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2课时 汽化与液化
九全 物理
沪科版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沸腾
新课引入
撒过水的地面变干了
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了
黑板上的水字逐渐消失了
蒸发现象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想一想蒸发也是这样吗?
1. 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2.理解露、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3.会利用汽化、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一、蒸发
新知学习
苹果放置久了表皮变蔫,里面依然水分充足,说明了什么 ?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阳光下温度高,湿衣服能够变干;阴凉处温度低湿衣服也会变干,说明了什么?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将一杯水自然蒸发到一滴都不剩需要多久?
66天
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1.定义
思考
晾晒湿衣服时,我们希望水分蒸发的快一些,而保存果蔬时,我们又希望水分蒸发的慢一些可以长时间的保鲜
如何才能控制蒸发的快慢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
观察如图所示的晾衣服的情景,你能说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蒸发的快慢吗?
晴天比阴天衣服干的快
摊开比拧在一起衣服干的快
通风处衣服干的更快
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
观察与思考
2.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是否有关
实 验 1
在左右两块玻璃片上各滴加一滴酒精,一块玻璃片加热,另一块不加热,观察酒精蒸发情况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其它条件一定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在左右两玻璃片上各滴加一滴酒精,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摊开,另一滴酒精保持原状,观察蒸发情况
实 验 2
液体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是否有关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其它条件一定时,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实 验 3
在左右两块玻璃片上各滴加一滴酒精,一块玻璃片旁打开风扇,加快空气流速,另一块玻璃片保持原状,观察蒸发情况
液体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其它条件一定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蒸发快慢受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等多因素的影响
归纳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生活中有哪些经验能支持你的结论?
晴天晾衣服干的快
摊开晾衣服干的快
通风处晾衣服干的更快
为什么这样晾衣服干的快呢?
增大水的表面积
增大水表面上方空气流速
升高水的温度
怎样保证蔬菜、水果不蔫呢?为什么图中两种方式可以使食物保鲜呢?
想一想:
将食物放入冰箱
将食物放入保鲜盒或包上保鲜膜
减小空气流速
降低温度
地膜覆盖
蔬菜大棚
日常生活中减缓蒸发的措施:
日常生活中减小蒸发的措施:
“火洲”里的坎儿井
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夏季炎热,常年干旱少雨,自古就有“火洲”之称。在这里,水显得尤为珍贵。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当地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如图所示。
从飞机上看,一个个坎儿井仿佛是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明珠,十分壮观。正是这神奇的坎儿井,把吐鲁番这个“火洲”变成了一片绿洲。
为什么这些动作能加快蒸发?
想一想:
热风吹头发
晒稻谷
暖风吹干手
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涂酒精的部位有何感觉?
酒精
酒精逐渐消失
手背感觉凉
观察酒精蒸发致冷现象
实验结论:
实 验 4
3.蒸发致冷
酒精蒸发时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上岸为什么觉得冷?
生活实例
高烧时物理降温
出汗时扇扇子会觉得凉快
如下图,在这两种情况下,水在物态变化上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方式 异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均是汽化 并且都要吸热
不 同 点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在任何温度
在一定温度
缓慢
剧烈
不加热时液温降低(不需加热)
不变(需加热)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四周摊开
C
针对训练
在冬天,你见过早晨窗子玻璃“出汗”的现象吗?它是在玻璃窗的里边还是外边?
思考
二、液化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观察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实 验 5
气体液化条件: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放热
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温度相近的沸水引起的烫伤严重,你知道原因吗?
水蒸气遇到人的皮肤后会先液化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然后水在降温过程中还要向皮肤放热;而温度相同的沸水遇到人的皮肤会直接降温,没有液化放热过程,所以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温度相近的沸水引起的烫伤严重。
思考
玻璃“出汗”
镜片起雾
日常生活中液化实例
热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露珠
晨雾
气温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日常生活中液化实例
思考
“白气”从哪里来?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和冷的玻璃杯液化成小水珠
热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
注意: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热遇冷才会液化,冬天外边冷,车内热,因此水珠在车内,夏天外边热,车内冷,水珠在车外。即水珠在“热”的一侧
思考
上述的实验和生活实例均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呢?
?
实 验 6
乙醚的液化
实验现象
实验设计
在注射器中装入少量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推压活塞,观察现象
上拉活塞,液态乙醚消失变成乙醚蒸汽
下推活塞,注射器内壁出现了液态乙醚
实验结论
液化的另一方式是压缩气体体积
你能例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吗?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液氢
归纳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4.“白气”是小液滴,属于液态
2.液化时气体会放出热量
液化
3.气体液化的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液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C
针对训练
2.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D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汽化和液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两种方式
汽化
沸腾
蒸发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定义:
发生条件
特点
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
液体要不断地吸热.
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上升.
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沸点温度)不变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
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
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
定义:
定义:
方式:
生活现象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吸热)
(放热)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课堂小结
气态
液态
固态
熔
化
凝固
吸热
放热
汽化
液化
吸热
放热
课堂小结
1. 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浴室内的玻璃会变得很“模糊”,这是因为浴室内的水蒸气 _______变成小水珠。洗完澡后将浴室门敞开一会儿,镜面又清晰了,原因是镜子上的小水珠又_______ 变成水蒸气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液化
汽化
随堂练习
2. 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般会通过降温或配合加压使其______为液氮进行储存;在使用时若不小心接触到皮肤会发生_____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可能造成____(选填“烫”或“冻”)伤.
液化
汽化
冻
3.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A
4.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底架,需在发射塔底部修一个大大的水池,为什么?白色气团是什么?
答:水汽化时要吸热,所以可以保护发射底架。大量的水蒸气离开水面后,再次遇冷而液化,所以有大量的白气出现。
5.[创新题·质疑创新] 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和两滴水(如图所示),发现甲图中的水先蒸发完.
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的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确
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得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