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是 (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松赞干布
2.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 )
A.契丹 B.匈奴 C.鲜卑 D.党项
3.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期中台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4.一位同学说,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请问这个同学所说的情况出现在以下那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5.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6. 如图两枚货币反映出的契丹和西夏的共同信息是 ( )
A.政权崛起东北地区
B.与南宋政府对峙
C.仿效汉族制度文化
D.经济上与宋隔绝
7. “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 )
A.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8. 北宋在历史上被称为“弱宋”,与辽、西夏都签订了和议。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②都是北宋给对方岁币
③都有利于边界贸易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签订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 公元977年,北宋在镇(今河北正定)、易(今属河北)、雄(今河北保定东面)、霸(今属河北)、沧(今沧州东南)五州设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交换。但是,榷场贸易时开时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宋辽之间关系的变化
C.经济重心的迁移
D.交易商品的季节性
10. 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朝不许。后西夏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 ( )
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界贸易
1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曾建立辽政权的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12.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如果想一睹这一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文化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 )
A.河南开封 B.北京
C.宁夏银川 D.浙江杭州
13.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韩世忠
14.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唐、辽 D.辽、夏
15. 从北宋与辽、西夏间的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 ( )
A.民族间的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间的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D.民族隔阂在不断增大
1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
A后周 辽 B蒙古国 西夏 C辽 西夏 D南宋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完成17-18题
17、反映的是北宋与( )关系
A西夏 B辽 C女真 D南宋
1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19、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20、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非选择题
21、文学爱好者孙强同学根据历史事实写了一首诗歌,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加以改正。
匈奴首领阿保机,建立政权都北京。北宋建后时担惊,澶渊之盟心稍定。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22.读《北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地名。
A. B. C. D.
(2)列表比较宋辽、宋夏和议。
项目 内容 共同影响
宋辽和议
宋夏和议
(3)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宋辽之间和宋夏之间的和议
2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的一部)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中提到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综合以上内容,这对处理当今民族关系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5ADBAC 6-10CCCBC 11-15ACBAC 16-20CBBCD
(1)错误:匈奴 改正:契丹
错误:北京 改正:上京
22、(1)A.兴庆府 B.上京临潢府 C.东京(开封) D.澶州
(2)
项目 内容 共同影响
宋辽 和议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结束了长期的战争,形成了和平共处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宋夏 和议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①澶渊之盟是辽宋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②西夏的人力、物力有限,因而在和议中元昊向宋称臣,但北宋依然要给西夏岁币。宋夏之间的和议有利于汉族与党项族
23、(1)唐太宗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订立官制;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历史影响:有利于增强辽和西夏的国力;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学习;有利于民族融合。
(3)在今天我们应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等。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契丹(辽) 916年 阿保机 上京 契丹
北宋 960 赵匡胤 东京(开封) 汉族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契丹(辽) 916年 阿保机 上京 契丹
北宋 960 赵匡胤 东京(开封) 汉族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契丹(辽)916年阿保机上京契丹北宋960赵匡胤东京(开封)汉族西夏1038年元昊兴庆党项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契丹(辽) 916年 阿保机 上京 契丹
北宋 960 赵匡胤 东京(开封) 汉族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契丹(辽) 916年 阿保机 上京 契丹
北宋 960 赵匡胤 东京(开封) 汉族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