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司马迁以及《史记》的必备知识;
2.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特殊文言文现象。
3.梳理情节,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
4.分析人物言行,总结、评价《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
5.体会《史记》在写人叙事方面的艺术特色。
自 学 案
一、了解、识记文化常识
司马迁 (约前 145-前 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 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 得罪下狱, 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发愤继续完 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共 130 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计 3000 余年的历 史。《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创作 《史记》的目的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其中最后一篇 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 财用等。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解题 鸿门宴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公元前 207 年楚怀王与诸将约定, 先破 秦入咸阳, 即为关中王。项羽大破秦军后, 听说刘邦已入咸阳, 且派兵据守函谷关, 非常恼火, 随即遣兵破关。刘邦为了缓和与项羽的关系, 至新丰鸿门谢罪,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本文 就写了项羽和刘邦双方在鸿门宴会上斗争冲突的全过程。
三、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梳理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文章;
(2)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四、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能力)
(一)按照文章的顺序,全文分为三个部分:1-2 段写宴会前,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3-4
段写宴会上,是故事发展的高潮;5-7 段写刘邦离席,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请用简练的语言
(3-5 字)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填在下列表格中(给出第一部分作参考)表格 1
第一部分 无伤告密-范增定计-项伯夜访-张良献策-约为婚姻-项伯归劝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 鸿门宴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填入下列表格中。表
格 2
人物 性格 人物 性格
项羽 刘邦
范增 张良
项庄 樊哙
项伯 曹无伤
导 学 案
一、教师导入
二、了解并积累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等常识
三、梳理文意(请在自读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结合教材注释,认真听讲并做记录。
四、理解文章内容
(一)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完成“自学案”表格 1
(二) 1.分析人物形象:完成“自学案”表格 2 2.理解“烘云托月”的写作技法
(三) 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三起三落的精彩安排
(四) 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完成“检测案”
检 测 案
(一) 注意重点字词读音
旦日飨( ) 士卒;瞋( ) 目视项王;鲰( ) 生说我曰; 目眦( )
尽裂;奉卮( ) 酒为寿;赐之彘( ) 肩;间( ) 至军中;人为刀俎
( )
(二) 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卻
(三) 词类活用
(1)吾得兄事之: (2)项伯乃夜驰之:
(3) 项伯杀人, 臣活之: (4)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四) 一词多义
1、幸(1)妇女无所幸 (2)故幸来告良
2、举
(1)杀人如不能举 (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举大计亦死
3、谢
(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 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 (3) 乃令张 良留谢
4、意 (1)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
其他重要词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副词,很,非常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与
(五) 特殊句式
1.①此天子气也:
②亚父者,范增也:
③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也:
②今日之事何如:
③客何为者:
④大王来何操:
⑤沛公安在: 3.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
③而君幸于赵王: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兵挫地削:
参考答案
读音、通假字皆可在教材注释部分找到。此略。
兄:名词做状语,像兄弟一样 ……。夜:名作状,在晚上。活:使动用,使 ……活。从, 使动用,使……跟从。
幸:天子宠爱妇女;幸亏。举:尽;举起;发动。谢:道歉;拜谢;道歉。意:料想;意 图。
非常,古:不同寻常的事情。与:跟着。
句式:第 1 组,判断句。第 2 组:宾语前置句。第 3 组: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