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8 17:3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文从字顺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作文指导
学习
目标
了解什么是文从字顺。
1
2
3
修改文章,学会推敲字句,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掌握几种常用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什么是文从字顺
课堂
探究
如何做到文从字顺
用词准确,表意明确。
如“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怎么不忘记 ”
这个句子语言不准确。
“烧毁并洗劫”不符合表意特点,应为“洗劫并烧毁”;
“怎么不忘 记 ”这是反问句,意思刚好相反,是“要忘记”的意思。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
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1、看看下面句子存在哪些歧义,该如何修改。
(1)王亮从电话中得知,开刀的是他父亲。
(2)小华和小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约他明天到家里来写作业。
修改:王亮从电话中得知,开刀的医生(病人)是他父亲。
修改:小华和小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华约小李明天到家里来写作业。
工作回顾
练 习
(3)吃中饭的时候,小红找不到哥哥很着急。
(4)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修改:吃中饭的时候,小红找不到哥哥,小红很着急。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也可以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修改:这辆自行车没有锁起来。
2、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① (呼唤、召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
② (召唤、呼唤)我回去。(选自《土地的誓言》)
呼唤:召唤,呼喊(一般比较具体)。
召唤:叫人来(多指抽象方面)。
所以①处应选填“呼唤”
②处应选填“召唤”。
句子连贯,思路清晰
①保持话题的一致,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作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出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选自《驿路梨花》)
1、看看看下面这个句子的话题是否统一?
(1)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的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享受那宁静的生活。

【解析】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
工作回顾
练 习
(2)门前是一条河,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这个句子应该怎样修改?
②保持句序的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
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并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言之有序。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选自《说和做》)
【解析】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文段顺序。
看看看下面这个句子的话题是否统一、句序是否正确?
(1)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的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享受那宁静的生活。
【解析】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
工作回顾
练 习
(分析: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
(2)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分析:关联词的位置不当,“我”和“不但”互换位置)
(3)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句子结构严谨,主干清楚
例句:
(分析:句中主语是“中国人民”,状语是“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句子缺少谓语。应在句子末尾加上“而努力”作谓语)
例句:他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分析:主语是“他”,谓语是“养成”,句子缺少宾语。应在句子末尾加上“的习惯”作宾语。)
看看看下面这个句子是否正确?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大自然,滥杀动物。
(分析:“滥杀动物”后加上“的罪行”,并把第二个逗号改为顿号)
工作回顾
练 习
词语搭配得当,主干清楚
例:养成习惯、砍伐树木、响应号召、完成任务、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例如:
(1)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分析:谓语“回响”与主语“歌声”搭配,与“笑容”不搭配。应将“笑容”改为“笑声”)
(2)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的好时候。
(分析:主语“岳麓山”和宾语“时候”搭配不当。可将“时候”换为“地方”或将“深秋”与“岳麓山”对调。)
(分析:“白眼”与“青睐”属于两面,而“温情”则仅一面,不能搭配。)
(3)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1)她的优美的歌声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修改:“浮现在我眼前”改为“回荡在我耳边”。)
工作回顾
练 习
(分析:“无论”不能与“以及”搭配,应改为“无论……还是……”。 )
(2)使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
病因:“能否”表明是好坏两种情况,“是”只肯定了好的可能性,这样就犯了二面与一面搭配不当的错误。(还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
修改:删去“否”,或在“是”后面加上“能否”。
写作
实践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提示:
1.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周末,我们来到公园寻找春天。进入公园,我们便直奔桃园。看,那繁盛茂密的桃林中,红艳艳的桃花密密匝匝地开着,仿佛在向我们微笑,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拟人修辞,写出了百花开放的情态)远远望去,红粉灼灼,宛如一片朝霞。靠近细细观察,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它们。这一朵桃花像在枝头沉睡,那一朵桃花像在和它身边的蝴蝶交谈;这一片桃花像一抹绯红的云,那一片桃花像一匹华丽的锦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风儿吹过,带来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撒下一片花瓣雨。看着这美丽的花雨,我仿佛看见满树的桃花变成了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桃子。桃花盛开又一春!我爱春天这艳丽的桃花!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3.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2.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3.写完后读一遍,认真修改润饰,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人们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曾想,这个说法对吗?结果,今天给了我一个准确的答案。
“哇!妈妈!快看!又大又圆又黄的月亮耶!”妹妹连蹦带跳拍着手说。我们以0.001秒的速度跑到大厅一眼就看见了明月—大大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黄光,似乎是一块大金子发出耀眼的光辉,是那么明亮,那么黄。光亮圆润,像一块金雕的盘子。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   
虽然,昨天没有月亮,但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话,我相信!
月亮
突然,望着这圆圆的月亮,我不禁心头一震:嫦娥姐姐和后羿哥哥相隔了这么久,她一定是茶不思,饭不想。这寒冷的广寒宫,只有玉兔和嫦娥姐姐,既冷漠又孤独,没有亲人,身边只有玉兔的她,应该很难过吧! 我想到这,不禁暗自伤感。我拿起桌上的一块月饼,咬了一小口,好吃极啦,原本我黯然失色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巴兹巴兹的几口就吃完了,吃完一个,不过瘾,再拿出几个豆沙馅儿的,蛋黄馅儿的,芝麻馅儿的……。   
直到吃到最后一个时,咬了一口,蛋黄馅儿的,我情不自禁的抬头望了望月亮,啊!月亮还是一如既往的圆黄。此时的月亮愈发明亮了,
可不知为何,我的视线模糊了,眼前的月亮朦朦胧胧的,在那里,我仿佛看见了嫦娥姐姐一家团聚了,正吃着桂花糕赏月呢!爸爸,你身在远方,中秋不就是一家团聚吗?少了你就不是圆月了呢!
再咬一口,月饼湿湿的,咸咸的,吃完了我也饱了,再看月亮,已经有黄慢慢变白了。   
逐渐,天上的乌云将月亮遮住了,直到不见踪影,……可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