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讲义+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讲义+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8 16:2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稀疏(shū) 杂兴(zá) 锄豆(chú) 亡赖(wú) 卧剥(bō)
蛱蝶(jiá) 翁媪(ǎo) 相媚好(mèi) 徐公店(xú) 篱笆(lí)
茅檐(yán) 老翁(wēng) 构成(gòu) 芍药(sháo) 鸡冠花(guān)
朴素(sù) 率领(shuài) 倘若(tǎng) 和谐(xié) 踏步(tà)
凤仙(fèng) 慰藉(jiè) 帐子(zhàng) 闪烁(shuò) 闪电一瞥(piē)
河滩(tān) 饱胀(zhàng) 锐利(ruì) 蝙蝠(fú) 暖和(huo)
绮丽(qǐ) 高耸(sǒng) 应和(hè) 谈心(tán) 卜落卜落跳(bǔ)
纤细(xiān) 丝绸(chóu) 回旋(xuán) 失眠(mián) 清平乐(yuè)
二、易写错的字
复杂 稀疏 篱笆 蜻蜓 茅屋 屋檐 老翁 无赖 剥削 构成 顺序
装饰 蹲下 率领 觅食 踏步 倘若 绘成 和谐 寄住 催眠 霸气 猫头鹰
疏:右上偏旁不是“亡”,注意末笔的点。
蜓:右边偏旁注意是“廷”,要和“延”区分开。
赖:左边是“束”,中间是扁口。
剥:左下偏旁竖钩左右分别是两笔。
序:广字框里面是“予”,不能加撇笔写成“矛”。
藉:左下偏旁不是“丰”,要加上左边撇和右边的点笔。
霸:“革”的长横笔要变成提,雨字头略扁。
鹰:广字框下面有两个“亻”。
三、形近字
觅:寻觅 疏:疏远 徐:徐徐 藉:慰藉 谐:和谐
览:游览 梳:梳理 涂:涂料 籍:书籍 偕:偕行
绘:绘画 帐:帐篷 滩:河滩 耸:耸立
烩:烩面 账:账本 摊:分摊 耷:耷拉
四、近义词
倘若→假若 独特→特别 朴素→简朴 真切一真实 慰藉→安慰 回旋→盘旋
和谐→融洽 锐利→锋利 猛厉→猛烈 奇幻→奇特 绮丽→艳丽 沉醉→陶醉
五、反义词
朴素→华丽 独特→普通 常常→偶尔 唯一→许多 纤细→粗壮 沉醉→清醒
六、描写城市和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乡村风光: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七、常考的短语
(碧绿)的藤叶 (门前)的场地 (夏天)的傍晚 (天边)的红霞
(暖和)的晴天 (小小)的天窗 (唱歌)的夜莺 (明洁)的丝绸
八、好句积累
1.描写农村生活的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2.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 高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课文知识梳理
第1课:《古诗词三首》
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七言绝句。“杂兴”的意思是随性而写的诗。这首诗写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和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2.诗句解读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梅子、杏子、麦花、菜花,它们的特点分别是:金黄、肥、雪白、稀。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对仗】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对仗工整,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初夏南方乡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黄、白、肥、稀”组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篱落:篱笆 惟:只。 蛱蝶:蝴蝶的一种。
诗意:白天长了,篱笆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侧面描写】【衬托】后两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因此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这两句以蜻蜓、蛱蝶的动来衬托村中的幽静,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余味无穷。(重点)
二、《宿新市徐公店》
1.《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从“树头花落未成阴”可以看出诗人写的是暮春景色,“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走”和“追”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儿童的喜爱。
2.诗句解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阴:树荫。
这两句写春景,是静态描写。从“新绿”“未成阴”可看出是暮春时节。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路伸向远方,树上的叶子刚刚长出来还没有形成树荫。
前两句写乡村景物,是静态描写。“篱落”和“径”点明地点是乡村。“一径深”的“深”字,写出小路往远处延伸,拉长了视线,是远景:树枝头上稀疏的新绿是近景。一远一近,给人悠远宁静之感,突出了乡村的清新与宁静。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跑。寻:找。这两句写儿童的活动,是动态描写。
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黄蝶飞到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后两句写儿童追捕蝴蝶,是动态描写。由静景写到人物活动,一静一动,使画面生动起来。“急走”与“追”生动地写出了儿童追蝶时的欢快场面,反映了儿童的天真活泼。看似平淡的“无处寻”,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菜花盛放的情景以及儿童的活泼情态。第二句中的“新绿未成阴”和第四句中的“菜
花”,表明诗歌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
三、《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名,“乐”在这里读yuè,“村居”是题目。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全词通过对农村环境的描写和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向往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2.诗句解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茅檐:茅屋的屋檐。
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翁媪:老翁、老妇;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诗意: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上阕前两句是环境描写,点明了老人的居住环境,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乡村美景图。后两句是场面描写,写满头白发的老两口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写出了老两口精神愉快的状态。
上阕以问句作结,自然引出下阕对几个孩子的具体描写,使整首词结构紧凑。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诗意: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于编织鸡笼。
一个“卧”字,使得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无赖:亡,同“无”读wú,顽皮、淘气。 卧剥:躺卧着剥开。卧:趴。
诗意:最讨人喜欢的是那顽皮的小儿子,他正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吃呢。
【白描】下阕这几句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很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子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淘气可爱,趴在溪头剥莲蓬。一个“卧”字将小儿子无拘无束地剥莲蓬的那种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样子刻画得栩栩如生,可谓神来之笔。“最喜”是本首词的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儿子的欣赏之情,也包含着作者对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6.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水调歌头、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如梦令、卜算子等。
7.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着它主流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第2课:《乡下人家》
1.《乡下人家》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乡下独特又迷人的风景。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宁静悠闲乡村生活的向往。
2.《乡下人家》课文依次向我们展示了①瓜藤攀檐图;②鲜花绽放图;③雨后春笋图;④鸡鸭觅食图;⑤乡村晚餐图;⑥月夜睡梦图。
3.重点句子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者竖着的两根大旗,可爱多了。
【对比】将乡下人家屋前瓜架上的瓜、藤、叶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大旗杆进行对比,衬托出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装饰的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2)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探出头”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它们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玩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充分展示了春笋的生机与活力。
(3)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拟人】“率领”“耸”“大踏步”三个动词把母鸡和雄鸡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率领”一词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的情景。“耸着尾巴”“大踏步”写出了雄鸡精神抖擞的状态,它俨然一位阅兵的将军,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拟人】“即使……也……”这一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说明鸭子在河里自由自在,不惧怕人。“不吃惊”赋予鸭
子人的情态,表现出鸭子与人们相处的和谐状态。
(5)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高地阔”一词写出了乡下人家不仅用餐空间宽广,聊的话题也可能天南地北,表现了人们内心的轻松愉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6)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环境描写】“红霞”和“鸟儿”,一静一动,就连看不见摸不着的“微风”,也成了乡下人家的“好友”。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和周围的景象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7)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拟人】把纺织娘鸣叫说成是唱歌,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这声音的喜爱。
(8)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中心句】本句总结全文,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快乐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4.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比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
【句解】因为乡下人家屋前瓜架上碧绿的藤和叶,挂着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院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使人一见就觉得亲切、自然。如果门口放了石狮子、旗杆,反倒让人觉得单调、威严、难以亲近,所以作者说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比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
(2)“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作者却同时用来形容门前的花,矛盾吗?
【句解】不矛盾,说它们“朴素”是因为这些花很随意地被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用精心打理,它们自由生长。说它们“华丽”是因为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将农家小院装点得很漂亮、很热闹。
(3)怎么理解乡下人家的“自然、和谐”?
【句解】“自然”指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装饰,是农家独特生活的体现,所有的自然景物是那样纯朴,无人工雕琢之感,所以说它自然。而“和谐”是指人与景相融,人与动物相亲,人与自然相依。人们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通过辛勤劳作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乡下人家与大自然是和谐共存的。
第3课:《天窗》
1.《天窗》作者茅盾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丰富的想象。从天窗看到的“一条黑影” 想象成 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
2.文中写了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情况有:夏天阵雨来时、晚上被逼着去床上“休息”时。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天窗的神奇之处在于:使孩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无穷的想象。
3.天窗的作用是:晴天光线和空气可以进来,雨天或冬天时可挡风雨;天窗象征了儿童通往想象世界的窗。
4.句子解读
(1)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写木板窗的作用,与第2自然段中木板窗关起来后屋里的状态形成对比,为下文写天窗做铺垫。
(2)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铺垫】“黑得像地洞似的”形象地写出了木板窗关起来后屋子里的漆黑景象,从侧面说明开天窗的重要性。这也为下文写乡下人在屋顶开天窗做铺垫。
(3)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动作描写】“跑跳”“仰着脸看”等写出了孩子们的活泼与好奇。“然而”“偏就不许”写出了孩子们不能在雨里玩耍的失望、委屈与无奈。
(4)“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句解【过渡句】本句是过渡句,引出下文对天窗的描写。“唯一”突出了天窗对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们的重要性,表达了孩子们对天窗的喜爱。
(5)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比喻】【拟人】“跳、瞥”赋予雨和闪电人的情态,写出了孩子们在夏天雷雨到来时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象到的情景。将闪电比作带子,形象地写出了闪电的形状。“猛厉地扫荡”写出了在孩子们的想象中风雨雷电的威力之
大,突出了风雨的恐怖与狂暴。
(6)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动作描写】【照应】偷偷地“伸出头”,“仰起了脸”形象地写出孩子们的顽皮可爱。“又”字承接上文,与第4
自然段最后一句相照应,再次点明天窗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7)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比喻】【排比】【省略号】“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们想象中的云朵千变万化的样子。三个“也许……”构成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由“一条黑影”产生的联想,不仅表明乡村的孩子们对动物十分了解,还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写出了孩子们由神秘的黑影而产生的激动、兴奋与期待的心情。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省略了更多想象的内容。
5.问题探究
(1)本文的题目是“天窗”,作者为什么从“木板窗”写起?
从“木板窗”写起,是为了引出关于天窗的话题,自然转入下文。
(2)什么样的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
夏天阵雨来了,孩子们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和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为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想象把孩子们带进了另一个广阔、美丽、神奇的世界,孩子们通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和安慰。所以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晚上上床休息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作者为什么觉得需要“慰藉”呢?
因为好奇、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当晚上孩子们被家长逼着上床休息时,他们的内心是不情愿的,充满了失望、委屈和无奈,所以需要“慰藉”。
(4)请你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是说孩子们用丰富的想象力,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如孩子们从小玻璃上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这就是从“无”中看出“有”;将“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成“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就是从“虚”中看出“实”。
第4课:《三月桃花水》
1.《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等,赞美了春天的美丽,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
2.重点句子
(1)啊,河流醒来了!
“醒”字用得特别好,写出了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惊喜心情。 (2)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句中的“它”指的是三月桃花水,句子连续用了四个“看见”,描写了春天四种美好的事物燕子、垂柳,姑娘,炊烟,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桃花水映照出的美景。表面上写景,实际上赞美了农民的勤劳,歌颂了农村的幸福生活。
(3)怎样理解“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这句话?
因为桃花水蕴含着春播,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桃花水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问题探究
(1)本文开头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疑问句呢?
这两个疑问句分别点明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的特点,既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铺垫,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月的桃花水比作竖琴,说明三月桃花水能像竖琴一样奏出十分美妙动听的“春”的乐曲,表达了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之情。
(3)你是如何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这句话的?想象一下,小河里还会呈现哪些景物的倒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明镜,写出了三月的桃花水清澈、明净的特点,能像镜子一样照出春天美丽的身影,如照出空中的燕子和白云、岸边的垂柳、河边戏水的姑娘等,表达了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本文和《天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抒彩浓厚运用名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天窗》一文语言朴实,虽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5)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①结构严谨。本文开篇提出两个问题,下文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全文结构严谨。以问句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语言优美生动。本文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人美的享受。
③巧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第3、5自然段都先概括桃花水声音和光芒的特点,第4、6自然段分别对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进行具体描写。
④直抒胸臆。作者在文章结尾直接抒情,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单元高频考点
1.《古诗词三首》常考查三首古诗词的背诵和《宿新市徐公店》的默写;“疏疏、急走、亡赖”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2.《乡下人家》常考查对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的赏析:作者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介绍乡下人家: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6幅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天窗》常考查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孩子们是怎么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4.《三月桃花水》常考查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本文的写作特点;作者是从声音和光芒两个方面来写桃花水的。
5.语文园地:①考查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②考查联系语境,展开想象,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③考查看图仿写句子;④考查《卜算子·咏梅》的背诵。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 ruì lì shuài lǐng yè yīnɡ
xī shǎo tà bù tián mì wēi lì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p ) 附近(fù) 徐徐(yú)
B.捣乱(d o) 和谐(xié) 冠心病(guān)
C.倘若( sháng) 绘画(huì) 剥莲蓬(bō)
D.应和(hé) 慰藉(jiè) 绮丽(q )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马鞍 额角 怪石嶙徇
B.扩散 孔隙 形态万千
C.依据 抑卧 突兀森郁
D.攀登 绵廷 斑斑点点
4.[词语运用]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厦门四面环海,高楼林立,不愧是国际化的大都市。
B.国庆长假期间,鼓浪屿风景区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C.乡下景色优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D.傍晚,郊区工厂炊烟袅袅,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清平乐”是题目,“村居”是词牌名。
B.《三月桃花水》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场景。
C.“天窗”充满了乡村孩子对自然界的好奇与向往,让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D.“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的美好生活,是课文的过渡句。
6.选词填空。
安慰 慰藉
(1)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 )。
(2)有女儿在身边,他能得到一点儿( )。
闪烁 闪耀
(3)夏天的夜晚,天空中( )着无数星星。
(4)大理石的地面晶光( ),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7.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
A.用头支承。 B. 表示程度最高。
C.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
A. 临近晚上的时候。 B. 早晨和晚上。 C.对着晚上。
3.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
A.烹调时加上(俏头)。 B. 俊俏,样子好看。 C. 货物销路好。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纺织娘唱起了歌。(把句子说具体)
(2)这么美的乡下人家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改为陈述句)
(3)妈妈对姐姐说:“我们一起出去买点菜”。(改为转述句)
(4)例: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照样子补充句子)
你会从那____________,想象到那也许是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慰藉、莺、蜜、威”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徐徐xú xú;C项:倘若tǎng ruò;D项:应和yìng hè。
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字书写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知道要写的是什么,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字形。
A项,怪石嶙徇改为:怪石嶙峋。C项,抑卧应改为:仰卧。D项,绵廷应改为:绵延。
4.D
【详解】考查词语运用。
A.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形容厦门繁华,符合语境。
B.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这里形容鼓浪屿风景区十分热闹。
C.鸡犬相闻,意思是指人烟稠密。这里形容乡下生活。
D.炊烟袅袅,意思是指古时候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搭配郊区工厂不恰当。可以改为浓烟滚滚。
5.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A项有误,《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故有误。
B项有误,《三月桃花水》,著名诗人、词人、翻译家、评论家刘湛秋,描写阳春三月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语言优美,引人入胜。结合散文内容,文中没有写到小孩子的活动。
C项正确,《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故正确。
D项有误,《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主要讲了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屋后种瓜、养花、种笋、养鸡、养鸭;乡下夏天的傍晚非常和谐,秋天的夜晚非常恬静。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故有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是文章中的中心句,联系上下文,知道了“独特、迷人的风景"是指:房前屋后的场面场景和白天傍晚夜间人们活动的情景。故有误。
因此答案为C项。
6.慰藉 安慰 闪烁 闪耀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安慰:指安顿抚慰。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
慰藉:安慰、抚慰,它给人内心一股力量,让其产生一种满足感。
(1)本题指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应选择“慰藉”。
(2)本题指女儿在身边,使他得到了安抚,应选择“安慰”。
闪烁:指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物体忽隐忽现,变动不定;显露,现出。
闪耀:光彩耀眼;亮光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3)本题指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应选择“闪烁”。
(4)本题指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非常光彩耀眼,应选择“闪耀”。
7.B A 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1.本题中“顶喜欢”意思是特别喜欢,所以“顶”的意思是表示程度最高。
2.本题中“向晚的微风”的“向”意思是将近、接近,“向晚”的意思是接近晚上、天将晚。意思是是指临近晚上的时候。
3.本题中“俏也不争春”意思是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俏”的意思是俏丽。出处: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8.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晚唱起了动听的歌。 这么美的乡下人家让人陶醉。 妈妈对姐姐说,她们一起出去买点菜。 漫天的云霞 天空害羞的红晕 太阳丢下的火红的纱巾 织女晾晒的锦缎
【详解】
(1)这道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
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扩写。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扩句,又称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按照题干要求把句子说具体即可。示例:纺织娘在深夜中轻轻的唱起了好听的歌。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即:这么美的乡下人家让人陶醉。
(3)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即:妈妈对姐姐说,她们一起出去买点菜。
(4)这道题考查想象力和句子的仿写。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展开想象,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根据第一个空中提示的信息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个排比的句子即可。如:我会从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想象到那也许是有人家商铺开业了,也许是有人家娶亲了,也许是有人家盖房子要完工了……
二、诗词曲鉴赏
(一)(2021·全国·四年级专题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________ 当家: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
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
【答案】
1.xìng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2.把麻搓成线 担任一定的工作
3.C
【解析】
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会更高。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古诗词字词解释。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话的意思是: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绩麻”的意思是“搓麻线”;“当家”的意思是“家务劳动”。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古诗词鉴赏。
此诗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尾句表现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
(二)(2022·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从诗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A.篱落疏疏 B.新绿未成阴 C.追黄蝶 D.菜花
5.“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好奇、好胜的心理。
6.读画“ ”的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
4.B D
5.急走 追
6.孩子们奔跑着,追逐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分析】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暮春:农历的三月,即是春季的末期。
篱:篱笆。疏疏:稀疏。不能看出是暮春时节。
新绿未成阴: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菜花:菜花丛。
以上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6.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学生可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如:孩子们奔跑着追逐那美丽的黄色蝴蝶,但是蝴蝶飞到了黄色的菜花丛中,和菜花融为一体,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三)(2022·全国·四年级期中)诗歌鉴赏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7.“清平乐”中“乐”的读音是_____,“亡赖”的“亡”读音是_____。
8.这首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让我们感受到村庄的清新优美。
9.这家的三个小孩分别在做什么事?
10.作者为什么最喜小儿亡赖?从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7.yuè wú
8.茅檐 小溪 青草
9.大儿子在给田里的豆苗锄草,二儿子在织鸡笼,小儿子在溪头剥莲蓬。
10.小儿子最可爱,天真烂漫。体会到了诗人对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住。
【解析】
7.本题考查字音。
清平乐,拼音:qīng píng yuè,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叙述描写。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结合“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可知答案。
10.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表达了对于童年天真烂漫的怀念和赤子之心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
二、现代文阅读
(一)(2022·甘肃定西·四年级阶段练习)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1.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可以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 ”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写出了农家小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3.怎样理解乡下人家门前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14.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
11.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12.瓜、藤、叶 对比 恬静、祥和
13.这些花都是些平常的花,所以朴素,但难以遮掩的本色还是让它们现出了自己华丽的一面;暗喻乡下人家虽然平凡,但热爱生活的他们也自有光彩照人的一面。
14.“探”字用得好。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笋的迅速生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一段文字:从“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可知,这是描写了乡下人家瓜藤攀架图;
第二段文字:从“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可知,这里描写了鲜花绽放图。从“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多,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可知,这是描写雨后春笋图。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根据“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句子描写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的景物,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和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相对比,写出了农家小屋恬静祥和。
1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在作者眼中,乡下人家门前开的花既朴素又华丽。“朴素”和“华丽”本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但放到这里并不矛盾,说其“朴素”是因为花的品种很普通,很实用。说其“华丽”是因为花朵色彩艳丽,体现了乡下人家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恬静祥和的农家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了乡下人家勤劳淳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1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句子中的“探”字,把竹笋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笋长得快的特点。
(二)(2022·贵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黔龙学校四年级阶段练习)课内阅读。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15.通过选段中的省略号,我能体会到( )
A.透过天窗能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 B.作者会联想到许多事物。
C.从天窗外飞过的鸟儿很多,没有一一列举出。 D.天窗外有无穷无尽的世界。
16.作者从一粒星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一朵云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从掠过的一条黑影又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从选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 )
A.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B.夜晚的生活非常单调、枯燥。
C.向往外面的世界。 D.很苦闷、烦躁。
18.想一想:如果下雪了,作者还会通过天窗想象到什么?
【答案】
15.B
16.无数的星 无数奇幻的云彩 蝙蝠 夜莺 猫头鹰
17.A
18.在窗外的雪地里,是否会有人堆雪人,打雪仗。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省略号含义的理解。选段中“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句话是作者对天窗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所产生的想象的描写,句末用了省略号,从中我能体会到作者还会联想到许多事物,只是没有一一写出来,所以用了省略号。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掌握。结合文中“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可知,作者从一粒星联想到无数的星,从一朵云联想到无数奇幻的云彩,从掠过的一条黑影又联想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17.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掌握。选段中作者从一粒星联想到无数的星,从一朵云联想到无数奇幻的云彩,从掠过的一条黑影又联想到蝙蝠、夜莺、猫头鹰等,从选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故选A。
18.本题考查拓展想象能力。《天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慰藉。结合文章的理解,写出作者在下雪的时候通过天窗想象到什么即可。示例:作者想象到雪花飞舞的样子,像一个个闪着光的小精灵。
(三)(2022·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月桃花水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②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③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④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块,像大路上马车驶过的铃铛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家人开犁播种啊!
⑤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⑥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⑦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1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秀丽——( ) 柔软——( ) 督促——( )
20.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把河水比作_____、____,写出了______的情景。
(2)第④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等。
21.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2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答案】
19.绮丽 轻柔 催促
20.小铃铛 丝绸 河水在湛蓝的天空下如清脆铃声般叮咚的缓缓地流过村边 比喻 拟人
21.作者心中充满惊喜,十分激动。
22.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姑娘们野外踏青,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解析】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义词的识记,需要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的积累。
秀丽:形容清秀美丽。根据字义,仔细阅读文章可知词语“绮丽”形容华美艳丽。最为接近,所以秀丽的近义词为绮丽。
柔软:形容软和,不坚硬。根据字义,仔细阅读文章可知词语“轻柔”轻而柔和。最为接近,所以柔软的近义词为轻柔。
督促:监督催促。根据字义,仔细阅读文章可知词语“催促”督促,促使。最为接近,所以督促的近义词为催促。
20.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需要认真阅读短文。
(1)根据短文“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可知,作者把河水比作了“小铃铛”“丝绸”,这样写出了河水在湛蓝的天空下如清脆铃声般叮咚的缓缓地流过村边。
(2)文中“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将波纹比喻成了弦,是比喻句;“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家人开犁播种啊!”其中“谈心”“催促”都拟人化,所以是拟人句。
故而第④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阅读短文可知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根据文中“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体会出作者的心情是惊喜、高兴、激动的。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中作者写道:“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把桃花水比作明镜,说明了桃花水明亮清澈,能够映照出河边的身影。结合“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姑娘们野外踏青,村庄升起袅袅炊烟。”可知,从明镜中可以看到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还可以看见姑娘们野外踏青、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拓展提升
(一)(2022·全国·四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小山岗
我的家乡是豫东平原上的一个美丽的乡村,村庄东头有一个小山岗。小山岗南北绵延几公里,就像一条长龙,匍匐在家乡的原野上。
山岗上栽满了杏树,每到初夏杏子成熟的时候,满树黄澄澄的杏子,总会吸引来很多小朋友。大一点儿的爬到树上摘杏子吃,小一点儿的待在树下,看着树上的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馋得直流口水,他们便会朝树上的小朋友大声地喊:“给我摘一个,给我摘一个。”而树上的小朋友却总是故意刁难树下的小朋友,边吃边说:“就是不给你摘,就是不给你吃。”气得树下的小朋友直跺脚,嘴里直嘟囔:“你真坏,你真坏。”
到了暑假,山岗上就更热闹了!孩子们吃过晚饭,在父母的带领下,一只手拿着瓶子,一只手拿着手电筒,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兴高采烈地去捉爬蚱。你看吧,树林里,到处是人影,到处是灯光;你听吧,人影处,到处是笑声,到处是孩子们的叫喊声,你总能听到:“妈妈,我捉到一个!”“爸爸,这里有一个爬蚱!”
家乡的小山岗,虽然很平凡,但它却是孩子们的乐园。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喜欢上了这个小山岗吧!
23.“气得树下的小朋友直跺脚,嘴里直嘟囔:‘你真坏,你真坏。’”这句话中“嘟囔”的意思是________,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还有_____ 、_________
24.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5.短文写的是_______ 、_______(时间)的乡村生活。
26.乡村生活趣事很多,给了“我”许多欢乐,短文中主要写了哪些趣事?请你简单概括一下。
27.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案】
23.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嘀咕 嘟哝
24.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岗的形状。
25.初夏 暑假
26.初夏杏子成熟时小朋友们摘杏子的情景。
暑假晚上父母带孩子们去捉爬蚱。
27.前后呼应,点明主题。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解析】
23.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近义词的辨析。
嘟囔: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故近义词为“嘀咕、嘟哝”。
24.本题考查了对修辞的理解。
“小山岗南北绵延几公里,就像一条长龙,匍匐在家乡的原野上”这句话把“小山岗”比作“长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容地写出了小山岗的形状。
25.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概括。
结合“山岗上栽满了杏树,每到初夏杏子成熟的时候,满树黄澄澄的杏子,总会吸引来很多小朋友”“到了暑假,山岗上就更热闹了!”可知答案。
26.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概括。
结合第二、三段内容可知,文中主要写了摘杏子、捉爬蚱这两件趣事。
27.本题考查了写作手法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本文的开头引出了写作内容“家乡的小山岗”,结尾说明了“家乡的小山岗,虽然很平凡,但它却是孩子们的乐园。”,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表达了对家乡小山岗的热爱。
(二)(2020·全国·四年级期末)课外阅读
奇怪的花
一张糖纸被一降风刮(guǎ guā)上了天空,在天上飞了一圈,打了几个旋儿,最后被树枝拦腰“抱”住了。
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一个人看见了,以为是严冬里开了一朵奇怪的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争相(xiāng xiàng)赶来,仰着脑袋欣赏那朵奇怪的“花”。那张糖纸呢,还以为自己真变成了一朵花,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洋洋得意地俯视着树下的人们。
这天,飞来一只金丝雀,落在树(捎 梢)上。它好像没有看见那张糖纸似的。“怎么,你不认识我?”糖纸生气了,对着金丝雀大喊起来,“我是一朵漂亮的花呀!”说着,扭了担身姿。
“你不就是一张糖纸嘛!看把你给美的!”金丝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春天来了,天空中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飞,一只风筝飘飘悠悠,一不小心栽下来,挂在了树枝上。糖纸看见了,连忙说:“怎么?你也想变为一朵花吗?”
风筝正为挂在树上着急呢,便不耐(繁 烦)地说:“我才不像你那样鼠目寸光呢!我要飞向高空!”
糖纸“哼”了一声,这时跑来一个小男孩,他爬上树解下了风筝。树枝被震动了一下,糖纸脱离了树枝,随着风飘落到地上。
这时再看那张糖纸,经过这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已变了样。它就是一张褪了色的糖纸!
28.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和不恰当的汉字。
29.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洋洋得意:
鼠目寸光:
30.第一自然段中画“ ”部分的意思是
31.糖纸为什么会被当作一朵“奇怪的花”?用“﹏﹏﹏”在文中画出来。
32.为什么金丝雀和风筝不欣赏“奇怪的花”?
33.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案】
28.guǎ xiàng 捎 繁
29.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30.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
31.(糖纸)被树枝挂住了
32.因为金丝雀知道它其实只是一张糖纸,而风第一心想着飞向高空。
33.人要时刻认清自己。
【解析】
28.本题考查的是字音和字形的辨析,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选择合适的字音进行填空即可。注意不要写错。
29.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解释,根据上下文的含义,分析写出词语的释义,注意不仅要写出词语的表面含义,还要写出词语的深层含义以及在文章中的含义。
3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划线句的意思是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
3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糖纸被当作一朵“奇怪的花”是因为(糖纸)被树枝挂住了。
3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金丝雀和风筝不欣赏“奇怪的花”是因为金丝雀知道它其实只是一张糖纸,而风第一心想着飞向高空。
33.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注意要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答案要合理符合逻辑即可。