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8 10: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章 第三节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区域认知)
1
2
结合实例,分析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气候的关系。(综合思维)
3
结合资料,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特点及产生的条件。(综合思维)
4
结合案例,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目录
目标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目标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目标三 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 含义: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2. 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
海水蒸发
水汽凝结
大气降水
(1)过程:
(2)影响: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3. 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对大气的热量输送: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潜热输送)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长波辐射
大气运动
海水运动
(2)大气对海洋的热量输送:
(1)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2022·福建泉州期末)读图,完成1~2题。
导 练
1. 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过程主要是海水蒸发和大气降水,据图判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海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③表示海水蒸发,④表示大气降水。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纬海域由于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量少,海水温度低,蒸发弱,因此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少的是高纬海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大西洋中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少的是
A. 低纬海域 B. 中低纬海域
C. 高纬海域 D. 中高纬海域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全球洋流模式图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 海—气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全球盛行风系图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2.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的关系
不同纬度海洋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
地球上水热平衡
导 思
材料一 右图为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材料二 右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1. [区域认知]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红海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答案 红海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处低纬度海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2.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一分析全球的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
答案 全球的水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水循环,使全球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3.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二判断曲线a、b的含义,总结两者随纬度分布的规律。
答案 a表示北半球海洋热量支出,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b表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4. [综合思维]北半球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热量收支有何差异?高低纬度海区之间是如何实现热量输送的?
答案 在低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存在热量盈余;在高纬度海区热量支出大于热量收入,存在热量亏损。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主要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度海区。
(2022·广东广州期末)海-气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较大。据此完成1~2题。
导 练
1. 关于海洋与大气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
B.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广泛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C. 海洋参与着大气的热量平衡
D. 大气中的水热变化是由海洋决定的

海洋通过蒸发等方式为近海大气提供热量和水分,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和大气之间存在广泛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同时,海洋也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大气中的水热变化与海洋关系较大,但不完全由海洋决定,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 海水向大气输送水分不会
A. 把海洋的热量带到陆地 B. 把海洋的热量带到大气
C. 把低纬的热量带到高纬 D. 把太阳的热量带到海洋

海洋向大气中输送水分的过程中,不会把太阳的热量带到海洋,D符合题意。
海水通过潜热等形式可将热量带到大气。同时,海洋蒸发的水汽通过水汽输送的方式可带至陆地上空,或水汽由低纬输送至高纬,会使得海洋把热量带到陆地,或把热量从低纬带到高纬,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1.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1)厄尔尼诺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
印度尼西亚干旱
(1)厄尔尼诺影响
秘鲁洪涝灾害
秘鲁渔场减产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2)拉尼娜影响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水温偏低,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
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
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判断
(1)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只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3)厄尔尼诺出现时,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灾。
(4)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升温的现象叫拉尼娜。
(5)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时候,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洪灾的概率增大。

×


×
(2022·山东济宁市期末)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冷暖异常变化的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高于0. 5 ℃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0. 5 ℃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图1示意2017~2020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距平变化情况,图2示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据此完成1~2题。
导 练
1. 推测信风最强的时间为
A. 2017年8~10月 B. 2018年10~12月
C. 2019年3~5月 D. 2020年9~11月

由材料可知,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0. 5 ℃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结合图1可以判断2017年11月~2018年3月和2020年8~1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且2020年9~11月拉尼娜现象强度更大。由图2可知,在拉尼娜年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较低,形成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与信风风向一致,使信风增强,故选D。
2. 2018年10~12月期间
A. 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加强
B. 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
C. 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
D. 南美秘鲁附近干旱天气增多

由材料可知,2018年10~12月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此时南美洲沿岸秘鲁寒流减弱,A错误。
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B正确、C错误。
南美秘鲁附近海水水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D错误。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