
操作 中,若未能充分溶解,这样直接影响得到的精盐质量,故实验的产率将偏低,B项正确;
操作 是过滤操作,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C项正确;
操作 是蒸发,需加热至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然后利用余热蒸干,D项错误。
【知识点】粗盐提纯
二、综合题(共3题)
11. 【答案】
(1) i
ii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飞溅;出现较多量固体
(2) 溶解;
(3) 小于
(4) i 酸的种类不同
ii
iii
【解析】
(1) i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
ii 步骤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飞溅,当蒸发皿中时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2)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时,正确的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和量取 ③溶解 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设若用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则需水的质量为 ,

解得:,即水的体积是 。
(3) 配制 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需要水的质量是:,即 ;
由图可知,称量氯化钠时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实际称量的氯化钠是 ,偏少;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多了;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
(4) i 从图可以看出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因此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够合理。
ii 由图示可知,实验 中 试管内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iii 由 可知,铜能置换岀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 银, 中的铁能置换岀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 铜,所以可得活动性:铁 铜 银,所以实验 中要验证 、 、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玻璃棒的使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粗盐提纯、蒸发、粗盐提纯的步骤、设计实验步骤、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操作步骤、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计算、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误差分析、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2. 【答案】
(1) 过滤
(2) 蒸发皿
(3) AD
(4) 不同意,所的晶体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解析】
(1) 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所以操作④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2) 操作⑤是蒸发结晶的过程,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蒸发皿。
故答案为:蒸发皿。
(3) A选项: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流失一部分氯化钠,所以会导致产率降低,故A正确;
B选项: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会导致产率偏大,故B错误;
C选项: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则会由于含有了水分,而导致产率偏大,故C错误;
D选项:
称量最终的产品时,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天平上会使获得的精盐减少,而使产率偏低,故D正确;
故选AD
(4) 该过程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没有除去可溶性杂质,所以得到的晶体不是纯净的氯化钠。故答案为:不同意,所的晶体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知识点】实验反思评价、过滤、选择仪器药品、粗盐提纯产率的计算、粗盐提纯、蒸发、水的净化
13. 【答案】
(1) ;
(2) 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引流;蒸发结晶;蒸发皿;;CD
(3) 能,因为根据溶解度计算,常温下 可溶解 食盐;氯化钠没有全部溶解;;不同意,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解析】
(1) 某同学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
(2) 操作 的原理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 的名称是蒸发结晶,其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蒸发皿,实验结束后计算精盐的产率为 ;如果该产率超过 ,可能的原因是: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进行过滤,导致部分食盐遗留在滤渣中,使蒸发得到的食盐偏少,产率偏小,选项错误;
B、操作 溶液飞溅使蒸发得到的食盐偏少,产率偏小,选项错误;
C、实验结束后称量的精盐很潮湿,使食盐的质量偏大,产率偏大,选项正确;
D、过滤时滤纸有破损,导致部分难溶固体进入滤液,蒸发时得到固体的质量偏多,产率偏大,选项正确。
故选CD。
(3) 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 水中最多溶解 氯化钠, 的实验流程中加 水,能使 粗盐中的 氯化钠全部溶解;某同学将 氯化钠加入 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氧化钠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氯化钠没有全部溶解。再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说明 水将 氯化钠完全溶解,则溶解度至少为:;则可判断加热溶液的温度范围是 。 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高于 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该同学得到的是可能恰好是 时的饱和溶液,故不同意他的判断。
【知识点】溶解度的计算、粗盐提纯的步骤、粗盐提纯产率的计算、实验反思评价、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常见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饱和溶液、粗盐提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